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读书月活动,应全民阅读号召,私下买了一堆书。随手把郑大教授历峰主编的《唐诗宋词一百首》放在了案边。
这书并不新奇,这类书随处可见。吸引注意的,不尽是诗词的经典之美,还在于这套书的表现形式。它引入了一些现代元素,把传统捆绑在新时代新载体上,精心选录了一百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经周密策划,组织邀请了多名央视节目主持人来诵读、录制,精益求精,选配经典书法、绘画插图,情景交融,选配了古琴、古筝、钢琴、小号等经典名曲或时尚轻音乐,惟妙惟肖地再现了中华民族诗词瑰宝的内在魅力。书由读本和光碟两个独立部分,二者又构成有机的诵读体系。由中国音像出版社出版,精致典雅。
说到传统与经典,大都认同并首推诗词,这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沉淀,是我们经久不衰的国粹。无论达官鸿儒,或在寻常巷陌,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一样的血、一样的情。雅俗共赏,不仅是发自骨髓里深挚真爱,而且是欲罢不能的执著厚重,面对杨柳岸晓风残月,大家一片点赞。历峰主编的《唐诗宋词一百首》,高就高在载体新表现新,策划高大上、制作精细。它把优美的诗句、勾魂的音韵有机交融、汇聚成一篇篇宏图巨制,演绎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奉上了一份富有传统风味、时代风貌的精神食粮。
书中精选篇章,有些曾熟读背诵,有些曾随意浏览,也有些不曾涉猎,给读者留足了温故、知新、拾遗的个人空间。
诵读好处最多,是熏陶,是沐浴,是洗涤,净化心灵,锤炼金刚。特别是诵读经典,吟诵古韵,饱靥大餐,有一种不可伊始、难以把捏的体味,大概这就是常读常新的缘故吧。一书在手,拥国粹瑰宝,益时时珍惜。
书中编录有白居易的《观刈麦》。这篇也是中学教科书中的精选,但孩提与学子时代已经久远的人们,仿佛早已在时光穿梭间,把这些瑰宝交还了老师。独坐诗词边,相看互不识。不妨拿起来大声吟诵起来: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特别重要的文章读一生。读着读着,自我就会升华。
先在5月中旬,陪同领导在濮阳开展夏粮预产。华北大平原,一望无际的麦田长势喜人。豫北气温达到了37 度, 正是小麦充分灌浆的好时节。三三两两的农友忙碌着手中的活计,他们在给麦田最后一遍灌溉。炙热的阳光烘烤着头顶,吱吱作响的灌浆水在眼前脚下的田间肆意蔓延。走在农友中间,漫天遍野的麦香扑鼻而来,那香味朴实无华,却沁人心肺,温馨中带有一丝香甜。这里的空气也在告诉大家,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
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天气良好。这将是我们的预测更接近实产,河南夏粮即将迎来新的连丰。喜悦之际,《观刈麦》的音韵油然而生,仿佛眼前就是白居易笔下的农忙景象。与老农交谈中,他们一边干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又说又笑。音容笑貌里透露着喜悦,话里话外表现出对国家取消农业税、反哺支持三农政策的知足,举手投足间映射着对机械化现代化耕作的满意。他们对今年的大好收成胸有成竹,那份获得感活灵活现、伸手可掬。
值此,农机部门已组织联合收割机1.1万台、播种机1.5万台、拖拉机和其他机械,共16万台(套),备战三夏,确保小麦机收率98%以上、玉米机播率94%以上。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全市360万亩小麦,将于6月3日前后开镰,收割顺序自南向北依次铺开,预计6月13日基本结束。
这里有点赞,为当今科技点赞,这一伟大力量,一下子把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从原始犁耙镰刀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相比白居易笔下的麦收景象,农民朋友的幸福指数又怎能不高呢?
接下来的几天一直思考着农民、农业、农村的事情,一晃便到了端午节。
小假期中,乘车从香山居士的籍贯新郑出发,一路北上郑州、新乡、鹤壁、濮阳,都是小麦主产区,金黄的麦浪一望无际。郑州、新乡地块里已有了收割机作业的身影。更多收割神器,排着长队迅速向北进发。颗粒归仓的工作正在全线拉开。一路走来,我曾多次设问,假如香山居士犹在,触景生情,又该写出怎样的壮美诗篇呢!
白居易任县尉时,创作《观刈麦》,有感于老百姓的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意在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抒发了诗人对自己不事农桑却丰衣足食的深切愧疚,表现了诗人体恤人民疾苦的真挚情感。诗人感叹到: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表达了诗人的为民情怀,喻示了诗人心系于民的心志。
由此,我们又何尝不应该,立足国家统计调查工作,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情况。守土有责啊。浮想联翩中,从农地改革到耕地保护,从农业生产到产业结构,从农业科技到适度规模经营,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农民工权益,一大堆课题值得我们去调研。
收拢起思绪的野马,理性表明,这些知行合一的教义,得益于历峰主编的《唐诗宋词一百首》。
国粹精华,润物无声,经典魅力,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