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3200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小编说
提高孩子成绩,比拼爹妈、上补习班更重要的,竟然是吃早餐!
这么有趣的结论,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来自浙江省教育厅的大数据调查。
除此之外,“尖子生的睡眠时间比学困生平均多出一个小时”等结论也着实令人咂舌。
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哪些因素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重要影响?各位老师、家长们,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这些数据告诉了我们哪些“金科玉律”吧!
5月22日,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新闻通气会刚刚开完,会上发布了一系列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相关数据。
数据表明,吃早餐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很大,远远超出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动力、自信心、参加校外补课、家长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等方面的优势。
除了早餐问题、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因素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吃早餐对孩子学习影响巨大,比校外补课还有用
俗话说“早饭吃得好,午饭吃得饱,晚饭吃得少。”早饭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可现在有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可能为了多睡一会儿,可能是早上没胃口,省了早餐,或者草草应对。
那么,每天吃早餐的学生与早餐不规律的学生,在学业表现上有差别吗?
数据表明:
吃早餐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很大,远远超出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动力、自信心、参加校外补课、家长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等方面的优势。
这次监测对学生吃早餐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浙江省每天吃早餐的四、八年级学生分别为87%与67%。
每周吃早餐次数越多的学生,学业成绩越高,其中吃早餐7天的学生,比吃早餐在3天以下的学生平均成绩高出50-70分,相当于多接受1-1.5年左右的教育。
数据表明:
除了影响学习成绩,早餐还对改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
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每提高10%,四、八年级学生亲子关系指数分别改善6.16%与5.98%。
所以,为了让孩子以饱满的状态迎接一天的学习,也为了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从现在开始,每天为孩子精心准备一顿丰盛的早餐吧!
除了吃早餐,数据还“说”了啥?
现在我们知道了吃早餐很重要,那浙江省的监测数据还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呢?
01
适度作业最有益,保证休息很关键
学生做作业时间越长,学习成绩就越好吗?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数据分析:
四年级学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作业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八年级学生每天作业时间在2-4小时,对取得较高学业成绩最有益。
过度增加作业时间不一定会带来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02
早睡早起,劳逸结合很重要
中小学生每天睡多久最合适?
监测数据显示:
四年级学生每天保证9-10小时的睡眠时间,八年级学生保证每天7-9小时的睡眠时间,最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
我国其实很早就对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做出了规定:学生每日的睡眠时间,高等学校8小时,中等学校9小时,小学生10小时。夏季酌量增加午睡时间。
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周国岭说,小学生最好晚上9点就上床睡觉,最佳起床时间是第二天早上7点。
“理想的睡眠时长是10-12小时,现在很多孩子晚上要上培训班,回来还要接着赶作业,结果导致习惯晚睡,这是得不偿失的。”
媒体随后在杭州5所小学进行的抽样调查也验证了这一说法。调查结果看,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确实要比偏弱的学生略长。
在被抽样的学生中,仅有一所学校的三年级学生,偏弱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超过了优秀学生。其他样本中,偏弱学生普遍比优秀学生睡得少,差距最大的每天少睡1小时。
因此,家长们要注意让孩子劳逸结合哦。事半功倍才是理想效果嘛。
03
学习策略差异大,死记硬背不靠谱
把课本、老师说的知识点都背下来,就能拿高分?千万别白花了力气收不到效果。
这次监测中,运用了学习上的“记忆策略”与“监控策略”两种概念:
“记忆策略”包括熟读、背诵、反复做习题等做法。
“监控策略”包括梳理学习计划、找出重点、查找资料等做法。
根据在两种策略上的得分高低,学生可分为“记忆倾向”和“监控倾向”两种类型。
监测对“记忆倾向”与“监控倾向”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解决常规问题时,“记忆倾向”学生的得分率稍低于“监控倾向”的学生,差距在1%-8%之间;
但在解决非常规问题时,“记忆倾向”学生的得分率显著低于“监控倾向”学生,差距普遍在20%以上。
而且数学“记忆策略”每提升一个单位,复杂问题解决的准确率减少31%。
由此可见,学习还须基于理解,不能靠死记硬背。目前,主要凭借记忆来学习的学生,需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04
与其花钱补课,不如鼓励孩子阅读
孩子的兴趣班太多了,没时间阅读?那不如少报一个班,多两小时阅读吧。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可不是说假的。调查发现,阅读对学生学业水平、学习品质等有积极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中小学生乐于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重要途径。
数据表明:
一学期内读完9本及以上课外读物的学生,比读完2本及以下的学生阅读成绩高36分,这相当于多接受一学年的教育;
从阅读时间来看,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兴趣阅读或与学习相关阅读的学生,其阅读成绩比基本不阅读的学生高出10分以上;
从家庭藏书量来看,按照20本以下、21-50本、51-100本、101-200本、200本以上五个水平来划分,每提升一个水平,学生的阅读成绩平均能提高7.23分。
这些数据表明,阅读对学习能力的影响很大,父母与其在课外补课上大笔花钱,不如多买书鼓励孩子阅读。
05
积极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对儿童发展起着多大的作用?数据显示,作用很大!
这次监测通过对父母在子女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的参与状况的研究发现:
父母参与程度较高的学生成绩,均显著高于参与程度较低的学生,而且相比于八年级,四年级的成绩差值更大。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做到“积极参与,多多陪伴,习惯为重,合理期望”。
积极参与有哪些形式呢?可以从这些地方入手:
合理频率地关心孩子在校表现、关注孩子作业完成情况、陪伴课外学习、参与孩子感兴趣话题的讨论、陪伴孩子一起锻炼身体、督促孩子每天吃早餐、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一起晚餐等。
影响了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这些!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有什么因素能影响孩子的成绩呢?
01
学习毅力很重要,多给孩子树榜样
调查表明,学生如果对学习缺乏恒心、遇到困难,喜欢选择知难而退,会影响他的成绩。
以刚升上中学的学生为例,中学阶段与小学相比,中学课程的难度增加了,学习方式上,也要求学生的独立性进一步加强。
在这样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不适应从小学到中学的角色转换,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丧失信心,难免对学习成绩造成影响。
培养学习毅力,可以先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要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这样孩子学习才有动力。
培养学习毅力还要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可塑性较大的中小学生。所以让孩子找到一个特别佩服的对象,以榜样的事迹来激励自己持之以恒地学习,也是个有效的方法。
02
家长平时多参与,多为孩子出心力
在一些老师眼中,家长的参与被看作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老师感觉家长愿意参与孩子的学习,那么无形中会对这个孩子倾注更多关注、付出更多心力。
许多老师是愿意听家长分享孩子的日常,因为越多了解孩子的课外生活,老师就越能有针对性地按照孩子的习惯安排学校生活。
这样做还能让老师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离,也减少老师学生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许多老师都希望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
03
学习不仅靠智商,逆商也得多培养
逆商,顾名思义,就是人们承受逆境的能力。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逆境,孩子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情。如何面对逆境、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化逆境为机遇显得尤为重要。学习不能只靠智商,也得靠逆商。
俞敏洪高考考了三年,英语对那时的他来说着实是一个坎,他说:“你有受挫折的能力,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话,你就会走到你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高度。”
让孩子拥有一个好的逆商,不仅在学习阶段对孩子有利,也能让孩子在未来走得更远更稳。
文章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