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愈发觉得浙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小时候,爸妈带我来过杭州,我对西湖印象不深,只记得在西湖上坐船时,藕粉非常好喝。
上学期间都在北方,没有来浙江玩耍。
倒是毕业后,因为很好的朋友家在浙江,有幸来过两次。
本周是休息的一周,再次来到浙江安吉休养生息,再次感受浙江的美妙。
听地导的介绍了解到,安吉是中国最宜居的县城,没有之一,是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
其名字,取自《诗经》的“安且吉兮”。
今天是休闲的第一天,跟着地导,我们来到了安吉县南端的天荒坪镇的余村。
这里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发展中的生态小村镇,空气清新,随处可见竹子和绿植,家家户户的房子从其外观上可见用心。
早就知道“两山”理论,当知道今天去的地方就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时,我简直激动极了。
坐了接驳车进到村子里,就看到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山,同行的人们打卡拍照,这里俨然是一个旅游必打卡点。
也许因为和本身的工作相关,当我们跟着地导进入余村中,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宣传标语竟让我倍感亲切。
我们观看了2003年“两山”理论发源的珍贵影像,感受了为这个村镇注入蓬勃发展能量的力量源泉。
影片中播放了无人机高空拍摄的余村的样貌,错落有致的小房子建在绿意盎然的山脚的凹地处,宽敞干净的柏油路从临街的每户人家门前蜿蜒而过。
然而,2003年前的余村,曾经经历过一段艰难发展的岁月。
原来的余村,以发展工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人们兴建矿场,家家户户的壮丁以开采矿山和伐木为生。
矿业的快速发展,为余村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同时,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每天的耳旁只有炸山的声音,眼前只剩下灰蒙蒙的烟土。
家门口的山,为家里带来了金银,但也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让年轻人们不再留恋家乡。
久而久之,村里只有留守的儿童和老年人,年轻的人们选择离开家乡,外出打工,甚至把家人接出村落。
人少了,环境破坏了,当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号召村民们关停一部分矿场,停止开山,着手封山育林。
几年后,村落终于又见绿色,但同时面临的,是半数以上的年轻人们失业,当地陷入两难的境地。
2003年,时任浙江省长的习大大至余村调研,带来了引领余村发展的智慧。
影像中提到,余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地处“两小时”城市圈的交界点,苏州和上海两小时可达,杭州一小时可达。
大大提到,在上海和苏杭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天荒坪镇可以走“逆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因为随着周边城市的人口越聚越多,人们会产生对大自然和美好环境的向往,一处充满着绿色的盎然之地,必会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走“逆城市化”发展的道路,对于当地来说,是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视频中还指出,过去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快速发展,曾经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当今的发展,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往的思想,是既想要绿水青山,也想要金山银山。
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发展,就要做选择,要做选择,就要有所取舍。
不能看到什么好的都想要,要结合当地情况,选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两山”理论由此诞生。
我没有见过2003年前的余村,但17年后的今天,我看到的是在青山环抱中的宜居之地。
当地的居民家家户户打造出独特的自家民宿,烧得一手美味的农家菜,期待着周围城市的人们来放松和休憩。
在后来去到的江南天池的山顶,我也看到了成排的民宿区,还有滑雪场、娱乐区和温泉等等让人体验、玩耍和放松。
我惊讶于人们是怎样把那样精致的房子建到了半山腰和山顶上。
在一路上和地导聊天的过程中,她提到,当地政府鼓励家家户户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盖房子的理由若是建造民宿,会马上获批,以最高的效率支撑每家每户的发展。
地导带我们走过余村的每一家民宿,除了讲解和以外,她热心地向我们介绍她所知道的每家民宿的特色和细节,并表示欢迎我们再来。
这一景象,让我想起今年十一,我前往龙泉市也登了一座名为白云岩的山,那是朋友的家人带着我们上山,到了山顶,向导也同样热心地带我们几个年轻人参观民宿,并热情地期待我们再次到来。
回程路上,我和DL感慨,“两山”理论真的高瞻远瞩,而勤劳致富这话,也在这篇热土上见到了鲜活的实践成果。
如果说“两山”理论为浙江的绿水青山注入了智慧,指明了发展方向,那人民的勤劳好客,就让当地的蓬勃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
我佩服浙江人民的精神,那是坚定信念的同时,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美好生活的精神。
这股催人向上的不竭能量,也催我奋进,催促我为自己向往的生活,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