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把奶茶换成咖啡和茶?
曾经开心喝一杯奶茶、不开心也喝一杯奶茶,好像没有啥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事情;现在每天早上一杯咖啡成了常态,有时候冰咖啡起不到作用,就上浓茶。
奶茶能解决一切不开心
有人说:奶茶是现代人的甜蜜安慰剂,渴了、饿了、想休息了、心情不好了、寂寞了、需凑单时、与朋友聊天时、都可以来一杯奶茶,好像没有一杯是奶茶解决不了的事情。
根据数据显示:00后每周至少喝一杯奶茶占50.36%,95后占比56.5%,90后占比52.58%,85后占比44.18%,80后占比31.58%。
从数据上来看,喝奶茶群体主要几种在00后-90后之间,从90后开始随着年龄增大,喝奶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咖啡才是白领续命的精神支柱
有人说端一杯咖啡步履匆匆,是当代年轻人保持体面最简单的方式。其实咖啡是年轻人为自己开的续命药。
从前喝一杯咖啡心脏就像敲锣打鼓,如今每天两三杯纯美式面不改色,甚至有时候为了保持清醒,还添加大量冰块。
用一杯咖啡开始一天的工作,成为了越来越多职场人的选择,喝咖啡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作用?
有人喝咖啡是因为在困倦疲劳的时候无法休息,需要借助咖啡中的咖啡因帮助提神醒脑、减轻困倦懈怠、消除疲劳、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以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有人把这个作为满足温饱之外的消费品,每个月用千把块钱来满足心理需求和调整情绪;
有人说咖啡是介于理性的浪漫,和介于现实的虚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茶有酒亦有爱人相伴,而咖啡往往伴随着孤独。
在经典电影《穿Prada的女魔头》中,新晋小助理每天早上都为同事送一杯咖啡。在这里,咖啡又变成唤醒工作状态、促进同事友谊的良药。
现实生活中咖啡用处和含义更加简单纯粹,一个捧着咖啡、高跟鞋笃笃有声、光鲜明艳的白领丽人,是穿梭在CBD高档写字楼的Emily、Christina和Ivy,她们绝不可能是业绩不佳、现状狼狈、被爹妈催婚催育的翠花、丽芳和二妞。咖啡,是梦想中精致生活的可视化。即使生活不易,只要端起咖啡,就能屏蔽所有千疮百孔。
中国咖啡爱好者主要为20-40岁一线城市白领。
茶才是归宿
现在年轻人都在快节奏中艰难行走,咖啡这种不用坐下来品的东西才是他们呢的选择,因为他们没有闲暇时间去喝茶。只有真正有闲暇时间的人,才能有时间去静静地品茶。
根据2021年中国茶叶线上数据显示,茶叶的消费主力是31-40岁占比37.6%,41-50岁的占比9.8%,26-30岁占比达29.40%。
31-40这群主力军,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他们在繁忙急躁的社会中,越来越喜欢追寻安静祥和的生活,也越来越喜欢和自己独处了,他们希望通过饮茶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记得辛弃疾有一首词写出了少年和中年的不同心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的悲欢和中年人的悲欢截然不同,因为经历不同,心态也不同了。
人到中年,我们才发现:年少只知多巴胺,中年才懂内啡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小孩子喜欢喝带糖的饮料、奶茶,但是中年人更喜欢喝咖啡、喝苦茶。
吃甜品可以让人感觉愉快,让人大脑内释放多巴胺,而且多巴胺会让人上瘾,因此我们看见许多小孩子对喝饮料、喝奶茶乐此不彼。
中年人,大都成家立业,少了冲动和幼稚,多了责任和担当;
同时又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稍微打拼出来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空;
他们深知“风雨之后见彩虹”的道理,因此他们喜欢忆苦思甜,喜欢在生活中不断品味“苦”的味道,但是心里觉得甜。
中年人在和朋友一起喝茶聊天的时候,谈笑风生,论过往成败;虽然喝下去的是苦,但是内啡肽有补偿一种快感,好像是对他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并且不断暗示他: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