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初,我们单位的新同事正式入职,清一色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无一例外都是单纯美好的年轻模样。在他们身上,似乎也看到了当年那个初入职场时那个羞怯、青涩、跌跌撞撞的自己的影子。所幸,经过了几年的摸爬滚打,我终于开始在举手投足上有了一点“职场人”的模样。
而实现这样的蜕变,特别要感谢曾仕强老师的《人脉关系课》一书,这本书讲的不仅是人际关系,更多的是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和方法,非常实用和接地气。对于这本书,我已阅读多次,记了一大本摘抄,并且时常翻阅,以求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今天想要分享的,就是我阅读这本书的收获,以及我自身在工作和生活中体悟到的一些浅薄的道理,希望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一、踏实做事,规矩做人。
我为什么把这八个字放在首要位置呢?因为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一个人应该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职场素质,也是我接下去所要阐述的其他“生存法则”的基础。
踏实做事,要求我们要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按时按质完成自己的分内事。我见过有些人,特别是混迹职场有些年头的老同志,接到任务的第一个反应是推脱,能推则推,这种态度显然是不对的。过于积极,做了其他人岗位职责的事情也不好,会给人爱出风头的感觉,我们只需要管好自己,踏实做自己的分内事就够了。
规矩做人,要求我们要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要有自身的原则。中国人什么事都爱讲关系和情面,规矩则是要求我们不能光看情分,而变成一个不讲原则的人。
二、多听少说,看清环境
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交浅切勿言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进入一个新单位,在不了解环境的情况下,请记住,尽可能多听少说。通过听,你可以了解到你身边的同事的个性、风格,是倾向于严肃认真还是轻松愉悦;以及这个氛围的大致情况,是相对严谨还是较为宽松。
多听少说,不是说绝对不说,是不要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看准了,想明白了,再开口,这样才能够做到言必有中,每一句话都尽可能合理,胡言乱语会降低自己的信誉。
记住“祸从口出”。有些单位的风气不太好,偶有在同事背后说人坏话,甚至有“小帮派”的情况。这种时候,最好的对策是“笑而不语”,千万不要参与,三人成虎的道理,我们应该要懂。
三、细心主动,为自己加分
同事几个围坐谈天,主动承担起“沏茶倒水”的任务,看到谁的茶杯空了,及时发现,为其倒满;
一大群人聚会聊天,看到谁比较内向少发言的,就主动挑起一个与他相关的话题,让他多说一点;
同事到你工位上来找你谈事儿时,起身与他说话,以示礼貌和尊重;
在食堂与大伙儿围坐吃饭,看到哪位同事与某些菜距离比较远而桌上又恰好没有转盘时,主动问他要不要帮他夹一点;
细心留意大家的喜好,在“恰好”的时候表现一下,比如某同事胃不喜欢喝茶只喝白开水,你倒茶的时候就另外给他倒杯水,加一句“我看你只喝开水”…
类似上面的事情,在工作中绝对称不上什么大事儿,做不到也不会影响别人对你工作能力的评价,但是如果恰好做到了,也许就能为自己加一点分。
四、热心助人,与同事成为朋友
很多人觉得,工作和生活应该绝对分开,因为同事之间的关系是不单纯的,所以最好不要与同事成为朋友。
对此,我持有稍微不一样的意见。我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也就是说,其实我们日常中与同事相处的时间是相对较长的。既然如此,如果我们可以与同事成为朋友,缔结“革命友谊”,那每天都可以和朋友共事,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样不是更好吗?
同事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管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我们都要主动热心地去施以援手。大部分人习惯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其实我认为这样是不对的,需要别人“雪中送炭”的人此刻才会更需要你的帮助,并且会更懂得感恩。今后,如果换我们遇到了困难,才会有人愿意用心去帮助我们。
所以,学会积攒“人情”,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五、提升自我,以长远的视角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意识到,积累人脉、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其实是我们自身的实力。所以,做好职业规划,不断努力地提升自我,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有些人获取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特别是处于一个相对舒服的岗位之后,会慢慢地滋生惰性,觉得努力与否并不会影响到他什么,没有太大的差别。
有些人则是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这两类人,短期内可能看不出差别,但是,请相信,时间会给出一个最好的答案。
有一句特别鸡汤的话,不要怕努力了还是没有达到目标,你在路上看到的风景,不努力的人连看的机会都没有。
职场,需要的不仅是我们的工作能力,还有我们为人处事的能力,需要我们用心好好地去经营。再次感谢曾仕强老师的《人脉关系课》,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所谓的“职场生存法则”,能在某种程度上给你带来收获。
点个喜欢呗,鼓励我写作,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