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多年没联系过的初中好友,前几天突然联系我,说心情很压抑:和男友有了第一次,自己却开心不起来。
我一时惊讶得说不出话。因为好友无论同窗期间还是毕业之后的朋友圈里给我的印象,都是一个对婚前性行为坚决拒绝的人。可看样子,当时好友似乎并非不情不愿,只是事后才越想越不舒服。
“不是我自己接受不了。现在的问题是,我男朋友家的闲言碎语太多了。”她说。
后来我问起她,是怎么开始接受这种行为的。她说:“大家都说,身体是自己的。要不要、什么时候要,是自己的选择。我觉得有道理,就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了。”
她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我挺佩服的。好友只有初中学历,毕业之后在镇上做宠物生意。能接受这种前卫的思想,真是她的一大转变。要知道,几年之前,她还是那个把我拉到一旁捂着嘴一脸嫌弃地小声告诉我“xxx已经和别人睡了”的小女生。
可是啊,毕竟是小地方。自己能接受,就要承担接受的后果。要么心理足够强大,不畏惧别人的闲言碎语;要么能力足够强大,摆脱这小地方的束缚另觅桃源。
那些告诉你“身体是自己的”的人,从来不知道你会面临怎样的困境。他们只是没头没尾的一个建议,而你要考量你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这一生。
1
我记得高考复读吧在2015年有一个很火的帖子,讲述的是楼主高分复读最后考上清华的故事。
在叙述自己决定是否要复读前,楼主提到了他在复读吧寻求建议的一段经历。他说找到了一个人就像抓住救命稻草,要了很多建议,可后来发现,给建议的这个人,是一个陌生的省份二本同学。
而楼主当年高分复读,是放弃同济之后的结果。
再反观当时,是否因为建议而复读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真的不该盲信一个未知身份的人给出的建议,处境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你寻求的,根本不是你需要的。
况且,毫不知晓对方的情况,到底有什么勇气给出如此巨大的信任?
不要因为任何一个局外人,轻易做自己的人生决断。陌生人更是。
2
我也见过很多大学有自己的公共平台,时不时有一些情感咨询贴。
“总是被冷落要不要分手?”
“男友有女闺蜜应该怎么办?”
“价值观的差异是否能够弥合?”
……
不用多说,这些帖子下面总是劝分的居多——“我们一向劝()不劝()”。
一来,大家乐呵乐呵,打个嘴炮,当真会有人愿意帮忙仔细分析吗?二来,文字表达,三言两语,真的能把具体情况描述清楚吗?
“被冷落”的背后,可能是一方焦虑、一方回避;一方需要空间、一方穷追不舍。甚至可能是一次写作业没有及时回消息,都有可能被认为是“被冷落”。
发问“女闺蜜”的背后,可能是争吵了无数次依然无法解决,可能是女闺蜜从中作梗;可能是女生太过计较太过敏感……问题有多严重,我们怎么评判?
我们都只是区区网友,谁有本事爬着网线去洞察你们的一点一滴、谁又能去做你肚子里的蛔虫?
3
我们想要寻求建议,我们渴望获得理解。
因为无助。
因为实在希望在迷茫的当下获得一点指引和支持,否则要一个人承担这沉重的选择下的人生后果,也太无助了。
可是每个人境遇不同,我们的生命只有自己能决断。
我们生来孤独。
没有“我”之外的任何一个人,可以对“我”的人生负责任。没有任何人和我们走过同样的路。
而为自己负责,过好这番人生,是我们来到这世上的使命。我们终将孤独。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