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什么都有可能变化的时代,我倒是觉得,确定感可以从不动产开始。
有的人说,过去十年如果有什么值得交的朋友,这个朋友应该是中介。从历史数据看,关于房价上涨,中介大概没有骗过人。一线城市满大街小巷的置业中介西装革履,客气地告诉你,哥您赶紧买,房子还要涨。然后幸运的是,至今为止,中介似乎都说对了。
在北京有一家地产中介叫链家,我查了一下营收数据:链家2015年交易额为7090亿元。其中传统的二手房买卖和租赁交易额达到5590亿元,二手房买卖和租赁收入118亿元,占比约75.9%。而2016年1-11月,链家交易额已经超过1万亿。
就目前北京而言,每一单房产交易,链家抽2.7%的佣金。我接触到的链家经纪,一年能拿到20万左右收入的不算少数。读书人的眼里,地产中介好像不是什么出息的活,而他们的收入其实不会比白领低。地产火了,中介赚钱了;人工智能火了,机器学习培训的赚钱了;个人品牌概念火了,教你如何打造品牌的赚钱了……
于是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小时候好好学习努力读书考上好大学一路读到研究生毕业,却发现自己工作多年仍然买不起房子,然而当年那些未曾进入过自己法眼的各路人马,似乎早就上了车,过上了无忧的生活。当然一毕业就能买上房子本来也是纯纯的青春理想,包含了诸多非理性因素。
前年我在深圳的时候,见了一位本科同学。同学毕业那年拿到了一家银行在的深圳职位,于是去工作,我去读了研究生。在银行工作的前辈在入职的时候就劝勉早点买房,所以举全家之力在工作头几年买了两套,在深圳龙华。然后一路水涨船高,现在的不动产市值也是千万有余了。那一年我们都是优秀毕业生,现在我的同学还会说我有才,但是其实我后背是发凉的,与其有才,其实更应该有财啊。
有的人会说,房子不会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不能被高房价所扭曲,生活还有诗和远方。长期以来这都是我们的视角,但是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那些一直循循善诱指引你的东西,没有让你变得更好,但是你却付出了更大的代价,错过了时代,你要想一下,是不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诚然买不起房子的人有很多,你多看一看上了车的人,然后想一下,五年十年后的生活,和你会有什么差距?
当我们犯了错误承受了代价以后,我们可以有很多种解释,有的向内归因,有的向外归因。而把问题推在外界,往往会让自己更舒服。所以我们会说,房价高到畸形、总有一天要崩盘、经济怎么还不崩溃,然后装作这个问题不存在,继续原来的生活。
过去二十多年来,这个国家最大的改变大概是把我们曾经深以为然、确信不变的东西,一点一点地剥夺。你以为你手里握着一堆安全感的牌,但是却发现被一张张抽走。每一次抽走一张,就会引发一次社会变迁,带来了机会与挑战,释放出重大红利,富了一大批人。最开始是大学生的包分配,然后是福利分房的取消,然后又有下岗再就业,然后又是退休延迟……
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我们无法知晓(其实大致能推测),但是那种一眼可以望到老高枕无忧的生活范式,可能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那些“我都(进事业单位、考公务员)这样了,总不至于XXX吧”的想法,会被现实一步一步地摧毁。我记得在2009年的时候,面对房价的飞涨,我的一位师兄义愤填膺,在QQ上的签名是 “最好涨过十万”。这才过几年,十万已经不再是新闻了。
但是我倒觉得,这一波上涨的狂潮中,最恐怖的倒不是人们的非理性行为,最恐怖的是我们的偏见,是我们故意忽略真实的情况,只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行事,不关心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情。房价让我不高兴,我就不看不听不了解只是骂。骂也就罢了又一心盼望房价崩盘大跌价从而自己可以终于把房子买了。当你一心只有跌跌跌的时候,你也许就根本不会看一眼你的娘。
但我们的生活又被迷茫、焦虑充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没有方向,纠结恐惧,想做又害怕,尝试又退缩。于是去投资学习成长,希望能够财务自由,但又怕苦怕累,只好搞搞表面文章。而大部分人都搞表面文章,所以你也无法脱颖而出。泯然众人矣必然是结果,但是我们又在疯狂呼喊阶级要固化了,上升通道要阻塞了。
如果我们上面的分析成立,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保证你一定跨越阶级的传送机制失效固化了,确定你上升无阻的绿色通道阻塞了。那些“只要我做了什么(比如上了清华北大),就一定能有什么(比如跨越阶级成为中产年薪百万有房有车)”的逻辑,在这个确定性灰飞烟灭的时代,一同不见了。
于是在迷茫中,我要重新寻找标尺,什么是我们内心的确定感呢?
在过去1000天持续行动的经历中,我会遇到很多认为自己是无法被激励的人,他们对生活麻木,想进步却无动力,渴望突破却充满恐惧,眼高手低对鸡汤免疫。但是后面我发现,对这样一群人,最后有奇效的动力竟然是三个字,“人民币”。你不是万念俱灰么,我用人民币来倒逼你的行动。
我们的文化是一个羞于谈钱的文化,但是我们的内心运转机制却和钱紧密的搅在一起,这是很有趣的事情。所以我设计了一些机制,在社群里小剂量的尝试,我发现效果挺明显。于是小动力用小钱,大动力用大钱,就像核反应堆一样,一旦点燃,充满力量,刀刀见血。按照这个逻辑,如果你还深陷迷茫,那就去买个房。
我知道很多人会想:以现在的房价,绝大多数人不会买得起房。于是顺着这个逻辑,这些多数人就会“不管不看不闻不问”,认为这问题会自然解决。的确如果运气好,真的自然解决了,我们就开心。但是我们如果只是收获了一次侥幸,而不是一次正确的决策逻辑,那下次还会吃亏的。
在这个什么都有可能变化的时代,我倒是觉得,确定感可以从不动产开始。的确我们的能力、才华和智慧都是随身携带的财富,但是这些属性的变现,需要时间,需要诸多条件,而且需要媒介的表征。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权证书》会是未来相对最有价值含量的证书之一了,至少要比学历证值钱。当然认识到这一点,也是需要时间和智慧的。
如果你还深陷迷茫,那就去买个房。用一个大宗商品的价值体量来驱动我们当下的生活思考,大部分人的一生也许驾驭不了这么大规模现金,而也正是因为我们不会以一个更高规格的视野看待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一直压在五行山下。你说你压根没见过多少钱,你怎么驾驭钱?
我曾经就是这样盲目自大的人,幸运的是正好走了出来,学会了在不理解的事物前面,保持谦卑闭嘴。但是我却一身冷汗,如果我没有总结出让我走出的可能因素,那下次保不齐运气没有那么好了。
如果你还深陷迷茫,那就去买个房。人民币治疗迷茫比起一篇篇心灵鸡汤式的文章,要有力得多。找到那个让你浑身充满力量、略有不安但是又不至于崩溃的尺度,在这个压力下谨慎前行,发挥能力内所有的可能性,你将收获到更多的不同体验。至少你脑子想着一件远期不会超过你承受能力事情的时候,你做事的速度、力度,至少不会像现在那样无病呻吟。想着这件事吧,不是从抱怨的角度,而是从怎么可能做到的角度,我相信你会感受到一些不同。
前天发了一条好玩的微博:
@Scalers:我突然想明白了为什么很多青年励志导师不鼓励年轻人买房子了。 除了投资自己之外的原因,因为房子的激励作用其实比青年导师大很多,前者是赤裸裸的人民币,后者是温暖人心的鸡汤话语。当人们被一个更强烈的刺激所激励,弱刺激会无效,从而青年导师逐渐会失去市场。房子就是非常强有力的激励手段,让你别买房子,所以你可以继续被鸡汤话语所激励,于是导师们不会丢掉自己的市场。这个阴谋论怎么样……
从这个意义上,房子是对暂且无信仰国人的一种精神救赎。就冲这个效用,一线城市的房产,还会继续涨。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伟大民族,我们会用我们的智慧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和产业发展道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