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诗人或者作家都可能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不朽,但是这种不朽似乎是有时空性的,上个世纪的诗人或作家,本世纪仍然能被人记住的已经不多了;同样的从地域上来说,本国的诗人或作家,一个世纪以后仍然被外国人记住的也是微乎其微的。
说起不朽,我想起一个人,他既是作家,也是诗人,同时也是剧作家,他就是德国作家哥德。哥德算是一位高产作家,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小说和戏剧。代表作有《少年维特的烦恼》《浮世德》等…
歌德的时代,离我们虽然已经有两个多世纪的遥远,但是他那些作品在今天仍然成为了不朽,当然,如果非要将不朽做一个划分,这个不朽是精神层面上的,与当时歌德所追求的那个世俗层面的不朽截然不同。
歌德在他那个时代,在他年轻气盛的年代,是不会想到过不朽的。因为那时“死亡”两个字还是很遥远的事,在年轻的诗人那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歌德追求不朽,是从他年近六十岁时开始的。1808年,拿破仑打了胜仗,突然心血来潮,想找一位当代作家或诗人见面,显示他不仅会打仗,对文化事业也同样热爱。他的顾问向他推荐了歌德。
当歌德接到邀请时,他马上就懂了,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机会,一次成为不朽的机会,他必须接受。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年近六十,头发已经稀疏,牙齿几乎全部脱落,生命开始衰老,死亡与不朽已经悄然而至,如果这时与拿破仑见面,一定会载入史册,成为不朽。
1808年10月2日,在摄影师骚动的影子的陪同下,歌德由拿破仑的副官带领,穿过几条走廊,登上宽大的楼梯,来到拿破仑的住处。当时,拿破仑正坐在一间大厅尽头的一张桌子前用早餐。在他周围,挤满了向他汇报前方战事的军官。当副官把站在旁边的歌德介绍给拿破仑时,他匆忙的嚥下最后一口食物,整了整衣服,面对着镜头,指着歌德,说出了一个著名的短句:“这才是一个男子汉”。(因为那个时代的名人讲话太多了,时间一长,他们专门为自己编出来许多短句,供记者发表使用)歌德当然懂得这个短句的意义,很可能会成为明天报纸上的头条新闻,他愉快的走到了拿破仑面前。
拿破仑问他,“你结婚了吗”?“你有孩子吗”?歌德做了如实回答。“还有你们的奥古斯特怎么样”?(当的德国国王)歌德不想当众说这位亲王的坏话,他巧妙的用外交辞令说奥古斯特为科学和艺术做过很多事。拿破仑这位“不朽”的战略家,抓住他讲艺术的机会,冲着记者又说出了当天第二个著名的短句:“戏剧应该成为人民的学校”。
说完第二个短句,拿破仑又断断续续的与歌德谈起伏尔泰和他的《恺撒之死》,他认为伏尔泰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教育者,可惜,却因为过早夭折而错过了。他对歌德说,“对你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题材”。(这是拿破仑当天说出来的第三个短句)
拿破仑与歌德的会见一直被匆匆忙忙赶来汇报的军官所打断,于是拿破仑向他用早餐的那张桌子走去,歌德问领他来的副官,会见是不是已经结束?在副官做了肯定的回答之后,歌德离开了拿破仑的住处。这次历史性的会见,在滿足了两个人各自的需求之后,就这样匆匆的结束了。并且,从今以后,两个人无论好运还是噩运,都只能在自己的轨道上急行,再不会遇见。
我常想,做为一位当代的文学艺术家,歌德其实用不着去见拿破仑的,也许我们的诗人想不朽想的太多了,才鬼使神差的接受了会见,他忘了他自己和他的作品有一天也会成为不朽,而这与有没有拿破仑的接见无关紧要。另一方面,尽管后人对拿破仑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拿破仑也成就了他的不朽。这里面既有世俗层面的风流逸事,也有精神层面的象征。
我常想,对哥德和拿破仑来说,也许当初在他们追求各自的不朽时是相当在乎后人评价的,但是在他们与死亡愈来愈近时,一定会明白:一个人对他死后的不朽是无能为力,对自己的一生,后人怎么说,或褒或贬只能顺其自然。既然遗嘱都能背叛,那么,在临终之前烧毁手稿,撤消讲话,都已经来不及了,历史已经定格在那里且已经无法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