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自己拟个时间期限表
人这一辈子,怎样才能有幸福的结局呢?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欧文应该能回答这个问题。他写的叙事小说都是在故事最后才让人明白是怎么回事。他说:“我总是从最后一句话开始写,然后向前,完成故事和情节,最终写到故事的起点”。
对于一个好的故事来说,幸福的结局比胡思乱想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正是因为想得太多,总是写不好人生这最后一笔。但如果你稍微压迫下他们,他们往往又能很清楚地指出等到了30岁、40岁或者60岁时想要或者不想要的生活。这会刺激他们奋斗。
所以,对于20多岁迷茫的年轻人来说,可以像欧文写小说一样,先考虑想要的结果,再去叙述属于自己的故事,实时地生活。
举个例子,你不希望到了30岁的时候还是个光棍,你希望在那个年龄自己已经事业有成,有一个孩子,还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那就需要从30岁往前推,为了实现30岁的目标,在20多岁的时候该做哪些努力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比如你怀孕生孩子需要1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要在30岁就有一个孩子,最晚得在29岁怀孕,28岁结婚,27岁找到结婚对象,26岁有可供筛选的恋爱对象……这期间工作还不能落下,这个时间安排还是比较紧凑的时间,如果你不想在恋爱、结婚、生孩子这件事情上搞的这么着急,那就需要从你刚踏入20岁就开始考虑这些问题。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对于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而言,爱情和工作在时间上看来好像很遥远,于是我们不去思考它,而越不去思考,就越觉得他们很遥远。为此,我们需要草拟一个时间期限表,把未来拉得近一点,具体一点。等你看具体了,你会发现,其实,他们真的一点儿也不远,甚至有点紧迫。
2.别错过最佳生育年龄
从生物学的角度,20多岁是大多数女性最容易也最适合生孩子的年龄,女性的生育能力在20岁末期的时候达到顶峰。
跟20多岁的自己相比,30岁的女人,生育能力可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35岁的时候接近四分之一,到40岁的时候,可能只有八分之一了。
生育能力下降的第一讯号是怀孕难和保孕难。超过35岁的女人流产几率直线上升,到40岁以后,有接近一半的怀孕会流产。
没错,我们经常听到某个朋友和某个女明星40多岁生子,但你可能不知道他们在这之前做了多少生育疗程,在里面做了多少投入。对于大部分40多岁的普通女性统计数据发现,许多人想要孩子却生不出来,但这些并不会成为报纸头条。
而且,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在35~40岁的时候要小孩,我们将要被步履蹒跚的小孩和六七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父母同时牵绊,男人和女人很快就得在他们最需要重返工作的时候,去照顾完全不能独立的、自己所挚爱的两个群体,那个时候,我们将陷入上下两代两头忙的困境。
3.充分利用20多岁的大脑
1948年的时候,有一个叫盖吉的铁路工作者,被一根炸飞的铁棍穿过头骨。铁棍从他的左额骨正下方穿进去,通过左眼窝后方,再从头盖骨上方穿出来。意外发生后,盖吉不但没有死,而且还能说话。一旁的工人全看傻眼了,他直挺挺地搭乘牛车赶到最近的城镇,还对着出外诊的医生开玩笑说“这回可有您忙的了”。
起初,周围的人只是惊讶于他大难不死,没想太多;可过了一段时间,他的问题逐渐浮现了。身边的人发现他的行为和过去大不相同,意外发生之前,盖吉在朋友中的人员出名的好,是个能干勤奋的工作者,个性温和,而且心智健全。意外发生之后,朋友和家人都说他整个人都变了,不再是原来的盖吉。他不太会替别人着想了,做什么事情也不顾后果,犹豫不决。据他的医生判断:他的智力与动物之间的平衡可能遭到了破坏。
那个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大脑是怎么运作的。直到后来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才得以更加清楚地知道大脑运作的方式。现在我们知道大脑的发展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后向前,可以看出大脑各个部位的发展年龄。
大脑里最早发展的区域位于底层接近脊椎的位置,这个区域掌管呼吸、器官、情绪、性、愉悦、睡眠、饥渴,所以又被称为“动物习性”,这是盖吉在受伤后仍然完好无损的部位。我们管它叫情绪脑。
而在大脑的最前面的部分是额叶,就是位于额头的正后方,它是人脑最晚发育的部分,也是每个人最后成熟的大脑区域,额叶掌管理性与判断力,因而俗称“指挥中心”和“文明的起源”。它不仅能帮我们思考当下,也能瞻仰未来。
盖吉受伤依然能够过看似正常人的生活,是因为他的情绪脑并没有受到伤害,但他性情大变的原因在于额叶受伤了,他没法预见到做某件事情的后果,也没法做出决策。
有研究显示,一个人的额叶要到20多岁的某个时间点才会完全展开。也就是说,在我们20多岁的时候,享乐至上的情绪脑已经发育完备,但是掌管我们前瞻性思维的额叶却像小花儿一样还在成长。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在解决诸如“找什么样的工作”“住在哪里”“和谁交往”“什么时候成家”等等这些人生难题的时候,往往因为找不到答案而陷入迷茫。
当然,前瞻性思考不会因为年纪到了就发生,还必须仰赖于联系和经验,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有的人才22岁,就已经有前瞻未来的大将之风,懂得运筹帷幄,而有的人即便到了三十多岁了,为人处事还停留在高中水平。
20多岁的大脑,还会重复婴孩时期的流程,形成第二次的关键成长期。大脑会再一次长出无数的连接新芽,大幅提升我们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只不过,这个时候主要是学习我们成人后要面对的复杂挑战,也就是学习怎样找到好工作、好对象,怎样当好爸妈,人生的决策该如何处理等等。
简单来说,20多岁的成长,会为我们快速打好进入成年期的基础。比如,20多岁从事的工作,会潜移默化地教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习成年世界里复杂的社交互动。这个时期,我们每一天所听、所看、所做的事,都在塑造我们。
20多岁如果不善用大脑,到了30岁后,一下子就会觉得自己落在了别人后边,无论是工作、为人父母、还是整个人生进度上。
还有一些年轻人一遇到问题,就在电话中大肆地对各种朋友诉苦、征求朋友的意见,从心理学上说,这种行为称为“借用别人的自我”。这些电话偶尔打一下排解下情绪可以,但当它成为一种习惯,会让自己丧失平静自己的机会。
有需求时,向外求助,让别人的额叶替他运作,每个人偶尔都有这样的需求,然而若是太常把自己的苦恼转付他人,我们就永远无法学会独自面对人生的悲惨。因为面对困境时,大脑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如果我们不能趁此时试着安慰自己,大脑就学不会新的技巧。如果不学会安定自己的情绪,我们的自信只会日益减弱。
4.拿一万小时换自信
什么是自信?
所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做好某件事情的能力。
自信是用1万个小时换来的,仔细算一下,一万个小时其实就是5年的全职工作。
科学家多年研究发现,那些在专业领域相当熟人,甚至到炉火纯青的人,是因为他们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和反复练习。“天生就是做这行的料”不过是努力成功后,讲给别人听的鬼话。
有些人认为自信是天生的,不管做什么努力,事情都是没法儿改变的,这是一种固定心态。
跟它相对应的是成长心态,用成长心态看待事物的人相信人是能够改变的,成功是可以靠努力取得的。对于有成长心态的人来说,失败确实会让人痛苦,但它同时也给人提供机会自我提高。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而言,拥有成长心态,会更好的应对未来要面对的不确定的各种事情。
到这里,这本书已经读完了,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而言,现在该做的就是宣告自己已经成年、用心过日子、找份工作、挑选自己的家人、精算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的确定感。
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动作,都在决定你的人生。
作者简介:桂妃娘娘,混迹深圳的女流氓,超级无敌女汉子。换得了灯泡,扛得动冰箱,杀得了病毒,熬得好鸡汤。曾任猎头顾问,现任某上市公司培训讲师。阅读爱好者,读书频道创办人。来呗,一起读书,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