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朋友圈看见一个妈妈的状态:宝贝上小小班了,一学期的学费居然比我上大学一年的学费还贵。
我算了一下,这个妈妈上的早教班,一学期五千块,真不算一笔小数目,还不加上餐饮费和孩子日常开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一年下来没个两万真的下不来,已经是负担很重的了。试问有多少家庭每个月能稳定的保证两千块钱的纯存款呢?
我跟老公聊起这个话题,他说对啊,你想想两万块钱,够我们带孩子玩多少地方了,够给他多少教育资源了。你以为什么幼儿园,早教班真能把孩子教成个天才啊。
言之有理,我自己就曾经是英语机构的老师,在帝都也教过幼儿园小朋友的英语。讲真的,我觉得那么早接触英语,陶冶下情操,找找语感是没问题的,毕竟是浸泡式教学嘛。但是你要说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我并不认同。因为孩子真的太小了,根本不能完全理解你在干什么,她感觉你老师在台上又蹦又跳好玩,她能跟着你玩着学两个单词,说两个句子。但一旦脱离了老师的指引,孩子什么都忘光了。
我有时候觉得,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是拿钱在玩而已。有家长愿意出钱,家长买个宽心,孩子买个能玩的地方,仅此而已。我见过很多小宝宝,才刚刚背上小书包,就要上跆拳道课,钢琴课,英语课,舞蹈课什么的人。你经常看见小孩子本来朝气勃勃的脸上一点笑容也没有了,竟然带着一些大人的疲倦与劳累,看着就让人心疼。
跟家长沟通时,你说别让孩子那么累了,学那么多门课。有的家长说,老师我也知道啊,可是我不能让我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人家都学着呢。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可不累,是她自己愿意学呢,我拦也拦不住。
是吗?看那孩子满脸的不耐烦,我真的不相信这话。但是我的身份就是个机构老师,话也不能说太多,不然家长脑门一热,那就不学英语了吧。我老板就该让我滚蛋了。
这让我想起来我的小时候,相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简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的补习班,上小学的时候英语也只是个附加课。等升中学的时候,我去报名一所还不错的学校,学校老师问我英文会吗?我英语字母还认不全,自然被其它带着各种证书的孩子刷下来了。我那基本上不怎么爱管我,事后又爱叨叨的爸爸觉得特别丢脸,回家的路上一直数落我:“我让你好好学英语,你偏不听。”实际上他从来都没有管过我学习的事情,我就是个纯正的放养的孩子。
因为这件事,我上初中学英语比别人就多费了心,之后居然后来居上。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慢慢的追上了那些小学六年都一直学英语的同学。
这件事情让我反思,过早的上补习班真的有用吗?如果厌倦学习的话,早早的学习,不过是早早的让孩子接触她不喜欢的东西,让她更有理由不去听课。因为补课老师都给她讲过了啊。实际上两边都没有听清楚。哪一个板块都没学热乎。时间也耗出去了。
中国教育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所有人都喜欢磨洋工,来证明自己已经努力了。
孩子特别爱把时间堆着,她算着,她上了多少节课,补了多少小时的习,哇,她好累啊,已经这么辛苦了。不管上课有没有听课,都不该怪她了吧。
中国家长的磨洋工体现在金钱上,你看我拿了多少多少的钱让你补课。你看看你,怎么不好好学习啊,对得起我吗?
我见过每天打麻将的妈妈因为孩子成绩不好来大闹的。她的理由特别常见:“我都交了这么多钱了,凭什么我孩子学不好。”但是每次她孩子不做作业,跟她反应的时候,她都非常不耐烦,“行了,行了,你们看着办就好。”
以前我并不能理解家长的无理取闹,后来身为人母,感同身受,我才知道,这属于逃避式的爱。
逃避什么呢?逃避可能教不好孩子的负面影响。怕孩子怪罪自己。如果是自己带孩子,陪着孩子写作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跟自己有很大关系。在这个看分数重于生命的时代,这种潜意识里的自责,是让疼爱孩子的父母万万不能接受的。
但是如果是让孩子去上补习班就不一样了,孩子的学习家长完全不用插手,家长只需要努力赚钱,孩子成绩不好,家长情绪上也有了宣泄口:“我是交了钱的。”看起来家长还特别的辛苦。
凭良心说,究竟有多少家长不知道补习班其实没什么用呢?但是作为家长的我们都害怕这种责任,我们也都没有这个时间去顾及这么多。我们有很多的借口:“工作太忙了。”“他学习上的事情,我哪有专业的老师懂的多啊。”
我们一边流着泪,忍着工作的压力,忍着与孩子是沟通不畅,一边含着笑,期待着我们捧在手心上的宝贝能有一个锦绣前程。
我想我们都病的不轻,为了孩子,也为了那一份望子成龙,却万万不敢亲手触摸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