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又称空间飞行,是进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各种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航天技术,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三大领域。
中国的航天事止起始于1956年,发展宗旨包括探索外太空,扩展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牢,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中国航天创建60余年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取得了以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则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迄今已形成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和且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在航天技术与空间应用两大领域,培育出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截止2018年11月底,太空中共有1957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美国830颗、中国280颗,排名世界第二。
中国现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海南四个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国际商业发射服务能力,和开展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自1985年正式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45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中国还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自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于2003年10月15日9时从酒泉发射神舟五号飞船,这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载有一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
这段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16年10月17日,中国发射了第六艘载人飞船神舟十一号,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升空,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在轨驻留。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升空,这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在轨驻留六个月。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嫦娥月球探测工程,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飞向月亮的人物,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计划分“绕、落、回”三步走目标。
其中嫦娥一号卫星已于2009年圆满完成“绕月”使命,嫦娥二、三、四号卫星相继完成“落月"任务,其中“嫦娥”四号月球探则器于2019年1月成功登陆月球,并将月背影像图传回地面,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背软着陆,通过完成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维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
2020年,以嫦娥五号到月球正面取样返回作为标准,最后一个“回”目标也即将完成,到2030年,中国探月还将完成嫦娥六号、七号、八号任务。中国人的探月工程,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贡献。
在空间科学方面,进行多种空间科学实验,中国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利用返回型遥感卫星,在晶体和蛋白质生长细胞培养、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2016年9月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顺利升空,主要开展地球观则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在2022年底前,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天和、问天、梦天的三舱合体工作。紧随其后,我国将继续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航天飞船,以便进一步完善空间站建设工作。
中国还将开展巡天望远镜的发射工作,300倍于哈勃望远镜的视域的巡天望远镜将与空间站保持共轨飞行,为中国天文界及世界天文界,展现更为广阔的浩瀚宇宙。
在探日方面,中国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以长征系列卫星,成功完成11颗卫星的发射任务,其中包括中国首颗旨在对太阳进行探测的卫星“羲和号”,中国已经进入了“探日时代”。
星空浩翰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探索外层空间、和平利用太空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中国航天作为世界航天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将于所有有志于航天事业的朋友一起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携手邀游于浩翰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