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英文教材很值得一读,对于基础的会计学知识了解很有帮助。如果英语有些难度的同学可以配合它的中文教材看,不过建议大多数以英文阅读比较好,英文版的解释更加清楚明白些,翻译成中文的总觉得读起来怪怪的。阅读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该教材是基于美国的背景下写的,所以要注意与国内环境结合。以下是看完这本书总结的一些知识点。
1、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含义:简述企业某一时刻的财务状况;左栏为资产,右栏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性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左栏=右栏1+右栏2)
资产:这家企业拥有的东西;也可以这么理解,所有资金运用的结果。 (确认条件:1、被企业所拥有并且控制的;2、有价值的,是现金流流入的;3、可以衡量购买成本的。注意:商誉不是资产,除非它是买来的)
负债:借别人的钱购买东西,销售,然后创造利润。简单来说就是借鸡下蛋。
所有者权益:看好你的人加上你给你这家企业所投的本钱,以及企业的留存收益
总得来说,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就是资金的来源,而资产就是资金运用的结果。
留存收益:收益-股利;是每年累加下来的。= 净利润+上期留存收益-分配的股利;所以在没有派发股利的情况下,留存收益账户的变化就是净利润。
流动资产:现金或者一年内可以变为现金的资产
流动负债:一年内偿还的债务
流动比率=资产/负债
2、九个基本会计概念:
①、复式记账:
由该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引出复式记账的概念。
这个概念比较抽象,简单来说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借贷相等。
②、货币核算:
用相同的单位(金钱)来衡量企业发生的交易活动。
③、实体单位:
为实体单位设立账目,而不考虑那些与实体单位有联系的人。实体单位可以是企业、政府、非盈利组织等。
④、持续经营:
会计上的假设,假设企业会年复一年地持续经营下去。
⑤、资产核算:
公允价值:大多数货币性资产用公允价值核算。所谓的公允价值就是如果能可靠的信息,那么该项资产就以其公允价值核算。
而非货币性资产大多数用成本核算。
⑥、稳健主义:
有合理把握的情况下才确认权益资本的增加(certain);权益资本有减少的可能,就应当予以记录(possible)。
⑦、重要性概念:
会计人员不考虑那些不重要的事,要披露重要的事项。例如,某个正在使用的资产,不必每天记录它耗用的量,而是记录完全使用完后的资产价值。
⑧、实现主义:
营业收的记录是要在产品交付的时候才记录(deliver)。若客户提前付款,则记录为预收账款,这是负债账户,因为你的货物是要给别人的,你欠别人东西,所以是负债。在一定时期内每交付了多少,则记录多少的营业收入。
⑨、配比原则:
收入、成本、费用要配比,即收入确认在哪一期,相应的成本、费用要归属在哪一期,比例等应该一致。
3、借贷方:
借方表示左边,贷方表示 右边,只是表示方向,并无其他特殊含义。
稍微要注意的就是,资产是借方增加,贷方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借方减少,贷方增加。
为什么这样?原因很简单,因为会计上一个重要的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而为了用清楚的方法表示这个等式的含义,运用借贷方来反映,也就是借方=贷方。如此,资产增加(借方+),那么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的贷方也就增加了(贷方+)。
4、结算:
每一个账户一段时间后(例如,一个月),每笔金额记录相加减得出的余额。
需要注意的是,收入和费用的余额得出后,还需要经过再一次登账,结转到本年利润才可以算结算完毕。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收入、费用不能像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那样,带到下个月中,所以收入、费用某种意义上是暂时性用户。这个·时候就需要本年利润来过度,而本年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贷方才表示增加。
所以,再一次登账,就是借方:收入,贷方:本年利润;借方:本年利润,贷方:费用。
这样的一种表示,同样也反映了收入和费用的性质,是使得本年利润增加或减少的一种账户。
5、会计期间:
定期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活动和成果的那段时间。常用利润表包含的时间作为会计期间。
正式的会计期间是指一年。较短时间内编制的报表叫做期中报表。
6、净收益
也叫净利润,表示在一个会计期间的营利性经营引起权益资本的增加。
7、权责发生制:
只记录企业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叫做现金会计;除了现金收入和支出,还记录收入和费用的,叫做权责发生制。
8、坏账准备
可能收不回来的账款,是资产类账户,借贷的加减不具有资产类性质,为什么属于资产类账户是因为它与应收账款相对应而已。相对应的是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借方为加,有借方余额。因为坏账准备是从应收账款中扣减的,所以坏账准备贷方为加,有贷方余额。
计提了坏账准备,通常得用一个费用反映它,于是就有了资产减值损失(损益类账户,看以看做是费用类)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9、支出和费用的区别:
支出:买到资产时,所要付出的购买成本(注意,此时的资产还未耗用,刚买来)
费用:资产耗用时,所产生的流出的金额(注意,是耗用了)
10、资产变成费用的情况:
先说为什么预付账款是资产类账户。实际上预付的金额是去购买无形资产(租金、保险等),所以最终得到的是无形资产。
预付账款(资产类)通常也是一种预付费用。比如,租金一般是提前把某几个月的金额缴付掉的,金额的流出变成一种预付的费用,而预付账款是资产类账户,为了更详细表达出这部预付的金额是去买了什么,就会使用期间费用去表示。
一般如下记录:
借:管理费用——租金
贷:预付账款
借:预付账款
贷:库存现金
一般一些企业为了方便记录,像使用现金会计的企业,也记录为:
借:管理费用——租金
贷:库存现金
和预付账款对应的一个账户是预收账款。预收账款是负债类,因为先收到别人的钱,你欠别人一批货物,所以是负债。同样它也有个时间差。
收到
借:银行存款(现金、其他货币资金)
贷:预收账款
结转收入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11、费用变成负债:
员工的工资就是一种费用。但一般都是员工干完某段时间的活才发工资的,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并没有付出去,那么这个时间中间差就用应付职工薪酬(负债类账户)表示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
当然,某些企业会为了方便,省掉应付职工薪酬。
12、损失:
资产被认为合理可能地减少(失火、盗窃等)或者负债被认为合理可能地增加(诉讼费)的部分。
13、利润表:
一定要知道它分为几个项目,下面是一个标准的利润表。(净利润也叫净收益)
利润表的科目属于临时性账户,资产负债表的科目属于永久性账户。
14、会计报表组合:
一般由一份同期间的利润表和同一个时点资产负债表组成,和上一个时点的资产负债表组成。
利润表反映的是两个资产负债表之间留存收益的变化。
留存收益=上一期留存收益+本期净利润-分配利润
需要掌握利润表的两个重要比率:
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
净利润率=净利润 / 营业收入
15、存货成本的确定:
假定法:
先说一下盘存的方法:
1、永续盘存法:每日逐笔登记进出的货物,并随时结算
2、实地盘存法:期末通过盘点实物,来确定存货的数量,并据以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其实就是在期末时进行一个减法,得出成本,如下:
本期减少数=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期末实际结存数
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期末存货=销货成本
当然这是两个大原则,在这两个大原则下存货会产生一个问题,面对新旧的存货,如何确定销货成本,于是就有以下方法提供:
1、先进先出法(比较少用),先进来的存货先卖出去(旧的先离开),新进来的后卖出去(新的排后面)。
此法的优缺点:期末材料按照最接近的单位成本计算,比较接近市场价格,因此资产负债表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但是由于本期发出材料成本是按照较早购入材料的成本进行计算的,所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用因此可能被低估,等到这些产品销售出去就会使利润表的反映不够真实。
2、后进先出法,后进来的货物先卖出去(新的先离开),所以销货的成本是每一笔销售发生时的最近成本,并非整个会计期间的最近的购货成本。
此法优缺点:后进先出法将更早期形成的成本留在企业存货中,将最近形成的价格分配给销售成本,这样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长期累积会低估企业存货的公允价值,降低各期的当期利润。同时这种方法也使得企业应交所得税减少。
总结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物价上涨时,后进先出法→销售成本提高→减少税
物价下跌时,先进先出法→销售成本提高→减少税
3、平均成本法:
总成本除总产量的值
市场估价法:
在前面说过,货币资产用货币计量,非货币资产用购得成本计量。存货是非货币资产,自然可以用用购得成本计量。但如果遇到存货的公允价值低于购得成本时,怎么办?既然低于,那么也就是可能存货资产有所损失,根据稳健原则,这个损失的金额是要减少的,所以损失的金额可以这样解决:
存货跌价准备
库存商品
销售成本:销售出去的某产品的成本,它与销售费用是不一样的。
16、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区分
产品成本:与产品生产相关联的成本;减少的是产品被售出时得到的收入
期间成本:一个会计期间相关联的销售和一般活动相关联的成本,不能与生产这个产品的直接成本挂钩;减少的是成本发生期间的收入
17、期间费用率:合理分摊某项间接成本的部分比率
期间总成本 / 某项直接成本,可利用该公式求解每个产品的间接费用成本
18、存货周转率
销售成本 / 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期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 2);表示存货在一年内周转的次数,也就是说存货卖出去,得到的利润一年有几次。
该比率小,表示存货会占用资本,并增加货物老旧老化的风险,但是存货太少又不能迅速满足顾客的订货要求,会丧失销售收入。
19、折旧
折旧含义:在某非货币资产的使用年限内,每年都取其中成本的一部分作为费用;折旧的意义在于在该资产使用的年限里,每年注销该资产成本合理的一个部分,而不是资产的减值。它与市场价值没有联系,体现了资产核算的概念。非货币性资产用成本计量。
与折旧有关的3个因素:
1、初始成本
2、残值
3、使用年限
土地一般情况下始终以它购置的成本登记入账。例如,某土地在2000年购买时是10万,2017年涨价到100万,但在2017年的资产负债表上,该土地登记仍是10万元。土地这么处理是因为,土地和设备、厂房比起来是无限期使用的。
一项有形资产可能源于两个原因变得无用:1、物理上的磨损;2、还资产变得陈旧。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更新更好的方法、机器取代它。
残值是指预计在资产使用寿命的期末处置一项长期资产可能获得的价值。
1、某个餐馆购得成本10w,第三年卖出去的价格是15w,那么15w就是残值。
2、总残值=总成本 — 总折旧
折旧有三个方法:
1、产量折旧法:耗用量*(总折旧 / 单位总和)
2、直线法:每年等额注销资产的某一部分。大部分企业用这种方法。
折旧率 = 1 / 总使用年限 ;每年等额的折旧额 = 总折旧额*折旧率
3、加速法:早期提更多的折旧,后期提少一点。最后总折旧额 = 直线法的总折旧额。该方法主要用来计算应税收入。
折旧有一个账户是累计折旧。由于资产负债表对于固定资产是以初始金额表示,所以需要一个账户表示固定资产的折旧,于是就有了累计折旧。又因为累计折旧是从资产中抽取出来的,它是资产的备抵账户,属于资产类。由于是备抵账户,所以贷方是加,借方是减。
管理费用等
累计折旧
20、有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有形资产初始金额 — 累计折旧 = 账面价值;注意,账面价值体现的是该资产尚未耗用的那部分成本,并不是该资产可出售的价值。
售出有形资产的记录:
现金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成本
其他业务收入
21、折耗
递耗资产一般多指自然资源如矿藏、油田、森林等。
这种资产的折旧不叫折旧而叫折耗。折耗只在采掘、采伐等工作进行之时才发生,是自然资源实体的直接消蚀,而折旧指的不是固定资产实体的耗减,而是因磨损引起的价值的减少。
折耗通常是用递耗资产估计的可供开采数量如吨、桶、千米(或千英尺)等去除折耗的基数,以算出单位产品的折耗费用,然后用各该期开采的产品数量去乘这项单位费用,以求得每期的应计折耗费用。
22、摊销
注销无形资产的成本。实际上也是一种折旧,只不过针对于无形资产罢了。
简单小结:不同类型的资产,都有在使用年份里,每年都取其中成本的一部分作为费用,只是不同类型资产叫法不同。
折旧——有形资产
折耗——递耗资产
摊销——无形资产
23、营运资本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24、永久性资本的来源
非流动负债和权益资本
25、面值
在债券或票面上标明需要偿还的总额
26、权益资本的类型
实收资本:投资者缴纳的钱
留存收益:实体单位在营利性经营活动中赚到的钱
27、关于股票
一般股票的票面价值意义不大。因为股票是可以用来买卖的,常常会因为买卖而抬高或降低价格(市场价格),由此一开始所授权的价格并不等于市场价格,而资产负债表是不报告市场价格,只报告授权价格的。
28、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风险区别:
债务 权益资本
每年支付利息 是 不一定
偿还本金 是 不一定
企业承担风险 是(债务者有优先偿还权利,并且可以告企业破产) 否
成本 低(利息低) 高(投资者所要的利息高)
公司要平衡好高风险,低成本的债务资本和低风险、高成本的权益资本
29、三大报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报告一个会计期间末的(时间点)的财务状况
利润表:报告一个会计期间的(时间段)的财务状况
现金流量表:报告一个会计期间的(时间段)现金流。折旧不是现金真正的流出,所以折旧通常要加回去。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参考:www.zhihu.com/question/20156343
利润便和现金流量的区别:利润表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现金流入就是营业收入,流出则为费用。而现金流量表报告的实实在在的现金流进流出。
现金流量表的调整:
1、折旧调整。折旧不是现金真正的流出,所以折旧通常要加回去。
2、流动资产。一以应收账款调整为例,应收账款减少,现金增加,反之现金减少。也就是说流动资产增加意味着更多现金束缚在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中,并且伴随着现金的减少。(借:存货,贷:现金)。所以当一家企业减少时,会尽可能降低流动资产。
3、流动负债变化。流动负债增加,净收益加上此数,反之减少。流动负债的增加说明更多的现金被释放出来,那些没有支付给供应商的钱仍放在现金账户中。这就是一家企业现金变少时,会提高流动负债。
变化 对净利润的调整
流动资产减少 加
流动资产增加 减
流动负债增加 加
流动负债减少 减
30、数据比较
历史比较:该实体单位与自己过去的业绩相比
外部比较:该实体单位与其他实体单位或行业平均水平比较
经验比较:该实体单位与根据经验得到的标准比较
有效果的比较一般设涉及回报率(例如,权益资本回报率 = 净利润 / 权益资本总额)、百分比的比较。
31、非营利机构:
没有所有者和股东的实体单位。
净资产分类:
永久限制净资产:捐赠者规定所捐助资产的用途。
临时限制净资产:捐赠者规定所捐助资产在特定会计期间的用途。(时间到期可转入无限制净资产)
无限制净资产:捐赠者没有规定所捐助资产的用途。
所以,非营利性机构的营业收入是指能使无限制性净资产增加的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书上将非营利机构的净资产分成这三类是基于美国的环境,在我国的分类一般如下:(一)限定性净资产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认为限定性净资产的限制已经解除:
1.所限定净资产的限制时间已经到期;
2.所限定净资产规定的用途已经实现(或者目的已经达到);
3.资产提供者或者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撤销了所设置的限制。
如果限定性净资产受到两项或两项以上的限制,应当在最后一项限制解除时,才能认为该项限定性净资产的限制已经解除。
(二)非限定性净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