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一场牌局,李商隐起手就是顶天的顺子、四个2、王炸。
然而他却打输了,还输的很惨。原因就在于他不会站队。
一帆风顺都不足以形容李商隐出道的顺——令狐楚爱上了李商隐的才华。
令狐楚不是一般人,他不仅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而且官居宰相。
令狐楚对李商隐的爱不是一般的爱,可以说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对亲儿子都亲。令狐老爷子把小李接到自己府中,这位晚唐一代文宗手把手教李商隐写文章,指导他如何写出皇帝最爱的文体,如何应对公务员考试。还天天给自己的亲儿子令狐绹洗脑,让他把李商隐当亲兄弟。
令狐绹很听爹地的话,把李商隐当成至交。并且小令狐后来也当了宰相,一当就是十多年。
毫无疑问,令狐这对宰相父子就是李商隐手中的大小王,而且这对大小王还天天琢磨着给有四个2才华的李商隐铺一条顺得不能再顺的仕途之路。
有这样一手好牌的李商隐怎么还能一生郁郁不得志?他是怎么做到的?
第一个致命的错误:职场上站队朝三暮四,只看眼前利益。
在令狐楚的权力影响下,24岁的李商隐进士及第,但就在李商隐踌躇满志想要大展抱负的时候,令狐楚外放离京,去当山南西道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成都军区司令。尽管一直把李商隐当接班人培养的令狐楚一再请他去给自己当参谋,但李商隐不仅置之不理,而且选择了去当王茂元的女婿。
王茂元是兰州军区司令,也是令狐楚的政敌。
正是这一年,令狐楚去世了。临终前他把李商隐叫到身边,并没有计较这个年轻人的背叛,反而把已经起草好的、最后一份呈给皇帝的奏章交给李商隐完成,用自己的威望、文采和最后一丝力气去成就这个年轻人。
也许李商隐是看中了王茂元所处的阵营正得势,也许是真的爱上了王家大小姐,但不管怎么样,他从此背上了背叛师门的沉重政治抱负。
考中进士的第二年,李商隐参加吏部组织的公务员考试,复式的大佬因为他背叛师门的行为,直接把他Pass了。
一时间,李商隐成为大家排挤的对象。第二年,李商隐终于通过了公务员考试,但是本来分配到中央直属单位的他,没多久就被调到地方当村官。不仅远离权力中心,还遭到上司责难。
更不幸的是,有权的岳父没两年就病逝了,还来不及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进步”。接着母亲也去世,导致他必须在家守孝三年,错过了事业上升的黄金时期。
第二个致命的错误:职场上站队看不清核心竞争力。
李商隐重回官场时,他岳父所在政治派系的老大,宰相李德裕,正是权力如日中天的好时候。于是,李商隐再次回到了中央部门,并以为自己将开始大有作为了。
然而,第二年春天,皇帝死了,新帝极其讨厌李德裕,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李党洗了个一干二净。
李商隐失业了。
这时候他面临人生第二次站队的抉择:李党麾下的桂林总管郑亚向李商隐抛来橄榄枝,请他去做判官。同时,他往年的至交好友令狐绹来信劝他千万不要去。
不得不说,作为宰相的儿子,令狐绹是很有政治眼光的,他看到了郑亚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他也尽到了朋友的义务,给了李商隐最关键的忠告。
去,马上就有工作,而还在外放的令狐绹眼下也帮不上什么实际的忙。不去,他和令狐绹就还是朋友。
但李商隐选择了去桂林。
很快,郑亚就被贬了,因为他缺乏核心竞争力——一个得到皇帝器重的政党做靠山。
第三个致命的错误:职场上站队不站权力最大的这一边。
郁郁不得志的李商隐回到京城,希望以前的好朋友,当时在中央身居高位的令狐绹能给自己谋个官职。
虽然一再的背叛让令狐绹已经厌恶了这个老朋友,但经不住李商隐一再拿往日的交情上门恳求,还是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太学博士的差事,相当于去北大当个系主任。
想要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李商隐当然不愿意在大学里带学生,不久,他就改换门庭,去当了李党柳仲郢的幕僚。
和跟着郑亚的情况相同,李商隐又失业了。
不同的是,这次彻底把当朝宰相令狐绹得罪干净了。
李商隐自己也意识到,这次站队的错误使得他在令狐绹位极人臣之时,不可能再有出头之日。
令狐绹的宰相一当就是十多年,而李商隐等不到好朋友下台就郁郁而终了。
回想当年,令狐楚把李商隐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时候,光顾着爱惜他的才华,教他写文章,却忘了教他如何为人处世。致使李商隐在最重要的立场问题上一错再错:先是由于一时的利益,接受了老师政敌的橄榄枝,打上了“叛徒”的烙印;后来不顾朋友规劝,选择了正在崩塌靠山;最后,几乎走到绝路的他,又短暂的回到了恩师的党派,相当于二次背叛。
这一系列既缺乏原则、又缺乏眼光的抉择之后,两大阵营都不会再给李商隐机会,而他最终落得“一生襟抱未曾开”。
有天大的才华,也不如会正确的为人。
【赏画】
如果要评明代四大书画家,唐伯虎是一定会被排在董其昌后面的。
如果要评明代有政治敏感度、会站队的佼佼者,董其昌也同样名列前茅。
董其昌,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师从黄公望、巨然、董源。他所作的绘画中和清秀、疏旷恬静,用墨隽朗明洁,典雅古朴,其中融合了佛家的禅宗。是明代著名画派——华亭画派的领袖。
而在仕途上,董其昌的政治智慧也极为高超,曾三进三出政治权力中心,皆能善始善终。可谓能辨明时局,能把握形势、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绝顶人物。
年轻的董其昌进士及第,由于其诗文书画出类拔萃,第一次当官就在翰林院。不久又被推荐成当时皇长子的讲官。
然而,当时朝廷一片混乱,皇权的争夺局势更加不明朗,派系之间斗争的你死我活。此时的董其昌并未像其他年轻人那样冒进,而是称病回家,寄情书画二十年,躲开了混乱的政治厮杀。此为一进一出。
等到皇长子成为光宗皇帝后,董其昌二次为官,以帝师的身份官至太常太卿。可惜,光宗在位不到一个月即驾崩,后继任皇位的熹宗被其乳母和魏忠贤把握朝政,董其昌看出魏忠贤不可依附,任职一年礼部尚书后再次辞官归隐。
由于是主动辞官,在朝时日短,未曾结怨,且魏忠贤当时尚未开始大肆清洗异己,董其昌安然的在家中闲居了八年,此为董其昌的第二进二出。
崇祯五年,魏忠贤倒,政治逐渐清明,董其昌被请出来做官。之后,叛乱四起,董其昌再次辞官回乡,这便是他的第三进三出。
董其昌在惊涛骇浪的明末官场进退自如,不仅穿行于一座座轰然崩塌的大厦之间,毫发无损,还能屡屡被朝廷赏识重用。这与李商隐的人生选择和经历恰成鲜明对比。
会做人,才是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