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时间仿佛走得更快些,不知不觉,2022年又过了一个季度,当桌上的台历翻到了8开头时,我已工作了4年。离而立之年又近了一步,青年旅途也走了一小半。提到青年,本应是一个指点江山,豪情万丈的词语,而我面对这个词语更多的是惆怅。
在执勤期间,我总喜欢与过往的旅客闲聊几句,其中不乏青年,他们总是行色匆匆,外出打工,上学,出差。甚至许多人我都来不及交谈,他们便在安检仪上一把抄起随身的行李,奔向候车室电梯,冲到检票口,生怕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30岁左右的青年男子,背着一个单肩小背包,没有其他行李,我便询问他的出行目的,他回答我出去玩。玩?我楞了一下, 甚至职业的本能让我警觉,我认为这个人有问题,可能在逃避我的问题,于是我又核实他的身份信息,与他进行更深入的交谈,最终发现他的确是出行与朋友游玩。我与同事相对一笑,当时在想,这人可真有意思,在目送他上电梯的那一刻,望着他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
我想起了“孩儿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想起了《人世间》中上山下乡的郝冬梅、周秉义,他们在大环境背景下,依然坚持读书梦想,最终考上大学。想起了《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孙少安,为了读书,为了创业,为了梦想不断挥洒的汗水。
我又想起了当代青年,本该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的大好时光,却交给了无趣的考研辅导班和公考培训班,四年辛辛苦苦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那么以后的日子就无忧无虑了吗?当然不可能,在工作以后看似拿着不低的工资,但发完工资以后你会发现除去房租、吃饭、交通费你每个月攒不下什么钱,大学同学陆续结婚、生子开始生活,而你首付都不够。房子、车子、票子、妻子,一个一个压得你喘不过气。
中国的青年太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教育产业化和功利化的驱使导致学历贬值,延长了无用的学习时间,大好年华用在做题备考,本科毕业该考公务员、考研、考编成为青年成长的必修课,没有上大学的进工厂,打工挣钱,比比皆是。
青年人从工作开始唯一的梦想,就是买房,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诗和远方,没有自由的精神和轻松地环境谈什么创造力。一个个一门心思挣钱的设计师、工程师如何能够完成伟大创新?一个满眼向钱看的老师如何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一代一代下去,青年人的未来在哪里?出路在哪?
我在网上经常看到许多来自外国的全球旅行青年,边走边写,快意人生。再回想周围的同龄人,真是一日不敢不工作,因为每个人都是“百万负翁”,和他们谈诗和远方,他们只会说“去他娘的诗和远方”,我要沉迷工作无法自拔,我要暴富。”多俗啊,可又多么真实。
广大青年朋友们,我们虽然很累,但我们还要坚持。历史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历史都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而其中的主力军就是一代一代的青年人,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历史责任和历史重任。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必然要求承担起该有的历史责任,同时也要引领时代走出困局,创造新的历史。如何破局,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坚持个人学习,提升能力水平。由于学历贬值,现在硕士、本科学历出现产能过剩情况,因此很多学生是在学习过程中被逼提升学历,出现空有学历没有能力,缺乏阅历现实情况。所以面对目前的青年困局首先是加强学习。一方面学习可以提升自我能力,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由此带来丰富的物质生产资料便解决了物质上困局。另一方面即使学习以后未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补充,那么通过学习,个人思想也将会有较大提升或者人生经历得以丰富,由此在思想上将站在更高的位置观看现有的困局,从而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二是锤炼个人品德,加强道德修养。困局之“困”很多时候来自内心,在上山下乡的历史年代,那时的青年人同样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一家人十几年见不了一次面,许多人为了祖国建设甚至付出了生命,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在生存这一层面都是问题,但是却仍旧表现青年人该有的朝气,依然诗意生活。当代青年人在物质追求方面过多,而对于内心精神世界追求较少,这就表现出物质、虚荣、攀比等现象。因此作为青年人个人首先要锤炼个人品德,提升思想境界,追求内心本我。在国家制度层面对“德”进行量化,并且作为社会生产其中一个部分,不能一味以“行”量人,否则会出现偏科,青年人的思想也会逐渐脆弱。前段时间阅读了《遥远的救世主》一书,书中的主人翁丁元英在物质方面要求极为简单,一直在追求内心本我,他始终在追寻生而为人的意义,而不是热衷于生存空间的追求,也正是对生存空间的过度热衷榨干了青年人的激情,从而在思想上出现困局。
最后,坚持行动!我们常以“听过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来调侃自身处境的窘迫,我想归根结底,还是行动力不足。鲁迅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腿更高的山,诗和远方都需要我们用实干完成,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我们面对的困局也只有靠自己才能走出去。阳明心学里有一语“知行合一”被广为流传,里边讲得便是认知要与行动结合起来的道理。路有千万条,可走的终归是脚下这一条,不走你永远到不了想要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