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走着瞧旅行的一篇推文,看得我心里疯长草。
就是这篇:张国荣爱吃的早茶,刘德华钟情的夜宵,你想要的香港味道,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这篇文看得我很感动。这位作者的文,简直跟她的签名档一样:开心走世界,用心过日子。看完全文,心里的草简直疯长。瞬间被治愈的感觉!
然后又看到了砍柴书院的一篇:经得起平淡的流年,才能抵达爱情的山巅,又感动到流泪。
这两篇文,让我想起一段话: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
1.
这段话的出处是《关于记者:郭超人新闻思考》,作者郭超人。他说:
选择做记者,就是选择了奔走和忙碌,选择了勇敢和责任,选择了为别人做嫁衣,为历史做记录。我曾经讲过:“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我希望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到新闻记者的行列中来,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记录和传播更多的信息,保持自己对世界充满新奇的眼睛、新鲜的思维和年轻的心。
在自媒体盛行的时代,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渠道,“记录和传播着更多的信息”,所以就主动或者被动地,充当了“媒体人”的角色。从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文字为主的媒介,到抖音、火山小视频这类工具,人们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
没有受过专业的媒体训练,可能文字表达上不够严谨;
没有受过专业的拍摄训练,可能视觉呈现上不够美观。
但是这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你想表达什么,想传递什么。
一个普通人,如果因为想出名而无原则无底线,已经是不可原谅;如果一个专业的媒体人,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操弄受众的情绪,以获取高流量,这种行为,就是在作恶了。
你可能猜到了我想说什么。
是的。咪蒙。
2.
得知咪蒙被封杀时,我还是有点惊讶。很多自媒体人也有点找不到边界,开始格外小心。
但是了解越多,越觉得,她被封杀实在太有必要了。
咪蒙曾经在GQ的专访中说过:
“什么样(文章)的阅读量高?”
“热点、金钱、性、暴力。”
同样的七字诀,让我想起雷军的“专注、口碑、极致、快”。
然而一个是走正道,另一个却是在不断地试探底线。各种煽动情绪贩卖焦虑,用无下限的标题去博眼球,这种时候,已经是为了流量不择手段了。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对于咪蒙来说,头条68万的广告费用,站在自媒体人收入的金字塔顶端,这已经不止是300%以上的利润了。
从她的第一篇推文《致贱人》火爆开始,尝到了甜头的她,就停不下来了。
3.
谷歌的价值观是“Don‘t be evil’”,翻译过来,就是“不作恶”。
作为一个三年做到1400万粉丝的大号,咪蒙不是不了解自己的影响力。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涛甫写过一篇《观察 | 咪蒙,是一种什么“毒”》,他这样分析:
咪蒙的成功归因于她的“带毒营销”。
咪蒙的毒不是剧毒。咪蒙的毒,不是明火执仗与体制对决的那种毒,也不是冲着正门打家劫舍的那种毒,而是一种轻度、隐性、弥散性的毒。咪蒙的毒性不是棱角分明的政治毒性,而是那种社会化的毒性。有人说,咪蒙的文章类似于春药。这种评价不无道理。咪蒙的文章有催情效果,但过量服用,容易伤身,让人产生堕落的快感,在下沉中失去正确的价值方位。
咪蒙的“毒”性,集中在三个方面:倾斜的“三观”、非理性、话语暴力。
她的文章看过之后,第一反应就是:特别爽,酣畅淋漓。她特别擅长营造一种画面感,擅长调动情绪。
如果在某一次看完之后感受到了“解气”,就好像有人为你说出了你一直压抑在心里的话,或者有人做了你一直不敢做的事,那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认可了她的观点,被她带走了。
作为一个自媒体人,在这一点上紧随她的,还有横空出世的新号“今夜90后”的操盘手易岚。
一篇《蠢货崔永元》刷屏,文章被封之后,又干脆给自己封神,说自己是“锦鲤本尊”,然后历数自己从小到大各种奇迹般的幸运,俨然自封“锦鲤教”教主了。结果被同门师兄扒皮打脸。
流量面前,操守又算什么?
4.
几天前,我得知一位有过几面之缘,曾在线上共事的姑娘,因为抑郁症轻生了。我很难过,还专门写了一篇悼念文。
我已经不能再为她做什么,但是我真心希望,这个世界能多一点善意。就像我开篇提到的那两篇文章,有温度,暖人心,这样不好么?
我还没有本事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但我会一直告诫自己:
笔下有财产万千,
笔下有毁誉忠奸,
笔下有是非曲直,
笔下有人命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