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一直有好的人,也不会一直有坏的人,人们往往介于两者之间。”这是电影里的台词,道理看似理所当然但却又容易被人刻意忽略。
是啊,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这条法则也体现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
正如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不会有一直迷茫的人,也不会有一直清醒的人,我们往往介于两者之间。
我们总是要求自己在职涯中一直都保持清醒、尽量不要犯错,就像我们总希望我们的职涯拥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一样。
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于是我们总在求而不得中苦苦寻觅,忍受焦虑的煎熬。而痛苦的根源之一就在于我们没有认清这条职业生涯的法则,我们追求全白的世界。
2
今年5月24日时,我发了一篇文章《原来不做“行动的矮子”只需要这一点》,那个时候我第一次遇到了写作的瓶颈,很痛苦。
经过阵痛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原来我不需要执着于我写的东西好不好,别人怎么看,到底有用无用。我只需要用心做好我要做的事情,至于结果如何,自见分晓。好的欣喜但不痴迷,坏的改进但不懊恼。”
这不是我在书本上看到的,或者参加讲座听到的,而是自己悟到的。按道理来说,既然是自己悟到的,那么从此以后应该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吧。
可是事实是,我最近又遇到了写作的瓶颈,原因同样还是执着于写的东西好不好,别人怎么看。
我明明悟到了,为什么还会犯迷糊?还会陷入执念?因为要维持一个恒定的良好的状态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以为通过一次顿悟,就立地成佛了。而悟到一个道理后,其实还需要平均七八次实践去不断巩固你的认知的。
你知道生气不好你还会再生气吗?你悟到拖延不好,发誓不再这样,下次还会拖延吗?
3
不会有一直迷茫的人,也不会有一直清醒的人,我们往往介于两者之间。
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永久性的消除迷茫,但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迷茫的时间,加快行动的速度。
当我知道这一点的时候,我就可以接受自己,而不是不断的谴责自己。我允许自己屡战屡败,再次屡败屡战。
Jane Klam对节食成功,或成功开始运动的人进行研究,她发现最成功的,有毅力坚持下来的人,都平均经历过5次失败,也就是说他们减肥5此,都没有成功。道路第五次,或者第六次,才成功维持住的。
这是我的一位朋友听课时特意发给我的一张照片,因为她曾听我抱怨过自己多次锻炼失败。看到这张照片我很受鼓舞,原来平均需要6次才能锻炼成功!那我还有希望,我还要继续尝试!
而我们听到身边的人说的最多的是:“你看,花这么多钱,一点效果没有,早跟你说过你不行了,就是不听。”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也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放弃自己。
你迷茫吗?你焦虑吗?这很正常呀,我们本来就不可能一直都保持清醒和从容!
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尝试就放弃,我们要向自己想要的目标不断的发起挑战!
因为人生不会一直不行,也不会一直都行,我们要看到其中自己的努力和成长,并相信功不唐捐,所有的努力终有一天会体现他们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