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很多成功学的书籍都在讲述一个理念: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努力,有足够的毅力,足够的坚持,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而《跃迁》这本书认为,个体如果想取得快速精进,飞跃式的成长,必须要了解时代的潮流,以及世界的运作模式,懂得借助外力,顺势而为,方能跃迁。
确实,“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可是如果能能押对风口,那还是只简单的猪吗?
跃迁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在战略上勤奋。对外要进入领域的尖端,懂得联机学习。对内要改变思维模式,加强内在修炼。作者有几个新观点打破了我们固有的认知模式。
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重要
《圣经》里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1,你在某个系统中越优秀,资源就会越向你靠拢,而好的资源会辅佐你,帮助你变得更加卓越。
为什么?你越优秀,越专业,别人就会越信任你,有好的客户会推荐给你,有好的项目会推荐给你。从对方的角度想,谁不愿意交流好的资源,好的人脉呢?顺带还能为自己增值。
2,资源分配不均,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以上学为例,名校的师资资源、教学方式和普通学校差距特别大,名校的学生能得到更优的教学资源,更有效的学习方式,付出同等努力,名校的孩子成长会更快。
3,眼光越长远,成长会越大。前不久有人提出“寒门再难出贵子”,不是简单的说穷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名校,更深层次的意思,是贫穷的思维模式,让人只能看到眼前。正如笑话里讲的,“等我有了钱,豆浆我喝一碗我倒一碗。”贫穷限制了眼界。
读书不只为了记忆知识
读书并不是简单的为了记忆信息和知识。现在我们可以随时用网络调用知识,如果依然花费大量时间苦苦记忆知识,对大脑而言就是一种浪费。
“未来职业的通用竞争力:一个人能够积极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和创新思想,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
因此若是为了获得成长,个人认为读书(心智提升类书籍)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1、快速调取有用知识,重新整合为我们所用。
2、结合实际思考思考个人感悟。
3、落到实处。多数能力提升类书籍都带实操方法。在实践用起来,不断提升、改进。
4、当能力得到提升,继续读书——思考——应用——提升,不断产生正向循环。
这是我们大量读书,不断学习中需要实现的能力。读书的意义更多在于开阔眼界,增强对知识的调用能力,提升我们的认知力,学习力,思考力。
兴趣与职业
多少人渴望将兴趣变成职业,如何实现呢?
先看二者的区别:
兴趣是内在的,能够产生内生动力,让你产生愉悦感。
工作是外在的,要能够满足他人需求的,是一种交换,我们出售劳动力给社会,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
因此要想兴趣变成职业,需要将内生动力和外在需求结合起来。即“能满足别人需求的,一直是我内心愿意做的事情”。
找到自己的兴趣、优势、天赋,在寻找工作时尽量向这几方面靠拢。
千万不要将内生动力转化为外生动力,否则容易被外力带跑偏。老话说的好:勿忘初心。
每天设定三个目标,晚上复盘一定要完成。
我在参加“每日剽悍”社群时,有时候因为没有完成当天的目标,晚上打卡时,就会忽略未完成的目标,把已经完成的写成是目标。
本书中对这种行为做了几点分析(原来我偷过的懒,作者也干过):
1,这样会降低我们的成就感,
2,拖延目标的实现。
那怎么改进呢?
1,想要真正的完成目标,需要制定合适的可完成的目标,
2,晒到群里,强迫自己完成,(装逼就是祸,写了就要做。——古典)
3,设立进度条,看着自己的完成进度,可增加成就感,激励自己。
生命清单——找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以下是作者认为生命中正面影响最大的12件事:
下面是作者认为生命中负面影响最大的12件事:
对比完两张图之后,笔者很受触动。我本人是个焦虑狂,很容易因为各种小事焦躁。看完这两张图我发现,没有什么事儿值得我焦虑了,因为我过去焦虑的每一件事,都不属于上面的重大事项。
平时我们经常安慰别人说眼光要放长远,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但这种不痛不痒的说教没什么说服力。
而作者换了一个角度来描述这个问题,直接把影响人生最重要的事件摆在我们面前,简单清晰震撼,和这些长远来看影响我们生命的事情比较,眼前的那些鸡毛蒜皮,算得了什么。心里立马豁然。
跃迁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找到重点,在战略上勤奋。
思考比行动更重要,目标比努力更重要。了解和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少做死记硬背、简单手工操作的事情。
学会利用工具和人脉,积极开动我们的右脑,多创新,多思考,多使用高效方法。最后,做一个有趣、好玩儿、多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