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偷懒不想想主题了,那就好好读书,写写读书笔记吧。
《好好说话1》读书笔记
第三章:说服|将观点植入对方心中
情景三:如何鼓励不求上进的人
你要加油、努力,不要害怕失败,你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我们用这样的话去鼓励别人的时候,很可能收到一句:我只想做个凡人、我想做自己、那些不是我想要的。
那么,这些不求上进的人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
<小诀窍>
Step1:降低对方对结果的恐惧
能说出“我不想那么努力,就想做个平凡人”的人,其实是出于预防心理。因为“不努力”往往是一个人最后的安全区——遇到挫折,他们会想:这不是我的问题,只是因为我还没有认真对待、还没开始努力罢了。
举例,有个朋友家孩子学习一般,所以她会说自己的教育风格不激进、不鸡血,因为不激进所以学习一般她可以接受,但是激进了还学习一般她不可以接受。她更不能可能辞职专心带娃,意味这一旦娃的学习还没有提升,说明她辞职仅做一件鸡娃的事儿也失败,那就是她真正的失败,这个结果之重她无法承受,所以只能表现出自己的佛系。(哈哈,这个案例有没有同感的?)
人们都喜欢说“别怕失败”,但往往不懂,真正令人害怕的不是失败这个结果,而是“我怎么努力也没有用”这个结论。因为这是一个人更全面、更彻底的否定。所以要先消除对方对后果的恐惧,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走出安全区。
举例,对于一个成绩不好也不努力的孩子,我们不要说“考上大学很重要”“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大学”这样的话,那只会加深他的恐惧,他会想“万一努力了也没有考上呢?那真的说明我不行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有考试,就有人得第一,也会有人点滴。即使结果不如意,也未必是你得问题,可能是运气,可能是环境,也可能是别得什么原因。总之,考不好不意味着对你的否定,很多人说什么一考定终身,你别信!
有人说,完了,本来就不努力,现在更有理由不努力了,成绩不好也有借口了。别急,这只是让对方放下原本对努力学习的抵触和抗拒。
Step2:用可能性代替目的性
目标有实现不了的风险,但是可能性就没有这个问题。爬不上珠峰,这是目标没实现,但是路上你总能欣赏到各种不同的风景吧。这就是可能性的拓展。后者比前者更诱人,压力也会小很多。
Step3:营造愿景而不下指令
刚说了“用可能性代替了目标性”,那为什么又要找目标呢?之前的目标要么来自灌输,要么来自外界的参照系。现在说的目标,是自己的选择,严格来说就是“愿景”。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过:“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收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让他们渴望浩瀚的大海就行了。”人都是这样,我们越要他去做什么,他就越不乐意去做什么,但如果我们谈的不是去做什么,而是去玩什么、吃什么、享受什么,他不仅乐意听,还可能为了实现这些愿景而去尝试、去努力。
<常用句型>
就算......也不会怎么样嘛?(讲好处之前,先削弱后果的严重性。采用这种句式,可以削弱不求上进者的畏惧心理,免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愿意一试。)
情景四:创造压力改变双方立场
没有什么比同仇敌忾的情感更能够拉近我们跟对方之间的距离。而创造压力,就是将双方之间原本对立的立场转变为一致对外。说服,不只是语言,更是一种策略,当情势改变了,人与人之间既有的利益关系与情势、姿态也会随之改变。
XX,对方又来催了,还说咱们要是再搞不定就要重新考虑新的合作计划了,你看怎么办呢?要不加个班,努力一下做出来?
你看,这里把你对对方的催促,变成了共同的“敌人”——合作方。
小姐,看您的穿着很有品味,您对包包应该比我更懂行,您肯定也指导这是最流行的新款,不如今天就把它背回家试试?
钢笔广告:经常书写的您,比我们更懂,一支书写流畅的钢笔到底又多重要。
这些都是把顾客抬高,以此来降低我们对其观点的认同门槛。
明天进入本书的说服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