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搭积木——Anotherbrick in the school.
科技的第一点居然说到搭积木,是不是感觉有点穿越?
是啊!说到积木我们一定都不陌生,每个人一定都记得过去的那些塑料的或者木质的立方体模型,也许还在你家里放着呢~在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接触积木,现在的孩子也是一样。
更精确地说,从孩子们可以抓住一个积木,把他们从这头拿到那头,然后又各种胡乱组合的时候,他们就开启了自己的积木之旅。
在这个大力提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年代,与我们孩童时代不同的是,孩子们能接触到的积木越来越复杂了,与此同时,一些做得好的积木公司也把相关的词汇结合在积木玩具中,这很可能形成了他们最初接触的词汇和句子。
虽然我们接触到的积木通常是塑料或者泡沫制成的简单多面体,但是一提到积木我们就免不了要谈到乐高,这是把积木做到极致的产品,几乎是积木玩具的代名词了。
熟悉乐高的人大概能get到我为什么在技术主题第一篇提到它了。
是的,这家创建于1934年的丹麦公司不仅是在做简单的积木玩具,他们还开发出与之相关的数学、物理和工程课程,比如乘法口诀表、建模甚至制作机器人——尤其随着智能硬件的发展和STEM教学的兴起,乐高又迎来了新的机会。
但乐高的开发不止于此,乐高还被用在其他学科中,比如用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英语句子,或者生物和器官结构。
乐高的教学有趣而有效的一点是,孩子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的乐趣,做错和不断修正的过程中,他可以感受和学习到一种责任感和成就感。
更进一步的,将积木放在这一主题下,还因为这个概念已经延伸开来。大家都知道,积木学习已经不仅仅指物理世界的小立方块们了,我们必须提到的是虚拟世界的互动游戏。
在游戏当中,我们的孩子可以使用三维的立方体创建自己的世界,而虚拟世界可以为他们提供无限的空间。
有一些相关的教学游戏已经用在学校课堂中,这种虚拟互动的方式,也越来越被证明是有效的。
2
学习机器人——Robotsgo to school.
关于机器人的想象由来已久。
如果你能找到1950年和1960年的报纸的话,你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其中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机器人。
在五六十年以前,每个人都想象我们将身处于这样的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无论是在工作上,在学校中,还是在家里。
其实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已经非常想象,当然,他们长得一点都不像人类。而在一些家庭中,其实他们也已经出现了,比如圆圆的跑来跑去的扫地机器人和一些儿童玩具。
只是我们没有看到一个人形机器人在大街上遛狗或者跟在他们的主人后面提行李。
人类渴望创造出一个与自身相似的形象的梦想由来已久。
古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用神奇的技艺雕刻出美丽的象牙少女,将自己全部的精力、热情和爱恋都赋予这个自己的创造物,最终打动了爱神阿芙洛狄忒,赋予象牙少女以生命,让他们结为夫妻。
1880年,意大利作家科罗迪的《木偶奇遇记》中,木匠皮帕诺最心爱的木偶匹诺曹也被天使赋予生命,然后通过了勇气、忠心和诚实的考验,最终成为真正的男孩。
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最早的功能机器人在18世纪就被创造出来了,当然,不是我们脑海里的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是出现在21世纪的今天,他们不仅长得像人,而且可以唱歌、跳舞、移动……这样的机器人现在逐渐被用于教育。
在课堂学习中,我们正在尝试用到一些专用的学习机器人。也许,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做一个有趣的组合,而神话和童话故事中的想象正在逐步走向现实。
3
智能电视——Hybrideducation.
说一说智能电视在学习中的应用吧,这个场景应该已经被蛮多家庭接受了。
第一代电视机诞生于90多年前,三年之后它开始可以换台。虽然从1920年开始电视机的功能好像不再有特别大的变化,都是用来收看各类电视台的节目,只不过变得越来越大屏越来越高清。
但其实近年来,电视机的功能和场景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因为电视机混合了传统电视机和电脑的功能,也就是俗称的智能电视——人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按照电视节目清单等待和收看,而是可以主动调控,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电视机上进行视频点播和其他的互动。
在学习中的应用得益于它的两个特性:大屏、互动。
大而高清的屏幕确实是智能电视区别于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的一大特点,而这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课堂中或者亲子家庭教学中。
而智能电视中的应用则可以让我们很方便地打开一个视频软件或者教学游戏软件,可以有更多的孩子们参与其中,得到充分的互动和学习。
智能电视在学习中的应用让我想到了“无处不在的屏幕”和读屏时代,窗户、玻璃镜、浴镜……未来的屏幕将无处不在。
当然,还有更酷炫的。
4
可穿戴设备——Putyour computer on.
机器与人越来越亲密。
伴随我们每一天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贴近我们的身体,其实第一批可穿戴设备出现在1970年,比如比较为人所知的就是一个内置计算器的手表。
从那时候开始,人们就不断地开始制作和携带更多的设备,有一些设备就内置了各种不同的功能。
如今,包括谷歌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胸针等等。
这些智能设备的基本组成都包括三个模块:传感器、显示屏、数据处理单元。这三个模块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设备,支持着不同的功能。
相比较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电脑甚至Pad来讲,可穿戴设备最主要的优势是,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发挥作用,你不需要去启动它或者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方。
它们很适合用在不方便使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Pad,比如你正好两只手都被占用着但又同时需要获取或者展示信息的时候。
其实可穿戴设备不仅是我们身边的小玩具,它们也被应用于消防领域和医疗实践当中。
可穿戴设备也同样被用于学习领域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设备,学习不再被禁锢在课堂中的几个小时,而是可以贯穿在人们的每一个活动当中,比如各类博物馆或者一些户外学习活动。
5
全息技术——Smokeon water, fire in the sky.
最早看到全息技术是在一些科幻电影中,觉得超级酷炫。
其实全息技术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2015年走红的一个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她就是利用动作捕捉、3D虚拟成像和3D全息投影技术让这个来自二次元世界的形象走到人们身边。
首先是动作捕捉,因为初音未来的一颦一笑都需要接近真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采用人类的表情和动作,通过红外线摄像机和资料处理的动作分析系统采集信息,将摄像机拍摄的2D影像转换成3D资料。
然后是利用3D虚拟成像技术对生成的“任务骨骼”进行无痕对接。
再从舞台上通过3D全息投影技术来让人们裸眼欣赏这个虚拟形象的表演,这个技术在实现层面就犹未重要。
全息投影技术起源于20世纪中期,它是一种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和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通俗来讲,它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
这项技术也正在进入学习领域,目前主要由两项应用,一种是在学校里应用全息3D模型,另一种则比较像视频教学的延伸版本。
都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