导读:本篇为重读《三国志》系列第三篇,前面我们分析过了益州牧刘焉父子,这一篇我们继续来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先主传》相对来讲是比较难读的,从文字的方面来说,本篇内容的时间跨度非常大,而且涉及到的人物众多;从人物性格和能力方面来说,刘备相比孙权和曹操可能更加复杂,不如后者那样的明显。为了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这里主要是通过刘备的一些行止细节,和刘备的创业经历,来对这个人物进行一系列的剖析。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
(一)
相比于曹操和孙权,刘备的创业成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他是三国三个超级大BOSS中唯一的一个草根创业者,所以他的创业显得格外的艰辛。刘备是一个真正的打工皇帝,他给别人打了大半辈子工,最终打出一个皇帝宝座来,他更是一个真正的跳槽专家,每一次精准跳槽都让他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有飞跃式的提升。
要问刘备成功的契机是什么,那就是乱世,如果不是乱世刘备很难有崭露头角的机会,甚至一生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我们经常说“乱世枭雄”,有些人天生就适合乱世,历史上每一次骚乱都会有这样的人趁机崛起。
好了,我们说回正题。
刘备的出身很不好,在那个讲究出身的年代,刘备不但没有过硬的社会关系,而且家里还很穷,很小的时候老爹就翘辫子了,他只能跟着老母靠贩履织席过日子。虽然日子过的很苦,但是老刘家毕竟没落的士族家庭,所以再苦不能苦教育,刘妈妈还是咬紧牙关让刘备受到最好的教育,把他送到了全国知名大教育家卢植那里学习。
这在普通人看来是一件很不得了的事情,因为这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如果在全国大环境没有变数的情况下,刘备只要好好学习、多结识朋友未来就能跳出那个穷人的圈子。因为能够跟随卢植学习的,一般来说都是家里很有钱或者是官宦世家子弟,跟这些人搞好关系以后人家稍微一举荐就能改变刘备的命运。刘备当时的同学就有同宗的大户刘德然,还有日后大名鼎鼎的公孙瓒。
公孙瓒是一个公认的大帅哥,而刘备在身高长相方面就有点困难,这两人关系搞的很好,刘备就把公孙瓒当成大哥一样看待。但是,刘备对于学习不是很感兴趣,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刘备总是斯斯文文的,事实上他只是懂礼貌,却并没有太高的学问。那么他喜欢什么呢?《三国志·先主传》说他:
“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大家也许会觉得这段文字看起来很熟悉,好像历史上很多牛掰的人物都好这一口,就比如汉高祖刘邦,同样是草根创业的集大成者。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往往一个班里学习最好的人不会是日后在社会上混的最好的,所以陈寿在写《先主传》的时候就评价刘备: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你看刘备自小就不是一个喜欢死读书的人,所以他也不像普通读书人一样希望“货与帝王家”,而且他是一个焦点性的人物,他喜欢当领袖。如果这是在治世,像刘备这种文不成武不就的人,这些小时候的小打小闹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到此为止了。但是,老天爷给了刘备当老板的机会,让他长成在汉末乱世的肇端。
史上最牛逼的纯草根创业者张角三兄弟,正把他的不合法企业越高越大最后在全国市场上市,全国各地不安分的泥腿子都争相加入张氏公司的黄巾大军,搞的大汉王朝遍地狼烟、四处受到黄巾非法集团的袭扰。最后大汉政府不得不下放军事权力,让各个地方政府自行组织武装部队打击黄巾势力,这个时候最好的立功机会就在前线,最大的创业“风口”就是成立公司讨伐黄巾军。
作为自小立志当老板的刘备来说,他当然不可能放弃这次绝佳的创业机会,于是刘备在投资人张世平、苏双的资助之下(免费资助),拉起了一只队伍成立了一个小型的讨黄巾公司,那时的讨黄巾公司就跟前几年的互联网公司一样,随随便便成立一个公司一旦被收购就能赚个盆满钵满,而刘备的讨黄巾就被当时的国家单位顺利收购了,刘备的直接领导就是校尉邹靖。这就是刘备的第一次创业,刘备带领关羽、张飞一干草民,从一个小型创业公司摇身一变成了国家公职人员,这也就是乱世为刘备创造的进身之道。
同样是跻身行伍,关羽、张飞是万人敌,却走了老老实实找工作的道路,这就是刘备高人一等的地方。刘备不文不武,如果说找工作的话肯定没有什么优势,但是他选择了创业就不一样了,他拉一群牛逼的人物为他打工,就可以借此来抬高他自己的身价。所以说,到底怎么能算的上是有能力?像关羽这种人武力值爆棚顶多是个将才,像诸葛亮这样运筹帷幄之间只能算是帅才,像法孝直这样腹内包藏神机只能算是谋主,这些都是职场上的一流专业人才。但是像刘备这样,虽然没有什么一技之长,仅仅凭借着远见卓识和独有的用人手短,这种人却能成为帝王之才,我们能说刘备没有能力吗?
(二)
第一次创业让刘备积累了原始资本,让他可以在汉末公司的管理层之中立住脚跟,因为从讨黄巾公司被收购之后,刘备的手下始终还跟着包括关长等的一彪人马。虽然人不多,可能仅仅有不到1000人的规模,但是大小他也是个领导级别的人物了。这个时候呢,刘备就暂时放弃了再次创业的计划,因为第一次创业是因为他的出身太低不得不抓住那次“风口”,但是自己创业始终是艰难的,而且因为资本的稀缺公司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所以刘备就开始了“借力”模式,在其他的大公司里上班,提高自己的阅历并不断的充实自己,借助别人的公司资源发展自己的实力,这就是刘备在接下来几年的行为准则。
我们在这里先大概的列一下,刘备称帝之前的工作经历:
第一阶段:首次创业成立讨黄巾公司,接受国家的并购成为公职管理人员(安喜尉);
第二阶段:跳槽,到老同学公孙瓒的公司(私企)担任中层管理干部(平原相);
第三阶段:跳槽,加入徐州牧陶谦的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队伍增加5000多人;
第四阶段:老董事长陶谦走路,刘备出任董事长兼CEO,成为徐州集团的最高领导人;
第五阶段:被吕布、袁术竞争徐州集团破产,跳槽到曹操公司担任高级顾问;
第六阶段:背叛曹操再次创业,重新得到徐州根据地,旋即破产;
第七阶段:投奔袁绍集团,担任高级顾问;
第八阶段:跳槽,到南方参加刘表的荆州集团,担任新野子公司的CEO;
第九阶段:荆州集团破产,并购江夏刘琦军团重新创业,队伍增加到20000人,与东吴孙权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第十阶段:吞并益州刘璋集团,正式成立刘备集团,上市;
第十一阶段:称帝。
我们翻遍整本《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没有一个人有如此复杂的工作经历,勉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恐怕就只有吕布了,但是历史对刘备和吕布的评价简直是天壤之别,而且两人的结局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们看完刘备的这份工作简历,感觉刘备好像卯足了劲想要成立自己的公司,虽然曹操对他奉若上宾,但一旦让他得到机会他会毫不犹豫地背叛,出去创立自己地公司。两次在徐州输的体无完肤,连老婆孩子都丢了(刘备丢老婆孩子丢了三次,这一点上比汉高祖有过之而无不及),像丧家之犬一样地投靠袁绍,可是一旦恢复元气,又毫不犹豫地将袁氏甩到了一边。
从这里我们也能发现,刘备从来也不是一个讲义气的人,他为了实现自己地目标,可以背叛任何人,不管是他的老婆孩子还是对他有恩的人,公孙瓒、曹操、袁绍......但是,我们还不能说他完全不讲义气,他是对下讲义气而对上不讲意气,比如说对关羽、张飞。而关长两人和刘备不一样,他们是对上讲义气对下不讲义气(关羽轻士,张飞轻卒),这是他们哥儿仨地一种向心力,其实说白了这也是刘备地一种特有地御人之术。
陈寿给刘备地评语中有四个字,叫做“弘毅宽厚”,包括《三国志演义》中也在不遗余力地渲染刘备地仁君形象,那么刘备是不是真的“宽厚”呢?《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了这么两则故事来体现刘备的宽厚:
第一则,是刘备在公孙瓒手下担任平原相时,有一个叫刘平的人因为素来看不起刘备,认为听从刘备的管束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所以就派刺客刺杀刘备。可是这个刺客因为刘备待人宽厚,不忍心加害,于是就把刘平要刺杀他这件事告诉刘备就离开了。
第二则,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带领大部队往南跑路,当时荆州的很多百姓都选择跟着刘备的部队一起逃,因此大大拖慢了行军的进度,眼看就要被曹操的军队追上。有人就向刘备建议弃掉百姓,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包括在很多历史书中,我们都能找到刘备类似的行为,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他时时践行着“对百姓以仁”这句话,而这就是老百姓切实需要的,他为老百姓确确实实的带来了福祉。当然我们看到,后来刘备被曹操追赶上的时候,撇下老百姓甚至撇下老婆孩子,带着自己的心腹爱将就跑路了。
从前面我们说的刘备的爱好(好结交豪杰),我们就能知道刘备绝不是没有性格的人,就拿做安喜县尉鞭挞督邮的事情来说,事情的起因远比《三国志演义》中所杜撰的小得多。《典略》记载的比较详细,刘备当上安喜县尉之后,朝廷下诏要免除一部分因为军功而取得官职的人,刘备怀疑自己可能在被免职的名单中,于是就求见督邮。督邮称病不见刘备,刘备就回去着急吏卒,谎称奉了(中山)郡守的命令,破门而入就把督邮绑到郊区,然后绑到树上鞭杖百余下,并且还不解恨想要将督邮杀死,幸亏督邮百般求饶才饶了他一命。
这才是真正的刘备,比演义中的张飞脾气要暴躁的多,这种性格的人真的会有多么的仁义吗?不过是向他自己说的那样,为了“济大事”罢了。我们可以看到从头到尾,刘备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三个字,为了这三个字他可以背叛任何人,为了这三个字想尽办法得民心,为了这三个字他可以在当阳长坂第三次丢弃妻子而只带着诸葛亮、张飞、张云等人逃命,这一切都完全合乎逻辑了。
(三)
刘备的创业起点太低,不仅是和曹操、孙权相比,就算是和袁氏兄弟、吕布、公孙瓒等相比,也低了不止一个等级。所以我们看刘备真是半生飘零,从河北到辽东再到徐州、荆州、益州,真正是走过南闯过北的人,好像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刘备这么辛苦。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真正是“魏武挥鞭”的气势,马鞭指向哪里军队就打到哪里。而刘备呢?经历了一次次的跳槽和一次次的失败,变成了刘备的马鞭指向哪里,军队就逃向哪里,一直逃到了大南边的益州才停住脚跟,这种耐心与创业的决心恐怕只有刘备能做得到。所以曹操曾对刘备说: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曹操确实是慧眼识英雄,曹操与刘备所拥有的资本天壤之别,两个人的霸道也截然不同。曹操让人畏:五色棒、杀贪官,刘备让人敬:同簋而食、携民渡江,因为资本的匮乏让刘备只能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刘备从不到1000人的队伍起家,可以说在称帝之前,从来没有打过一场富裕仗,甚至在赤壁之前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
借以三分天下的益州,还是因为曹操的一念之差,将益州拱手让给了刘备,这其中充满了偶然和运气的成分。我们可以想象到,刘备在得到益州之后,第一次手头有了资本,肯定会留下激动的泪水吧!
不管和曹操比还是和孙权比,刘备所笼络的人才都是最少的,曹操有天子正朔的天时,孙权有三世经营的地利,都笼络了大批的人才。而刘备的核心班子都是转战南北带到益州的那几个人,谋士更是少的可怜。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徐庶,却不得不眼睁睁的看他降曹;辛辛苦苦盼来了凤雏,尚没有尽其用就命丧黄泉;正欣慰得到一个法正,结果没等到刘备称帝就英年早逝。
后来诸葛亮出陇右,听说徐庶和名士石韬一直没有被曹操重用,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曹操用人真是太奢侈了,这就跟朝鲜战争时志愿军看到美军的飞机大炮时的感受差不多。
这里我摘录宋朝学者唐庚《三国杂事》中的一段文字如下:
孔明卒时年五十四,而士元先卒二十有二年,则士元物故尚未三十也,岂不惜哉!建安二十四年,先主始王汉中,是岁关羽卒,明年黄忠法正卒,又明年张飞卒,又明年马超、马良卒。基业未就而一时功臣相继沦谢,如有物夺之者。明年后主践祚,而旧人独有孔明、赵云。后七年云卒,又五年孔明卒,而勋旧于是乎尽。正卒时四十五,超四十七,良三十五,自余不著其年。飞传称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则飞卒年才五十许。霍峻年四十。此数杰者,皆以高才早世,而谯周至七十余而终,天不祚汉,明矣。
唐庚就说,刘备帐下的能士全部早亡,而后来后主投降后,投降到司马氏晋朝做官的人大都或高寿。这话怎么说呢?只能说造化弄人,刘备从创业到破产,这条路走的太艰难了。
2019.2.18
作者:一字门生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转载请在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