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长在阿什河畔,哈尔滨边的一条小河。
家里土壤颇有特色,黑、厚、松软、油汪汪,稻谷长的赛天高。山水野味十足,正所谓"棒打的狍子,瓢舀的鱼“。山货无尽,野山参、猴头菇、野蓝莓、山核桃,应有尽有。
上面这些话,若让你对我家,只感觉似一片荒野,那是我说的片面了。
大批俄式建筑,历经百年不倒。拜占庭风格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典雅超俗。满载文艺复兴气息的中央大街,几十栋巴洛克风格、折衷主义的建筑错落有致。马迭尔宾馆的别楼,各国乐队争相演奏百年,充满异域风情。
这里免个俗,不谈哈尔滨的冰雪。原因是,尽管冰雪大世界,无论是用冰规模还是艺术级别都是世界之最,但特别的并不是冰雪,而这座城市的气氛与人。
自古是金、清发源地。近代因地处欧亚大陆桥,是尾端重要枢纽,与欧洲愈发紧密。后长期被日本统治,他们当第二个家来经营。因缘际会,让这座城市同时充满了历史感和现代感。
人的血统,有白山黑水原住少数民族,有闯关东过来的亡命汉子,有异国来的俄罗斯人。几代混血,形成了现代的哈尔滨人。
哈尔滨的姑娘高挑、漂亮,对自己的审美尤为自信。我分不清这是女人的天性,还是城市的天性。至少我觉得,她们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品味。
在这一点上,男人们可能拖了这城市的后腿。
不过我不说。因为,今天,只讲她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