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九寨沟两日
跟团三日游才有高铁席位,自己又买不到高铁票,只能选择跟两日游的汽车团,来一次特种兵式的旅游。
成都--黄龙车程300+km,历时约7+h,海拔:500+m--3800+m,当天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出发了。
本团的导游是个漂亮的藏族姑娘名叫:茶妹她,经确认是真名。藏族人和蒙古族人一样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平民只有名,传统如此而延续至今。
所以导游已经事先声明了,不可以叫她“茶导”,听上去像卖茶叶的,更不能叫“小姐”。可以叫“茶妹”,这样叫上去果然显得合理、亲切不少。
临行前一天茶妹就发来了长篇的注意事项,可惜我没有认真学习。犯了小错误,买了不该买的东西,原封不动的从四川背回了家。在车上还被茶妹批评了,断定那些买东西的人都没有认真阅读信息。
好在前一天晚上吃的火锅没有因海拔的大幅度变化引发肠胃不适,否则又命中了其中的一条禁忌。
出门在外还是要谦虚点。
茶妹为人比较直爽,有时说话可能会得罪人,也许是少数民族的性格使然吧,民族兄弟姐妹能有什么坏心思!她待人非常热情,做事周到、专业。在九寨沟我和老婆走不动了,决定不再跟大部队行动了。她详细给我们规划了行走路线和会合时间点,甚至岔路口有什么标志、该往哪边走都交代了。然后还不放心,一再叮嘱我到了岔路口发个视频给她确认一下,怕我一时自信爆棚走错了路。
后来会合时我看到她身上大大小小挂了四五个包,是帮队友们减轻负担的,我说要帮她分担两个被她拒绝了,她说习惯了。
散客组团是比较难带的,因为都是来自不同地域,习惯、性格、需求都有差异,很难形成向心力。再加上我们这个团行程紧、强度高,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就需要导游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水准,合理安排、全面考虑,需要具有一定的领导魅力。
茶妹她就做得很好!
黄龙景区
从成都出来除了一次短暂的堵车外路上很顺利,出了成都地形由丘陵陡然变为山地。一路上看到很多山体滑坡的痕迹,深浅不一的沟壑内是雨水冲刷出的碎石,有的滚到山脚、有的停留在半山。有的冲刷面缓而窄,有的冲刷面陡峭宽大。新增的冲刷面寸草不着,这是大自然给大山留下的一块块、一条条伤疤,看着让人心悸。
频繁的地震运动和雨水侵蚀导致这里山体比较松散,石块都不大,土质松软,极易形成泥石流。所以在雨季这段路还是比较危险的,这一路经过的汶川、茂县、松潘都曾经历过地震、泥石流的地质伤害。
除了吃饭、唱歌(上厕所)一路不停,终于在下午两点到达黄龙景区。
黄龙景区的得名源自流水中乳黄色的钙华沉积沿山谷蜿蜒盘旋自上而下,宛如一条黄龙俯卧山间。其中的彩池、滩流、瀑布沿着山谷分布,犹如龙的鳞片、趾爪,如果能拍一张全景的俯瞰图就更能印证想象了。
我们从山下先是乘缆车上山,然后再乘景观车,下车步行300+m就到了黄龙后寺。这段路怎么走过去的我一直回忆不起来,路上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话?好像酒后断片一样。我怀疑是高原反应导致的,因为在乘缆车和下车时我感觉耳膜胀痛、嗡嗡的。
黄龙后寺据说是黄龙真人修仙的地方。
真人?没错,就是黄龙真人。我也没想到在藏区,在这样一个位置会有一个道教的道观。这样的格局之所以形成一定有很多说法,但现在一直都停留在传说,估计是谁都不愿被说服。
而作为藏传佛教的寺庙黄龙中寺却屈居于其下,黄龙中寺是藏族苯波教派的寺庙。与格鲁派相比苯波教派是藏族的少数派,茶妹自我介绍中曾说她就属于苯波教派。本来想下山后跟她了解一下,后来这想法一定是被下山后的腿脚酸痛给冲散了。
五彩池是这个景区的最高点,被看作是黄龙的龙首,就在黄龙后寺的后面,拾阶而上十分钟后就可以窥其全貌。
一群钙华沉积池,因水的深浅不一、光线折射不同,由上而下呈现深绿、浅绿、天蓝、淡蓝,池群中间颜色深,到了边上渐成灰白色。池边的坎坝呈金黄色,坎下呈灰白色,经过多年的冲刷、沉积,蜿蜒曲折、高低错落。
五彩池宜远观,在不同的角度、结合周边的群山变化,呈现的是不同的景致。
参观完五彩池沿着木栈道往山下走,每个台阶都在考验膝盖的承受力。遇到让你驻足的风景时,让膝盖休息一下,取悦一下眼睛。膝盖在喘着粗气,眼睛在深呼吸。
争艳彩池,五色缤纷。大小形状各异的彩池映照着蓝天白云、群山绿树,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光影,并且又在不断地变化,让人眼花缭乱。
金沙铺地,给人一种遍地黄金、花钱如流水的感觉。随着哗哗流水带走的,经年累月沉积的,孰轻孰重?
盆景池的看点是各色沉积池里的绿植,有不算高大的乔木,有低矮的灌木,还有身形瘦削的枯木。乔木枝叶稀疏,立于中流显得形单影只。灌木形态各异、苍翠茂密,有的簇拥在一起,有的独树一帜,虽若即若离,却又相顾呼应。
枯木当年绿树如茵的样貌只能通过想象了,它何时屹立于此,又是何时枝枯叶落都已无法考证。它就像一位退隐的剑士,一袭青衣负手而立,眼里已没有了当年的江湖,只有眼前、脚下这年复一年的高山流水。
再往下走就到了洗身洞,巨大的落差是因地质塌陷形成,山上的水流到这里形成瀑布。瀑布后面有个1米多宽的洞,我估计不深,应该是表面钙华沉积不均匀所致。据说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钙华塌陷壁,算是世界级奇观。
洗礼是基督教的入教仪式,道教和佛教讲究的是洗心涤虑,因此这里应该和宗教无关。而此处确实也是个洗身的好地方,可以称之为:高山淋浴,只是水太凉。
从山上下来,感觉双膝已废。简单吃了晚饭后就出发去九寨沟投宿,还有近两个小时的车程。
这段路以盘山路居多,因为在车上明显感觉到频繁的刹车、急转,天也慢慢暗了下来。从车窗望出去两侧的群山变得黑漆漆的,而裸露的山体则呈灰白色,仿佛是一幅幅的水墨画。
随着车辆的行驶,水墨画的展示也在不断更新,黑是底色。先是一幅黑白脸谱,接下来是一幅山水;一只白瓷碗过后是一把巨型弯刀,然后看到一排琴键;一个倒放着的大鸭梨转个弯就变成了一根白萝卜,再转一下就被黑色抹去了。
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也销噬着我们“人定胜天”的盲目自信,让我们心生敬畏。
随着夜幕完全降下,画展也落下帷幕,我们到了九寨沟。
九寨沟景区
第二天,又是打冲锋的一天。
早上天刚亮就出发了,到了景区门口天光已大亮。下了车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也没有听到相关的命令,估计是紧张气氛烘托出来的应激反应。
我因为膝盖吃痛没有跑起来还被家庭成员埋怨拖后腿,可是跑到入口处还要排队等待景区开闸放人。我们来得早,今天人不多。后来查询官方数据了解到当天的进沟人数为17870人次,而暑假里基本每天都是20000+的人次。
九寨沟景区的旅游线路呈“Y”形分布,一侧的顶端是原始森林,另一侧的顶端是长海,交叉点附近是诺日朗瀑布。我们先去的是1号线,但没有去原始森林。因为这里原来是一个林场,据说当年支援三线建设时原始森林已经被砍伐得差不多了,没有什么看头,另外时间也有限。
我们先到了五花海,在这里初识九寨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湛蓝的海子,两座交错的山峰和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使海子的颜色丰富了起来。走近后水底的水草清晰可见,随着水波在水下扭动着纤细的身躯。
轻风吹过,各色的水波荡漾开去,变幻着蓝、绿、青、灰,一会儿又平静下来,各种颜色又匆匆找回自己的位置。周围的大山也在表演着“变脸”,在水中不时地变化着形态和色彩,时而狰狞、时而滑稽。你抬起头环视一周,发现它们还是一副庄重和肃穆的样子。
从此处向下是珍珠滩瀑布,84版《西游记》片头的取景地,看到瀑布全景后脑子回荡的就是:“当、当、当……,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代入感极强。
在瀑布上面的平流段走过一条长长的木栈道来到它的身侧,沿着台阶下行到一个巨大的观景台,瀑布的全貌就在眼前了。它不同于黄龙景区的洗身洞瀑布,它是钙华堆积成台地形成的瀑布。
瀑布顶部线条圆润平滑,水幕齐整、分明。到了下面局部有了第二跌、第三跌,那就开始乱了。有的斜着飞了出去,有的干脆散得没了方向,有的沿着标准的层次完成了三级跳。还有一部分好像没了声息,在岩石后面兜兜转转又出现了,带着戏谑纵身一跃。
瀑布下面有的地方沟壑并列,有的地方乱石林立,水流越到下面越乱,有点各自为政。瀑布脚下更是没了规矩,有的自顾自地下山了,有的盘旋了几圈不知所踪,还有极个别的攀到了树上。
水声隆隆、乱玉飞溅,走出好远余音犹在,走出好远衣衫还未干,走出多日情景仍难忘。
镜海和珍珠滩对比是一动一静的两个极端。
果然海如其名,平静如镜。水面上倒映着光线所及的所有景物,静静的高山、飘动的白云。水边的树木映在水里和水底的倒木交织在一起,竟很难分辨出哪个是水上的、哪个是水下的。水里游弋的小鱼穿过白云的倒影,动作轻柔到没有扰动水波、惊动白云,真的有那种鱼在云中游的错觉。
镜海周边的山上植被完整,没有裸露的山体,树木以笔直的杉木为主。成片的林木倒映在水面上呈现一片深绿,蓝天的影子映射出一片湛蓝,山脊的线条就是这蓝绿的分界线,有点泾渭分明的感觉。
镜海夹在珍珠滩瀑布和诺日朗瀑布中间,也算是闹中取静。
我和妻两个人就是在镜海和大部队分开的,他们去了长海,我们俩自行去诺日朗瀑布。
诺日朗瀑布和珍珠滩瀑布的风格不同,顶部布满低矮的灌木、岩体高低不平。水流从灌木丛中穿过并被分割,再从岩体的凹槽处跌落,形成一簇簇间隔开的水幕。下部岩壁虽有错落跌宕,但形式比较简明,水流的线条看上去也跟着简单了许多。
与珍珠滩的粗犷直白相比,诺日朗更加含蓄轻盈。湍急的水流经过灌木丛的拦截、缓冲,少了些虐气和莽撞,多了点韧性和圆滑,再经历岩石上的锤打,高山上带下来的桀骜被驯化了不少。
我更喜欢诺日朗,喜欢它因势利导的自由,喜欢它不着重彩的张扬。
在老虎海我们遇到了从长海回来的大部队,他们犹如突击队,速战速决,绝不恋战。
老虎海和树正群海、火花海、双龙海是相隔比较近的景点群,这里有平静的海子、有大大小小的瀑布,还有树和海的联合体。树林基本处于两个海子中间的浅流,以灌木或少数四五米高的乔木为主。
海子里横卧着很多枯木,它们不知道是因为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砍伐才被迫舍身断根于此,也不知道在这里躺了多久。它们有的沉寂水底不问世事,有的不甘寂寞探出水面。
我见到一根最特别的倒木,大半沉入水里,露出1米多的枝干斜倚在水面上,梢头长着一棵半米高的小树,不知道是原生的还是寄生的,整个看上去像极了一只准备出浴的神鸟--凤凰。
还有些枯木立于水流之中,它们的主干看上去好像已经枯死了,但你细看会发现它们弯来弯去的枯枝稍上又生出几枝绿叶,向世人昭示着它们顽强的生命力。
树海中树和水相互依存,也可以说是相爱相杀。树,试图挽留这匆匆的流水,或是要慰藉它们的寂寞,或是想要按它们的想法塑造一片海。水,不愿意,它们想要自由,想要按自己的想法成为一片自由的海。
就这样,多少年来它们相互博弈,时而妥协权宜,时而不顾身地抗争。那些躺在水底、横在坎上的枯树和佝偻着身子倔强站立的“小强”即是明证。那些沉静的海子和奔流的山泉也诠释着生命不同状态的美好。选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自由选择。
九寨沟的形成也是自然博弈的结果,山川河湖自有成法,花草树木各有春秋。世间万物在日月神力作用之下不断排列组合,形成了这千姿百态的世界。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所见的也只是它们此时的、短暂的一面,它们见我们也当做“如是观”吧。
在九寨沟导游没有给我们讲解,也没有电子讲解器,原来我还有些疑惑。游览结束后我理解了,九寨沟不需要讲解,因为在这里你只需要去看,不需要听。每个人眼里都有不同的九寨沟,每一个景点都需要自己去理解和诠释。
五岳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此说虽有些夸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我们对那些极致之美的赞誉。但这世上没有恒久不变的极致之美,只有美的千变万化带来的极致感受。
接受变化,接受美,接受美的变化,接受变化之美。我们接受了九寨沟带给我们双膝的酸痛,也请九寨沟接受我们的双膝吧!
***
历经7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在晚上九点多回到了成都,结束了穿行四川的旅行。
告别了茶妹,也告别了那些相处两天仍是陌生人的队友。
2024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