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日常沟通中,每个人都会逐渐养成自己的沟通方式,不论合适与否,都会越来越固化。
有些人在沟通中会表现的很温和,让人在沟通时不必产生压力或负担,也有些人表现得尤为强势,不愿听对方的想法,凡事只要结果。后者这类群体是很常见的,他们的想法和行为都会过于激进,因为对结果太过重视,却忽略了过程才是本质。
你无法左右他人的沟通方式,但你却可以因人而异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尽量把握主动权,这里的主动权,并非让你去主导每一段谈话,这不切实际,更有失妥帖与体面。
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院教授斋藤孝在《开口就能说重点》一书中直言道“人类说话是非常平凡普通的事,所以才会觉得不需要像运动员那样努力练习。”
其实在沟通这件“小”事上,对于说者和听者都一样,这些每天都在发生的日常琐事,往往是最不受重视的。
01 尊重他人的沟通习惯,哪怕这种习惯并不好
你可以对他人的沟通方式感到不舒服,这没什么,但尊重他人的沟通习惯,也是一种和善。
我们身边总是有很多被动心态的人,他们就算是与人交流,也不思考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而是为满足自己表达的需求去开口说话,但凡开口,一定会说他们想说的,而非对方想听的。
这在沟通中就势必会给人留下不太美好的印象,但我想说,对于这类群体,你依然可以尊重他们的表达欲望。
因为他们想说的话若是没机会说,或是谈话过程中被突然叫停,他们便会立刻感到不被尊重而什么都不再说了。
本着友好沟通的原则,我建议在他人有表达欲时,你可以试着让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话都说出来。
02 表达欲强的人,其实也是分谈话对象、分场合、分内容的
很多人的被动心态都与成长及工作环境脱不开干系,如果一个人身边有很多强势的、常常掌握话语权的人,那么可以断定他几乎没有什么表达的机会。
因此,我们要知道当一个被动心态的人愿意与你主动交流他所感兴趣的话题时,你完全可以抓住这次倾听的机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
他们在发表观点时需要的只是一个听者,一个能让他们在谈话中重拾自信的听者。
这样看来,你会不会觉得有时候单纯做一个安静的听者,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呢?
你给了他人重拾自信的机会,这种感受,他们并不会经常体验,所以对他们而言,表达的舒适度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们就会认定与你交流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当然这种宽容度,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只是你如果做不到,那么对方将会默认你和他身边的人带给他的感受是相似的,这种被动心态和自卑感也将被带入到你们的谈话中。
这样不仅不利于你们的沟通,反而还会将话题中止或将谈话氛围恶化。
03 宽容对方的表达欲,就是在成全对话
我知道大家在面对那些无效对话时,很无奈,也很想叫停,但是这样会令谈话本身失去意义,也无法满足你希望从谈话中获取有效信息的需求。
我们只能保证自己表达的有效性,但无法保证他人和你有一样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逻辑。
并且宽容对方的表达欲,其实正是在成全这段谈话,否则两人的需求都无法达成一致,对方又怎么能传达给你有效的信息呢?
所有的对话,其终极目的都是为对话本身,而非服务于某个权力主导者。
很多人在与人交谈时常常另有所想“赶快把这事聊完,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忙呢!”
这种不耐烦和紧迫感是无法掩饰的,如果你给对方带来这样的感受,那么对方也很明确你并不重视这次沟通。
为了快速结束或是摆脱这次沟通才与人开始的沟通,是没有必要开始的,这只会徒增双方的压力,并且这样的谈话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04 为什么要宽容对方的表达欲
当一个员工汇报工作时,常常会道出一堆难处或是无关紧要的工作,其实我们应该了解到他们对重要工作的完成情况并没有那么自信,可以快速切入正题、开门见山地进行汇报。
如果这时候你因为他们罗里吧嗦地也说不到重点而感到不耐烦,说上一句“直接告诉我结果吧”,那么他们眼下确实会把你想听的内容告诉你,然后乖乖地听从发落或指责,但是你以为他们下一次就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了吗?
他们只会记住这个感受,然后在下一次汇报时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选择不说,那么对于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及真实状况,你将会越来越不了解,因为他们不愿再说起这些会令自己招致责难的内容。
05 小结
我们虽有行使话语权的权利,但它不是为满足自身需求而剥夺对方表达的“权力”。
在任何一段对话中,沟通都需要尽可能满足双方的需求。至少在表达这件事上,只有促成双方的表达与倾听,这段谈话才有可能接近预期的效果。
但凡有一方的表达需求被遏制,或是没能及时将自己的话表达清楚,那么这段谈话也就会随之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