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念頭就像我在這房間(街上、窗口、此地)所看到的事物一樣,不具任何意義
耶穌進一步幫助我們了解,不只是眼之所見不具任何意義,連我們對所見之物的 想法 也一樣沒有意義。他在後文還會教導我們看清,我們的想法和看法毫無不同;心內的想法與心外的現象其實是同一回事。
(1) 今天的練習與前面幾課不太一樣,不從當天的觀念著手。在這練習裡,你先用大約一分鐘的時間留意一下心中所浮現的念頭。然後把今天的觀念套用在那些念頭上。你一覺察到某個不悅的念頭,便可就地取材,加以運用。但也不要只選擇你認為「壞」的念頭。你若訓練自己正視自己的念頭,便不難發現它們全都善惡夾雜,很難斷定孰「好」孰「壞」。也正因如此,它們才不具任何意義。
我們的所知所見所感所想,一向變幻不定。凡是會變化的,顧名思義,絕非永恆不易;而絕非永恆不易的,必然不出於上主。這一論點充分反映出《奇蹟課程》的核心前提及理論基礎。凡是出於上主的, 必然 享有祂的神性特質;缺少這一特質的生命,便不可能出自於祂,那麼,它的存在必然虛妄不實。這就是《奇蹟課程》的邏輯:變幻莫測之物不可能來自永恆不易的生命本體,故它不可能真的存在;它既然不屬於那唯一有意義的生命本體,故在本質上,它的存在必然毫無意義。我們只需留意一下自己的念頭,便不難看出它們變化不定的性質,這成了它們之所以無意義的有力證明。以此類推,這個變化無常的生命只可能來自小我,它始終變幻莫測,因它的起源正是那永恆不易之本體的一個變種。 表面上看來,開頭這幾課的練習非常簡單,其實它連哄帶勸地將我們慢慢導向真理之路,只要我們真正將它們運用於日常生活,總有一天會領悟這一真相的。
(2) 在取材運用今天的觀念時,應照常力求具體。不要害怕選取「好」的念頭,也不避諱「壞」的念頭。它們之中沒有一個能代表你真正的念頭,你的真念頭都被它們掩蓋住了。「好」念頭至多只能算是那更殊勝之境的一道陰影而已,而陰影會模糊人的視線。「壞」念頭則會擋住視線,讓人根本視而不見。兩者均非你之所願。
唯有愛或一體之念,才算是真正的念頭,而且它必然是「非具體的」(non-specific),《奇蹟課程》用 抽象 這個術語來形容,而這些抽象之念早已被小我的具體世界所覆蓋。我們真正追求的是真理,而不是它的陰影或覆蓋物。套用柏拉圖的說法,我們渴望的至善本體(the Good)乃是超越善之觀念 (the concept of good)的,善與惡只是一種觀念而已。〈正文〉尾聲這樣提醒我們 :
「 救恩可說是超越這類自我概念的解脫境界。救恩關切的不是心靈的內涵,而是心靈自認為它能思想的那種心理。 」(T-31.V.14:3~4)
我們的正念(也就是「善」),充其量只能修正妄念(也就是「惡」)。到了最後,它們的具體特質必會消失於那抽象(非具體)的聖愛源頭中。
(3) 這練習十分重要,以後還會以不同的形式反覆出現。此課的目標乃是訓練你區分無意義與有意義的第一步。它只是遠程目標的一個起步,教你看出無意義者俱在身外,有意義者俱在心內。它也是教你的心去辨認何者相同、何者相異的入門訓練。
「 無意義者俱在身外 」,這一觀念寓意極深,只因外頭的一切盡皆虛幻不實。「 有意義者俱在心內 」,指的是聖靈之念存於心內。凡是我們向外看到而且信以為真的,都會被小我所利用,而把這些本無意義之物弄假成真,最終的目的不過是要遮蓋萬物本有的意義。反之,聖靈的任務則是教導我們將外在一切轉為學習的工具,讓我們認出世界原來不存在。世界的存在意義僅限於此。萬物本身不具意義,是聖靈賦予的目的帶給它們意義。總而言之,凡是在祂之外所見的一切,基本上都是無意義的。 小我慫恿我們重視世間萬物,目的是要我們相信世界所反映的分裂思想體系真實無比。聖靈則是教我們去看世間萬象的最終目的,幫助我們領悟「世界並不存在」這一真相。為此,「 何者相同 」即是指小我思想體系中的一切全是同一回事,聖靈思想體系內的一切也全是同一回事。不論以何種形式呈現,骨子裡是罪咎的仍是罪咎,是愛的也依然永遠是愛。但這兩套體系卻有天壤之別,因為小我的體系只會讓我們在地獄苦海愈陷愈深,而聖靈那套思維卻能引領我們回家。由此,我們便能明白,這兩套體系各成一家之言;同一體系內的思維全然 相同 ,但兩套體系在本質上截然不同 。
(4) 你利用自己的念頭來練習今天的觀念時,請具體指出念頭中的主人翁或相關事件,例如: 有關﹍﹍﹍﹍的念頭不具任何意義。 它就像我在這房間(或街上等等地方)所看到的事物一樣。 請特別留意此處所強調的,練習當天的觀點時,需要具體指出主人翁或事件(後文還會反覆提醒)。若不具體套用,這些練習根本就形同虛設。
(5) 你也能夠把這觀念套用在你視為有害的念頭上。這種練習非常有用,但不可取代「隨地取材」的練習原則。無論如何,省察你的心念時,不要超過一分鐘。因為你還算是新手上路,容易落入胡思亂想的陷阱。
耶穌在此想要挫挫我們的銳氣,我們才肯虛心受教,因我們真的連什麼對自己有害或無害都分不清。這與〈正文〉說
我們不但苦樂不分(T-7.X),更分不清禁錮與自由之別(T-8.II)
可說異曲同工。正因如此,我們才會胡思亂想,終日追逐對自己有害的事物,而不願學習這門只會帶給我們平安喜樂的功課。 此外,由於這些練習仍屬於一個起步,你會發現,特別難讓自己放下那些尾隨念頭而來的判斷。今天,複習的次數不要超過三或四回。我們以後還會回到類似的練習。 耶穌固然不希望我們為了達不到練習的要求而內疚或自責,但他仍要我們意識到,這些練習真的不容易。這幾句引文其實在說:「我在練習時必會遇到障礙,因為我還不想放棄自己的信念。我不只相信生活裡的種種具有意義,我的想法也很有意義。更重要的是, 我 這個人存在得很有意義,我這個特殊的個體生命充滿了意義。」這正是頭幾課「特別難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