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读懂一本书,了解其作者及生活背景是不可或缺的。《狼图腾》的作者姜戎作为一位不谙世事、年过花甲的老者,却有着非凡的一生。新中国成立后,1967年的他自愿奔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城,2004年正式出版《狼图腾》。11年的草原生活,26年的文化积淀,也正是这段不平凡的经历,《狼图腾》才被赋予了真实的灵魂。昔日目睹过的一幕幕画面,作者以文字的形式在读者的脑海中将其一一复原。在读完《狼图腾》后我对其中描绘的广袤的草原、俯瞰大地的雄鹰、以及那连绵不断的山丘有着无比的向往,倘若还有何遗憾的话,那就是草原人们所信仰的狼图腾……
对于一些从未踏足过那片草地的人们来说:广袤无垠的内蒙古草原,它的壮阔只能依靠稀薄的文字,来拼凑出一望无际草原的样子。但对于在草原上生活了11年之久的作者来说,它的壮丽早已镌骨铭心。无需掺杂多余的个人情感,因为他已融入其中。踏入草原随之而来最多的便是成群结队的羊群、马群…… 伴随其后,引入眼帘的便是以凶狠著称的狼群。此时那民风淳朴的草原游牧人与凶悍的草原狼却显得格格不入。不免让人浮想为何民风淳朴的游牧人会将凶狠的草原狼狼来作为民族的精神图腾,而不是健壮的马或温顺敦厚的羊呢!
随着深入的阅读,渐渐的,我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中,仿佛看到了古代游牧人祭拜民族象征“狼图腾”的场景,看到了他们身上不失朴素的民族风,也领略到其中的“狼性”。所谓狼性指的却是草原中以游牧为生的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在那游牧而生的环境中,需要一种对抗艰难不低头的勇气,需要精神支柱的寄托,精神的力量显的尤为重要。
作为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我所认为的《狼图腾》不仅仅是一本对草原生活的简介,它更能体现一种社会导向,软弱会被欺,落后被挨打的道理。根据书中所介绍的羊群与狼群数百年来的敌对关系,从而衍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群体特性——狼性和羊性。两者所体现出的效果截然相反。羊群是以温顺、软弱、胆怯为代表的羊性,而狼群则是以顽强、无畏、无惧为代表的狼性。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是否成为旧时代中国的社会缩影,朱婴的《延水纪事》一诗: “强为刀俎弱鱼肉,安能老安少怀乐徜徉?”,20世纪的旧中国不正是沦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环境中。羊为善,狼为恶。旧时代的清王朝统治的“向善”,却被“列强狼”们无情的吞噬宰割。我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渐渐地被所谓的“狼性”吸引,它们狼性不一却懂得团队精神,它们生性狡诈却懂得知恩图报,它们本性贪婪却懂得大自然地循环往复。去其糟粕,取之精华,“自强不息、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不正是草原人所向往的精神图腾。学习“狼图腾”精神不需要我们重蹈狼凶悍的性格,而是学会将千百万年来狼群兴盛不熄的生存之道来融入到自身价值观中。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世界的舞台包罗万象,多元文化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狼图腾”精神也逐渐被世人所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古老的“狼图腾”精神也被时代赋予了崭新的灵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新时代的中国不仅向世界展现了华夏民族向善的包容,也向世界证明了威武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不仅需要与时俱进魄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激流勇进的发展潮流中保持本性,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