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又到了周五,明天终于可以休息了。小羊的心情如窗外的阳光一样明媚,但是最近又有一件烦心事找上了门。于是,又来找老傅解开谜底。
“老傅,你之前教我的场景分析,让我把用户的真实场景彻底想清楚了。但是面对这么多的需求以及资源的不足,我该如何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才能快速迭代让产品有竞争力呢?”小羊笑眯眯的看着老傅。
“小羊,那你跟我说说,之前你是怎么做优先级排序的呢?”
“好像没有特别的方法,一般就是领导的安排和自我感觉吧。”
“那可不行哦,做产品要靠系统,不能光靠感觉。”
“老傅,我知道你有方法啦,快引导引导我吧。”小羊等不及了。
“行,那我们今天来看看Kano模型。”
“这是什么鬼啊,这么洋气的名字。”
“Kano模型,是由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提出的,将满意与不满意引入质量管理领域。简单的说,Kano模型可以判断产品的某一质量特性对于顾客而言,属于何种质量要素。”老傅神态自若。
“老傅,这好像有点高大上啊。那Kano模型具体是什么样子呢?”
“你看,如这张图,横轴是产品特性具备程度,纵轴是用户满意度。Kano模型定义了五个层次的用户需求:
A 魅力品质(Attracitions,红色):此品质要素具备时,会让顾客感到满意;反之不具备时,顾客也能接受,同时不会感到不满意。
B 一维品质(Linear,紫色):此品质具备时,会让顾客感到满意;反之不具备时,则会导致不满意;
C 必要品质(Fundamentals,绿色):此品质具备时,顾客认为这是应该的;反之不具备时,则会导致顾客不满意;
D 无差异品质(Indifference,中间方框):此品质要素无论具备与否,对于顾客,都不会有任何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感觉;
E 反向品质(Reverse,蓝色):此品质要素具备时,则会导致顾客不满意;反之不具备时,顾客反而会感到满意;”
“这里面的学问还挺大的啊,那怎么应用呢?”小羊不依不饶的问。
“如这张表格,理解Kano模型的五个层次后,将自己代入核心用户的角色,把已经确定的需求,按照两个维度:如果提供此功能和不提供此功能,你的感情色情是喜欢、理应如此、无所谓、可以忍受还是不喜欢。做出选择后,就可以看到每个需求相对应的品质。”
“那确定好每个需求分别是哪种品质后呢?该如何排优先级呢?”
“这里有个准则:
尽量避免:反向品质、无差异品质;
至少做好:必备品质、一维品质;
努力做好:魅力品质;”
“原来这样就可以确定需求的优先级了啊。老傅,说了这么多,其实我还是有点懵。你懂的,光有理论没有实践,吸收效果是比较差的啦。”小羊奸笑道。
“就知道你小子鬼主意多,那我们来举个例子吧。说具体产品呢,怕你没有背景,这样了解不够深刻。我们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你应该打过火锅吧。”
“那必须的啊,几乎每周必须搓一顿啊。”小羊谈到火锅就想起了前女友,那幸福感。
“那太好了,直接以吃火锅为例,这样你理解也深刻。我考考你啊,海底捞等桌时可以做美甲下跳棋,这是属于什么品质呢?”
“魅力品质啊。”
“对,就是魅力品质。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不会NB,有了立马NB。那火锅店的羊肉很便宜,是什么品质呢?”
“应该是一维品质。”
“是的,一维品质。这个品质越NB,产品就越NB。那火锅店下水道厕所管道的质量呢?”
“这个跟我吃火锅没多大关系,属于无差异品质。”
“挺聪明的啊。无差异品质,有没有对产品影响不大。那火锅店的牛肉呢?”
“这是肯定必须要有的啊。属于必要品质。”
“看来你已经差不多掌握了。必要品质,有了不一定NB,没有一定SB。”
“怎么样,老傅,我学得够快吧。”
“是挺快的,不过最后我还要跟你提一下,对于用户来说,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动态的,这五种产品品质之间是会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魅力品质”有可能演变成“一维品质”、“必备品质”、“无差异品质”,甚至最后是“反向品质”。比如电视机刚发明的时候,没人想到需要一个遥控器,这时候它是无差异品质。随后,有人觉得躺在床上看电视的时候老是要从被子里面爬出来去按换台按钮很不爽,于是他拿一根棍子去点按钮,更加聪明的人就发明了遥控器。作为一个新颖的功能,这时遥控器变成了魅力品质。随着大家都开始偷懒,越来越多的厂家加入遥控器,这时候有遥控器的电视是高端的,没有的是低端的,于是变成一维品质。最后大家都觉得,遥控器是理所当然的必备品质。要是你觉得买的电视没遥控器,你会怎么想?”
“那肯定不买了啊。哈哈”小羊终于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