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萧教主的公众号文章里。她谈到这本书对她的帮助很大,看了不止一遍,在工作中是当做工具书来用的。
最初我也奔着工作中多一个工具的目的来看,但后来生活中的际遇,让我很庆幸能够看到这本书,让我知道心理上出现不舒服的状态是很正常的,我并不是那特别的,不用害怕,也不用忧虑,早已有前人经历总结的智慧可以帮助我调整自己,帮助别人。即便知道道理和调节成功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
一、自知
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最重大的意义在于自知,而不是工作工具。第二点是这本书触动我去推开一扇新的大门,心理学的大门,推开这扇大门,有对生活际遇的思考,也有巧合的推动,这让我想起了“吸引力法则”,也许这就是我现阶段该做的事情,因为心理学最初给我的印象是空洞而无用的。
其实这本书最初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很多年前流行的《心灵鸡汤》,没有深奥的理论,有着鸡汤文惯用的各个苏珊、玛丽案例的叠加。但是我对教主是有信心的,她推荐的东西我都愿意认真试一试。
即便大家都认为他是鸡汤文,但是我沉下心看了,有收获了,就是值得的。
说说我的几点感触吧。
1、我真的意识到了每个人都会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有轻有重,心理上的“不舒服”,也可能会发展成疾病,就像生理上人会上火,引发感冒,发烧。以前只是知道这件事情,但是从来没有真正进入我心里,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这一点。
2、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是我们倒霉才会有,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我们不是那人群中的一少部分,还有很多人和我们一样,在过程中煎熬,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尝试合适的方法度过这个阶段。中国人对于这一方面一直是很避讳的,觉得很丢人,觉得恐怖,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人们开玩笑或者骂人的时候也常常说“神经病”,其实主要想表达的是精神方面的含义,“精神病”用来更合适。我们那边主攻精神方面疾病的医院大家都当做很恐怖的存在。如果谁要去那里看病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忍的艰难也不要去。看心理医生也不被我父母甚至我这一代的人接受。看完这本书后,对于以上的这些我心里都坦然了。
3、比以前更了解自己一些。自知是一辈子都在进行的事情。因为我们随着环境,际遇一直在改变。有很多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很了解自己了。通过这本书,借鉴前人的智慧和方法,我有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来帮助自己,在自己情绪或者心理状态的不好的时候,能够自己意识到,能够通过自己掌握的工具和方法来调节,调整,有时有效,有时无效,但我会有意识的给予干预。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沉浸在那样的状态里面什么也不做,任凭自己被淹没。
现在我会思考:
原因:为什么会引发这个状态?什么事情、什么情绪、什么语言、什么动作会导致我进入这个状态?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怎么改变我的思维方式能够避免触发这个状态?
反应:观察这个状态下我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我不干预,会引发哪些更严重的反应?
方法:提醒自己这个状态不对,要改变,截止现在我学到的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摆脱这个状态?
实施:进行尝试,总结我试过的可行的方法有哪些?以后如果再出现这些问题,我就会使用这些可行的方法进行干预。如果方法没有效果,我就去学习,百度,知乎,分答,通过各种渠道来学习,然后继续尝试。
抬起头,离开自己的小世界,能够发现真的有很多人饱受精神方面的困扰。比如我的家人,比如我朋友的家人。我心中还是他们风华正茂的样子,可是现实中他们却在精神困扰的折磨下倍显憔悴。他们在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但是情绪所引发的各类影响却真真实实的在他们身上发挥作用,让他们头痛,头晕,全身疼痛,彻夜失眠。我身边真的有很多这样的人。我没有能力帮助每一个人,但是我希望能够帮助自己,我的亲人,我的朋友。可是我却没有办法。如果是感冒发烧,我可以带他们去检查去看病去买药,监督他们吃药。可是精神方面的问题让我很无力,没有方向,没有工具和方法,没有处理的思路。我也不希望在多年后,自己也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困扰。在看了这本书后,我似乎找到了一点方向。我开始有意识的去学习和了解心理学。翻出了以前买了却一直尘封的《心理学与生活》、《普通心理学》,正好一个同学在考心理咨询师,我也准备下半年去学习一下,为以后能够渡人渡己增加一些力量。
二、与自我和解
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
情绪疾病并不像感冒发烧一样,吃了药就可以彻底痊愈,也不会像疫苗打了就能够终身免疫。她会好,也会复发。因为情绪时刻伴随着我们,和我们共处一辈子。所以和情绪友好共处,与自我和解就非常重要。
事实是,在我们平静的外表下,我们的头脑里经常进行一场场无声的激烈战斗。别人看我们只是在发愣,可能我们却比跑个十公里还要疲惫。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一件件多年尘封的过往一遍遍的在失眠的夜里重现,嫉妒、不甘、后悔、遗憾各种情绪涌现,让我们百爪挠心,坐立不安。
我会想如果我当时怎么怎么样就好了,现在是不是就是另外一种样子,我又想我明明各方面都不比XX差,为什么他有的比我多,这不公平一点都不公平,然后各种情绪就会像海水一样淹没我的头顶,但除了让我情绪更激动更痛苦外,又对现实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要试着理解自己,原谅自己,在现在的基础上努力,怎样能够更好。而不是一直和过去的自己较劲,和无法改变的过去拼命。因为正面的肯定、理解与抚慰效果远远超过负面的否定。我们也许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也许做了,也许有效果了,但也许又反复了。也许是我的自我修行不够,我就经历过很多次的反复。多年的心结又一次在外因内因的作用下爆发,纠结、后悔、嫉妒再一次吞没我,然后再次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再次试着和自己和解。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想到的,不完善但很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