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平遥古城回来已有两月,一些细细碎碎的事情让两个月来都没有时间整理在平遥的观感,眼见2017年还有不足1个月就过去了,还是赶在2017年结束前来说说平遥带给我的感受和思考吧。
平遥,只是在我的十月西北行里选取的一个景点,恰在银川和壶口瀑布之间,方便行车,又是一个明清古镇。因为看过的的古镇太多,无外四方街、瓮城、城墙,按照明清时或者民国时的街道格局造旧或者维护几条街景,挂上店招旗帜,售卖旅游纪念品和地方小食品,便成了古镇,所以一开始对平遥的期待并不太大。
到达平遥时已是傍晚,晚饭后冒着北方秋日的寒冷到古镇看看夜景,恰逢中秋,明月当空,从西街入古镇,倒也商家灯火阑珊,游人络绎不绝。匆匆一览,小吃、特产、咖啡厅、酒吧,夜晚的平遥并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直到第二日走上明城墙,揽平遥全景,才发现这里历史人文沉淀之深厚。
清晨八点的平遥已是行人熙攘,这和江南水乡的小镇不同,江南的清晨是三月的小桥流水与青石板路,踢踏的行人脚步声还带着晨露的青涩,平遥的清晨则是一缕阳光撬开灰白的云层,秋日的厚重似乎在无际草原上蔓延开来。首先建筑与中国其他地域的古村落群截然不同,灰与青的留白凝结在梁与栋的繁复雕刻里,砖与石在收敛的开间里进深着院落层层,晋地建筑自成一方神韵,恢弘又不张扬,庄重又内富乾坤。
其次,平遥的规模,票号、银行、镖局组成的晋商经济繁荣还原,以县衙为代表的社会制度治理,以文庙和城隍庙组成的文化宗教核心,平遥古城着实从外到里还原了一个中原重镇,复刻了晋商文化在明清时代留下的浓墨画卷。
从平遥回来两月,在日常看到的城市发展报告和房产企业投资新闻里时常读到一个词语:文旅地产。何为文旅地产?最初的解读是别墅、洋房、酒店、休闲娱乐设施以及商业街,核心仍然是卖房子和运营带租约已售商业。近些年又有了2.0版的文旅地产,即建造文旅小镇,依托人文资源或者人文加景观资源,在几千亩的土地开发景区与商业,兼具房地产项目的建造,核心是以房地产的销售实现重资产的现金回收,以运营实现项目长远的盈利。
这样的文旅小镇,跳脱了传统的房地产模式,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生态、休闲、度假、商业、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核心竞争力是项目的IP导入,IP即文化积累到一定量级后的输出,具有自己的生命力。
可是历史的变迁后,存留到现在保存较为完好、有史可依的文物古迹是有限的,并且有限的古迹中还有一部分是呈点状分布的,例如一座牌坊、一个戏台、一条保留有木质结构房屋的老街,这些零散的文物古迹或者并不具备展现当时历史文化突出特征的建筑构造,或者周边无其他古迹与景观形成面状旅游景区,所以这些区域即便依托人文古迹打造成了文旅景区,也仍然在后期的运营中难以有持续的旺盛人流到访,尤其是处于远郊地区的此类文旅景区。
那么可以把人文古迹点像蜘蛛结网一样连接成面的、具有丰厚IP价值输出的文旅小镇,我想平遥古城便是代表。我不知道平遥在80年代当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前是什么模样,但是对建筑的保护和修葺,对历史的挖掘和还原,对晋商文化为何在中国晚清历史上具有浓厚一笔的体验式游览,使平遥古城在十月的初秋里游人如织。
当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像平遥有如此完整又庞大的历史画卷去维护和展示,但是一个地方既然要做文旅小镇,就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研究从古至今的文化沿革,找到展现历史存在的文物古迹以及事件发生点,把展现历史的地方连成线,再织成面,形成丰富而完整的历史画卷,并且讲述出这一段历史在当地文明延续中和中华文明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面,形成不可替代性的IP价值输出。
有了价值精华,随后便是价值的塑造表现形式、传播、营销、衍生品创造、运营与销售了,此便进入商业范围,但是全域旅游的文旅小镇,说到底,还是要有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