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三天不读书,智商输给猪。我的天呐!好尴尬啊!!赶紧利用五一时间,看了去年大热的书《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观点鲜明的批评中信出版社的翻译。拿标题来说,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 直译本应是“无中生有:创业笔记/如何创造未来”。
再看中信的翻译,正标题“从0到1”,太容易让人误解,似乎是企业刚刚立足。但实际上,作者的立意可是一招定乾坤,从零到第一的气魄。副标题更扯了,完全是用“秘密”二字来吸引眼球的伎俩嘛。
我就纳闷了,中信都已经是商业书籍类的老大了吧,怎么就没有做精品的范儿呢?他们家的快餐书,宣传噱头太大,但翻译质量实在是差强人意,书的内容大都一般般。怎么就不能向机械工业出版社学学呢,在内容和翻译质量上多下点功夫?
一、创造未来
OK,吐槽完毕,言归正传。大师之所以称为大师,在于他思想的深邃。想认识大师的思想,可以从大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开始。作者彼得·蒂尔,企业界的大牛,创投界的大师,集万千荣耀于一身,他的格局和视野自然大不一样。在彼得脑子里,一直思考的是两个关键问题:
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还有什么有价值的公司没有被创建?
这两个问题是全文的“题眼”,读者如果有时间,值得好好思考一下。如果你早有答案,那么恭喜你,你将有机会像封面图片那样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了。因为全文翻译太差,章节排版不好,读起来非常费劲。经过总结梳理,一言以蔽之就是24个字:
避开竞争、着眼未来、发现机会、资源聚焦、科技投入、建立垄断。
要做到这24个字,解放思想是必须的:
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
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策略上:占领小市场——扩大规模——躲开竞争,才有机会建立一家“专利技术牛逼、网络效应强大、规模经济庞大、品牌优势明显”的垄断性企业。
再往下深入,如何做,文章就鲜有探讨了。(彼得·蒂尔说:你来打我啊,你来打我啊!)
二、创业笔记
第9-11章讲股权、企业文化和营销。这三部分比他说的详细和好的人太多,这里就不再赘述。
三、绿色能源和Tesla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营销狗,我想把这部分涉及光伏和电动车,和专业相关的单独拎出来讲一下。作者给出了一把尺子:判断一个行业或一家企业是否能存活下来并且具有竞争力,不能忽略的7个问题:
技术:
你的技术是具有突破性,还是稍有改进?
时机:
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
垄断:
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人员:
有合适的团队吗?
营销:
除了创造产品,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持久:
未来10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秘密:
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经过比对,作者发现美国的光伏不具备优势,而电动车具备。因此,美国的光伏制造业失败了,而Tesla成功了。
在我看来,涉及从1到n的制造环节,无论是光伏还是锂电池,美国和中国的对抗都没有胜算。而下游的市场应用,比如Solarcity和Tesla,美国人开创的商业模式是在做从0到1的事情,比中国的企业有竞争力的多。
全书总结:作者是大牛,大牛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值得借鉴的,但在How的问题上,不知道是大牛不屑讲还是没法讲,总之是意犹未尽,关键点都没有提到。再加上中信的烂翻译,更加让人抓不到要领。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大概是最适合评价中信的快餐书了。最最可气的是中信居然用黑白照糊弄读者,士可忍,怪蜀黍我不可忍!
以下是福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