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知识与消费知识
梅棹忠夫把卡片做为生产知识的「硬件」,把卡片的使用方法称为知识生产的「软件」。
大多数人认为花费了时间和金钱就是获取了知识,事实上除了时间和金钱还需要对知识加工创造出新的知识, 并有所输出才叫获取了知识,不然只能称为消费知识。知识的生产与消费是不一样的行为,正如梅棹忠夫所言「 智识生产,就是运用自己的大脑,以人们明白无误的形式,提出一种新的东西——信息」只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并清晰表达出来才能称为生产知识。追逐各种课程,将大量的知识塞进大脑,不加以思考,一味的认为知识越多越好,这种「根本不会产生任何新的知识」的行为就称为消费知识
发现知识
梅棹忠夫是如何进行他的知识生产呢?首先你要发现知识,把发现的知识做为原材料才能进行生产。发现知识的方法有很多种,阅读与创作都是新知识产生的途径,阅读时把前人的知识做为诱饵,从大脑中钓出一丝丝的灵感,把这些灵感记下并写成卡片,于此产生了新的知识。梅棹忠夫在写作时会使用以前写下卡片做为素材来创作,而写作并不是单纯的将卡片做为素材拼接,在使用卡片时这些卡片就和前人的知识一样了,被诱饵勾引的猎物成为了新的诱饵,于是新的知识就在写作中生产了。
记下来
梅棹忠夫在阅读时并不急于写卡片,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将书读两遍,第一遍时只划线与记下灵感关键词,在读第二遍时他才会对使用卡片作摘抄和笔记。梅棹忠夫之所以使用卡片并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忘却书写」,使用卡片就是将你的记忆外放,这种做法也符合人的大脑是个吝啬鬼这个认知原理,还有一个原因是卡片可反复的利用,随意的组合。「写成的卡片已经不再是读书笔记了,已经摆脱了读书笔记的束缚,变得和其他卡片一样,直接做为新的智识生产素材加以利用了」。
写出来
知识的生产必然有创作这一过程,梅棹忠夫认为写作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而习得,「这种情况虽然也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天才,但是,我认为,还是接受教育、训练的成功机率更大。我辈,如果在青年时期就接受过这种教育、训练,那么,即使不劳狐仙大驾,也能悠然自得地撰写文章了」,而写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总结归纳自己思路的阶段
- 将自己总结归纳的思路实际写成文章的阶段
梅棹忠夫写作时,用名为「小扎法」的卡片创作法,这种方法与博纳科夫使用卡片的方法类似。
在写作时将一张张卡片摊在桌上,就像借用了一块固态硬盘,将自己的工作记忆扩容了一样。此时,在你的工作记忆中不用存放大量的素材,只需要理清卡片之间的逻辑即可,将卡片随意组合,通过「远距离联想」发现卡片与卡片之间的内在关系。
「将好多个这样的纸片集群排列起来,一边看着它们的标题,一边思索文章的整体框架。此时此刻,既可以按照所谓的起承转合进行排列。文章整体的轻重缓急布局,也可以具体考虑。到了这一阶段,不仅要写的内容已经确定,而且,文章要写的文章框架,基本上也已经完成了。最后只要将叠放在一起的纸片集群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一张张拿起来看着,再将它的内容写成文章,就大功告成了」
卡片从文章中得来,而文章又由卡片拼接而成,此时的卡片就做为了思想的容器,用来承载灵感火花容器,他既不生产文章也不生产卡片内容。
小结
卡片只是卡片,使用方法的技巧以及其承载的内容都与卡片无关,只在与那个写卡片的人而已。
ChangeLog
- 2017-09-02 读完
- 2017-09-06 写卡片
- 2017-09-08 组合
- 2017-09-09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