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想到爸爸,没有亲昵的感觉,更多的是拘谨和尴尬
对于大部分女孩,撒娇似乎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
而我,作为资深撒娇困难户,在20岁之前,从不知道来自爸爸的亲昵感是怎样的滋味。
爸爸明明是一个好爸爸,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在妈妈的口中,爸爸是努力赚钱的爸爸,是定时打电话问候我们近况的爸爸。在自己的印象里,老家最漂亮的房子,过年只有自家门口会挂着点缀节日氛围的闪灯,天台上面豪迈宽敞果实垂坠的葡萄架,这些让我骄傲,时常感觉美好的存在,都来自于爸爸的心思和巧手。每次带同学到家里玩,心里都会有一个欢快雀跃的声音迫不及待想去分享爸爸这些杰作。
似乎故事延续这样的风格发展下去,我或许是那个富养的小公主,人见人爱的小可爱。
而实际上家里除了我一个小孩,还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5个孩子的家庭,爸爸负责全部的经济来源,这份压力让他工作非常忙碌,一年回家不超过3次。加上不善表达内向话少,他不会像别人家的爸爸一样逗我们笑抱我们飞,也不会跟我们聊他的成长他的爱情他的友情。
长年缺失深入的言语交流和肢体的互动,敏感的我面对爸爸油然而生了一份拘谨和打招呼的尴尬。这样的压力,让我每次在爸爸回家的时候都故意跑去邻居家玩,彻天不归。每次看到别人家孩子飞扑上去迎接远程归来的爸爸,然后欢声笑语撒娇打闹着的场景,我心底是无尽的羡慕。
有时候,客厅只有我和爸爸。“还有零钱吗,天冷了穿多件衣服,好好学习什么都可以给你买,读书改变命运,你要好好读书哦。.......”不知道如何回应这些机械重复的关心,我常常待不到2分钟便匆忙走出客厅。
有时候,爸爸来车站接我。路上长达40分钟的车程,我们常常是一路在沉默,我坐在后面发呆。我是不是要跟爸爸说些什么,说什么呢,他想听什么呢,还是别说了。
这些记忆里,爸爸似乎是一个没有情绪变化的机器人,而我,像一个慌乱猜疑的探路小孩,小心翼翼却不敢前进一步。
这样的沟通模式,穿插着我的整个童年和中学。好像也没什么关系,让人日夜惦记的毕竟是繁重的学习任务。对别人家爸爸的羡慕,日记里面烦恼和男生相处障碍的心事,雷同和爸爸交流的拘谨,也只是一瞬间的心情。
就这样吧。
02.大学社交焦虑的我,开始思考和爸爸的互动
转眼到了大学,没有了繁重的学习压力,成绩不再是单一的评核标准。参加社团,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交流成为了新的日常。拘谨尴尬的感觉重新反复出现了在我的生活。
新同学新老师面前不知道怎么开启一次聊天,活动面试因为表现紧张回答不灵活屡屡不通过,团队中担心冷场不知道如何发言宛如一个局外人,渴望一次讲台上的流利发言却不敢举手尝试,从大教室的前门走过觉得全班两百多人都在看我……这些问题深深苦恼着我,人群中也愈发的局促不安。我渴望轻松自然地穿梭在人群中,变成开朗阳光自信的女孩,但是自带的拘谨,让我举步维艰。
日记里面不再是蜻蜓点水的倾诉,而是写满了关于自我,关系,社交,表达的困境和迷茫。
我找不到问题的症结,但是这些熟悉的感觉常常让我想起和爸爸的相处,难道是因为我也和爸爸一样?
03.心理学告诉了我关于原生家庭的概念,梳导了我的情绪,给予了我跨出第一步的启发
校园的日子一天天过,枯燥复杂的专业课程没有缓解我的迷茫。旁听的心理学课堂上反而找到了理解的知音,听着关于原生家庭,非安全依恋关系的概念解说,我有着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我的社交困难,深受童年时期和爸爸的互动体验影响。原生家庭会影响我是谁,但只有我才能决定我是谁。如果你羡慕着别人的状态,那你就主动做出改变吧。加油!我经常这样给自己打气。
于是,从不敢打招呼的我,学着那些热情的同学,主动和认识的人打招呼。在两百多人教室分享主题的课堂上,推促自己冲上了讲台分享自己从不敢发言的经历,紧张到慌张哽咽中途也没有跑下来。团队讨论时候,我一次又一次故作开朗地去融入。
这些刻意的练习,一次一次暴露着我的拘谨和不自信,也一天天在改变着自己,我越来越投入这种改变。
但是和爸爸的相处,不谈撒娇,电话里聊天超过5句话,我还是做不到。
和爸爸之间,似乎有一堵墙拦着我跨越过去。
你去找心理咨询老师聊聊吧,说不定会有新的改变。学心理学的学姐这样建议我。
当咨询老师问我“从小到现在,你和哪些人相处时候特别自然放松呢?”,我情不自禁想到了初三的M,高一隔壁宿舍的G,大学舍友L。她们的共同特点是,大大咧咧,毫无保留的热忱待人,喜欢分享生活的细节和喜怒哀乐的情绪。
那为什么我在爸爸面前会拘谨不安?
“你可以想想是什么阻止了你的靠近,试着把他们写出来,给一个角落安顿好他们。情绪不被察觉和接纳,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会被堵成一面隐形的墙,阻挡彼此情感的流动。”
结束了咨询,我琢磨着咨询老师的话。似乎我面对来自爸爸的尴尬拘谨的感觉,多是逃避,从来没停下来去直面他们,不愿意承认他们的存在。我渴望的是亲昵于是抗拒了一切疏离。
我不能停留在以前的认知了。
我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打电话超过30分钟的目标。电话接通后,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家常的问候后又停顿了。
04.破茧成蝶,我成了那个会撒娇的女孩儿
爸爸准备挂电话时候,我拳头一握,“爸爸,我上周拿了奖学金,好开心噶嘻嘻,主要就是寒假的活动帮助了我,你有印象吗?呵呵,你清明节放假吗?.......”我以为爸爸打断我会挂电话,没想到爸爸安安静静在那头听着我夹着语气叠词,扯了一个又一个的话题。
30多分钟的通话,终于踏出了第一步。我看着通话记录,开心地有点慌张,同时哽咽得像个委屈的孩子。
我好像做到可以撒娇了耶。
坚持每周通话30分钟的2个多月后,想到爸爸,曾经的拘谨和尴尬已经消失了,填满的是重建连接的亲密感觉和对自己突破这一行为的成就感。
虽然如此,我还是不太敢想象和爸爸单独相处的场景。趁着假期我拉上妹妹一起去探望爸爸。
第一次见到爸爸工作城市所居住的房间,我打量着,八卦着“爸爸你平时喜欢买什么水果呀?你早上多少点起床呀?你最喜欢看什么报纸啊?你喉咙不舒服吗?.....”
借着妹妹在旁的缘由,我像是个按捺不住的鸟儿。
我们坐下来喝茶,一时之间没人说话。我深呼吸了一口气打破了这短暂的沉默,“爸爸,我和妹妹很想知道你以前的故事,你跟我说说好不好。你以前为什么不跟我们说说你以前的经历,你不说我对你什么也不知道,我,们很一直很怕你。“
我越说越激动,眼泪鼻涕都出来了。
“你傻啊这么大了还哭成这个样子,哎呀糗死了”
“我才不傻呢”
心中其实是窃笑的,幻想过无数次的这句话终于自然地脱口而出。我成了一个会撒娇的女儿了,想撒丫子跑起来。
05.这段经历修复了亲密关系,给予了我安全感,教会了我直面真实的情绪和做自己。
学会了在爸爸面前撒娇,让我拥抱了和爸爸之间亲昵情感的流动,感受到了亲密感带来的充盈,力量和安全感,我不再是那个慌乱不安的小孩了,不再逃避真实的感受,也不再前后矛盾地不懂表达自己。
同时因为寻回了内在的安全感,面对陌生的人,我学会了听从自己的心声,能从容轻松地与之相处。面对关系中的不完美,我不再一味地羡慕别人的,而是懂得停下来去面对他们,表达他们,给予容纳真实的表达空间,生活不再是模仿看似美好的标本。
对于爸爸,我不再羡慕别人,就算还没学会去拥抱爸爸,因为有了自己专属的撒娇模式而安心做自己。
对于他人,不再刻意开朗,不再刻意融入,而是关注自己的感受选择去连接。
我长成了我自己,里面有港湾也有大山大海,我不必裹着坚硬的壳,而是可以如水般柔软的遇山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