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型和进取型的人。我属于前者,但我希望通过努力能变成后者,我目前的状态居于两者之间。固守的人往往自卑,不敢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永远希望自己处于最好的状态,希望呈现给别人的状态也是最好的。所以,经常会回避不擅长的事,因为不擅长所以肯定表现不够好,越表现不够好就越回避。作为 一个固守的成年人,我学习的目的性很强,但往往实际做事又缺乏方向和目标感。比如说:插花,我一直想学,但又觉得花钱去学习插花这种不会直接给我带来经济效益的技艺,一点都不划算,况且我现在的经济水平还不能让我一日一花呀,于是我放弃了这个念想。如若我花时间学习知识,功利性更强,要么所学的知识可以助我换工作或升职,要么就是对提高工作效率有用,目光短浅,对于提高元认知能力这种起不到立竿见影效果的东西,我都觉得和自己没关系。在以前的概念里,作家以写作为生,只有作家才写文章。只有业务员才需要销售产品。
在开始做事的时候常常会有“过度预期,总是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抱有无限憧憬,所以才会经常感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想到演讲,就是觉得一定要站在台上几个小时不带稿子侃侃而谈的那种,一想到创业脑海里就冒出从今往后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腰包。李笑来老师建议开始的时候,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甚至可以先不考虑目标,直接去做,有了第一步,就自然会知道下一步应该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合适的。的确是这样的,目标和想法是在行动过程中放大或缩小的,究竟是放大还是缩小,取决于自己的践行。以我跑步为例,刚开始我压根就不知道中国还有马拉松这回事(孤陋寡闻的我以为只有西方才有马拉松),更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完成一个又一个马拉松。这就充分验证了做事只要一步一步去做,结果可能会超出自己想象。
今天是学校高年级的家长会,家长会选择这一天来学校咨询些相关问题,等到忙完接待家长已经接近5点,很累。回到办公室,同事就告诉我某某家长又有问题,需要我电话回复。这个时候,我的负面思绪冒出头:家长是要投诉吗?好沮丧啊,都是这些小但又烦人的事,没有任何愉悦感。很快,大脑的自弹窗口告诉我:你现在已经生气了,先不要着急处理问题,先吃点零食,歇息10分钟后再继续工作。于是我就按照大脑的指引去做。10分钟之后,我告诉自己,现在可以用一个正面积极的态度去和家长电话沟通了。后来整个电话沟通 的过程很愉快,问题也解决了。
其实,跟着老师更新思维也需要耐心,刚开始接触到先进的思维会兴奋,然后也很听话的去践行,但是在践行过程中又会碰到挫折和瓶颈,就好像不是每次写留言都有滔滔不绝的话语,不是每篇文章都有进步。这个时候告诉自己:此刻才是真正考验元认知能力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