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方人来说,暖气是常见的名词,暖气片也应该算是司空见惯的事物。
但是我真正在冬季享受到暖气,是在上了高中之后了。此前,家里、小学、初中的冬季取暖都是火炉。高中在县城,教室从平房变成了楼房,取暖方式也从火炉变成了暖气。
北方的暖气,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开始送暖,一般送暖时长是四个月。东北等寒冷持续时间长的地方,送暖时长更长一些。
北方的暖气供暖,通常由热力公司统一提供热水源,提供热水流动的压力,给所负责区域里所有居民和单位提供暖气供暖,每家每户收取一定的费用,费用按照居户家的面积来计算。这种情况下,距离热力公司比较远的居户,可能等热水流过来的时候,温度被大大降低,家里的温度就比较难保障。类似问题,近年来应该是解决了,怎么解决,没有研究过。
山西煤炭较多,早些年,县城周边的居户,有很多人家的暖气是自己烧的,每家每户建造一个锅炉,烧的是煤和煤泥,这个锅炉只给自己家里的暖气片提供循环的热水,这样家里温度就比较暖和,但是家里得有一个会管理锅炉火候的人,火太大不仅费煤炭还导致家里温度太高,火太小温度上不来,晚上搞不好火灭了,一家人就悲催了。这种锅炉,煤炭燃烧很不充分,排放出来的大气污染物很重,所以后来,环境管理要求,这类取暖方式基本都被取缔了。现在,县城里的所有取暖都归供暖公司负责。
记得高中刚毕业的时候,我一个朋友家里刚在县城买了房子,上下两层楼,高考刚结束的时候,他们家开始装修,安装锅炉和暖气片,我们一般兄弟负责在师傅指导下装暖气片,那差不多是我们那波人,第一次系统性的干件人事了。
暖气片买来后,要先刷一层防锈漆,再刷一层银色的油漆,然后一片片的摆开,等油漆干。此后根据每个房间面积的大小,将暖气片组装五片、七片、九片不等的组,每片之间的密封我记得当时用的是麻,将麻顺时针在螺丝上缠厚厚的一层,螺母套进去,再用大的扳手或者管钳拧紧。每一组装好后,把这一组的一头堵上,灌水进去,放置一段时间,看是否漏水。
那兄弟家的暖气,我们边干活边玩,累了就打几把扑克,他爸妈也热情,每顿饭蒸好多馒头,不过也基本都被我们一次性干完。那时,刚刚经历过高考,但是,心里完全没有能不能考上的担忧,完全没有对未来的困惑,满心就是玩,跟兄弟们一起打打闹闹。
那样的日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能重来了,但是人生有过一段经历,每每想起,除了温暖还是温暖。七八个人,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兄弟。
如今,在北京,我家里的暖气又变成了自己烧的了,不过是在厨房外的阳台上,壁挂一个燃气锅炉,因为烧的是天然气,基本无污染,据说还是鼓励的一种取暖方式。大冬天的,前几天,外面的气温最高温度仅有零下六七度,但是屋里的温度就十七八度,甚至更高。晚上睡觉盖着薄被子就OK。
现在更多的人家里,把暖气片变成了地暖,就是铺在地砖或者木地板下面,用细细的散热管,这样可以在房子空间上节省出来放置暖气片的地方,空间更加开阔。这种方式,大有取代传统暖气片的趋势。
冬季取暖从火炉取暖演化为集中供暖的暖气片,在冬季盛行,又慢慢被铺在地板下的散热管取代。
不过,它曾经出现,温暖一方,必备铭记。就像我的友情,自然出现,一世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