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无谓的烦恼,叫选择恐惧症;也有一种慌张的慎重,叫优柔寡断。
一
“买还是不买呢?”
“先放购物车里吧”
“要不要付款呢?”
“不买的话总感觉自己损失大了?”
“但件商品确实好,还比平时价格便宜,买了吧,以后用得着。”
“好像自己也并不是那么需要啊?”
如果你付款时的心情带着那么一点后悔,请注意,你是否想清楚了你真的要什么?更有甚者,在输入支付密码的那一刻,居然还会希望出现系统故障,进而交易失败。好吧,你就是吃饱了没事做的主。
今天的双十一,够狂欢,也够吸引眼球。毕竟大家都感觉在占的便宜,你不去蹭一把,岂不是亏大发了。那些14年双十一的新衣服还完整的躺在柜子里的同学,今天还是一样抢的嗨吧。
这里面有一个的问题——可能你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不过更可怕的问题是:自己想不清这个问题。
二
在现在生活中,面临选择的机会就跟吃饭睡觉普通与正常,不过有一点不同的就是选择是不规律的而已。我们经常会面对“买还是不买”这个0/1的问题,迟迟映在脑海里无法抹去,并进一步对自己造成无端的烦恼。这种烦恼无济于我们解决问题,反到会干扰其它问题的思考,因为一个悬之未决的选择,占领了我们大部分的心智。我们无法对思维与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茫茫然无所事从,徒增烦恼。
在A与B之间,我们始终无法坚定的得出最优的答案,A亦可,B也行,AB都想要的境况考验着每个面对的它的人。我们反复无法抉择的时候,烦恼随之而来,而时间去悄悄然而去。
就像电影里的主角拆一个炸弹,到底是红线还是蓝线,心里默默的祈祷上帝能发出一个铿锵有力的指令,拆线,成功,欢呼。这个时候,额头上的汗珠是必然,紧张的背景音乐配合着计时器,好吧,最后一秒的时候,他成功了。炸弹没有响,掌声与欢呼声响了起来。拖到最后一刻才能做出选择,好像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
如果成功了,最后一刻的刺激越发能体现一个人的优秀素质,多么感动人心的画面,从忐忑到激动,肾上腺的飙升,无尽的刺激着每个观众。
如果失败了,剧情又可以通过主角无尽的悔恨,失落,颓废进展延伸出更丰富的情节。至少会有人安慰主角说,你已经尽力了,当时已经没时间了,必须要剪掉一根,只是上帝选择了Bong而已。
作为一个看官,满满的套路都会觉得主角的英勇,即使失败了。因为能看清炸弹的本质的专业,实在是太少了。
我在想,为什么这些选择,一定都要等到最后的一刻才能行动,是在A/B之间纠结,挣扎吗?
答案可能是主角本身并不知道答案,却被硬生生的推到台前 ,必须做这个选择。要么英雄,要么狗熊而已。
这个场景比较极端,毕竟那是一棵炸弹,会死人的。可是,却验证了一个道理,对于未知的选择,冒汗与拖延才是人的本性,就像恐惧与纠结始终萦绕在心间。
三
反反复复做不出选择而陷入烦恼之中,不但时间会悄然流逝,还会使本身产生也莫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积压到最后会让人有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无力感,怎么做都是错的,你根本无法知晓事情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从选择太多,到无法选择。于是,我们把机会交给了上帝,寄希望于他老人家掷出那正确的色子。至少,你找到了一个将选择,也将责任与压力推脱的机会,形成最后的“怎么样都行,那就随便选一个吧”。
四
我们很少会遇到拆弹这种极端的事例,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选择题却比比皆是。而逻辑与思考,才是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
如要当自己无法整理思绪的时候,尝试着将这些选择写在纸上,直观的面对这些选择,看清楚我们烦恼的本质。
本质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想干什么?
怎么去做······等等
请将你能想到的关于这些烦恼与困扰的所有相关的问题,统统的提出来,起到你提出的问题,都是重复的为止。而对于问题,我们则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细分,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 ;从外部到内部,从他人到自身,再到内心;从物质与需求,再到精神,发散拆分,直到你认为这个烦恼其实很可笑为止。
而对于这些提出的问题,按重要性给他排序
- 本质与目的
- 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
- 无关紧要的问题
这些罗列清楚,首先要思考的是“本质与目的是什么”,这是最重要的问题。把究竟为了什么清晰化,并以此作为中心点,去排队那些不符合这条准则的因素。只有清楚了烦恼什么,明确了目的,才能进行下一步这了达成这个目的,采取什么样的办法。
其实,这个大家都知道这样做,但真正愿意这样做的人,并且实施行动的,却少之又少。相对于那些浪费在“买还是不买”的问题上的时间来说,真不如拿起手中的笔,写写画画,真正寻找可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上去。
至少,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能让你专注于这个现实存在的烦恼当中去思考,这本身就是在解决问题。
想起路边一句经典的广告语:犹豫徘徊,等于白来。
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排除自己臆想出来的那些问题,就这么简单。
啰嗦了那么多,也没说出个所以然,这篇文章发还是不发呢?
发发发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