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成功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性。在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发展中,先是60、70、80年代的人们追求自身的成功,如今无论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我们这些人又在开始追求孩子的成功。这无疑是社会巨大的进步,解决了吃穿住用行的基本需求之后,人们有了更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能力去教育培养下一代。
于是在争强好胜的社会氛围中,教育自然也逐渐以家长们疯狂抢夺教育资源的方式被卷入竞争,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到大学,从早教班到兴趣特长班到课程辅导班,无不在角逐每一个阶段的成功。然而有些家庭的孩子注定不会太差,有些家庭的孩子注定已与成功无缘。原因是早期的家庭教育成败决定的。
很多父母舍得为孩子投资各种班,但可能会忽略孩子从出生到读大学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需要怎样的父爱母爱,尤其是早期家庭教育我们做得合格不合格,我们把一个怎样的孩子交给了学校?当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学后抱怨孩子和自己不亲、自理自律能力差、沉迷游戏、过于叛逆等等问题的时候,我们最该反思的是给予了孩子怎样的成长过程。
早期家庭教育的缺失表现在:
1.缺乏足够的亲情抚养。有的家庭双方老人没有能力帮忙抚养孩子,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是过早的送到托育机构,都是无耐之举,缺少了亲人的抚爱和唠叨,对孩子早期的各种成长发育是弊大于利的。身边有两位40多岁的妈妈生了二宝,分别将不满1周岁和1周半的孩子送到了托育机构。有时早晨出去买早点看到孩子妈妈带着奶粉尿不湿推着婴儿车把孩子送上门口接送车的那一刻我会眼睛湿润,因为我也是妈妈,我理解那种爱和痛,但我又不理解是什么让两位妈妈有能力和勇气生育二宝却不能再多陪孩子一两年?
2.忽视坚持经常的亲子互动。有的父母其实是很重视亲子关系的,经常周末带着孩子去参加各种亲子活动。但平时在家却忽略了多陪孩子一起玩儿,或者工作一天感到身心疲惫,回到家对孩子陪玩的请求不予满足,不能耐心和孩子沟通,听取孩子天真的诉说,孩子说话问话时总是简单粗暴地应付孩子:“去,自己玩去!”自己却躺在沙发上看手机。这样偶尔为之可能并无大碍,但如果经常如此,我们做父母的真得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了。
3.多人轮流带娃育儿方式不一致。很多80、90后父母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喜欢孩子都想帮忙看,有的就达成妥协,周一周二周三奶奶带,周四周五姥姥带,周六周日爸爸妈妈带,把孩子当成了皮球满足全家人对孩子的疼爱。如果全家人的育儿理念和方式能够达到高度一致,这也无可厚非,关键是没有那么容易一致。一个两岁多的小女孩特别爱抢别人的东西、自己的东西又不让别人碰,只要有小朋友靠近就拳打脚踢,只要不依着她就哭闹不已,奶奶每次都要费很多口舌才能劝说好孩子。有一次看到这个孩子的姥姥带着她玩,突然和别的小朋友抢东西打了起来,姥姥二话不说,照孩子腿当当踢了两脚,拿起背包、用胳膊夹起孩子气冲冲地就走了。当然这样的姥姥是个例,但多人轮流带娃而育儿方式又不一样,确实不利于孩子建立统一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4.父母经常吵架家庭不和谐。这一点大家都比较认同,恩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但依然有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忽略孩子的感受,或是虽然知道吵架对孩子不好,但却经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比较小的孩子面对吵架的父母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会恐惧,会无助,也可能会认为是自己又做错了什么惹父母不高兴,而且愤怒中的父母也难免会将坏情绪波及到孩子。经常生活在紧张的家庭气氛中,孩子会变得疏离父母,不信任父母,不愿与父母沟通交流,父母也就不能再完全了解孩子的内心,当孩子出现什么问题时,我们不容易找到原因。
5.经常对孩子发脾气甚至动手。我们做父母的谁又能保证一辈子不对孩子发次脾气,偶尔适当运用一下威慑力制止孩子的危险行为未尝不可,但如果动不动就发脾气,就抱怨孩子“你不知道他有多气人!”我想这时我们就该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换一种教育方式了,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自己,别让这种恶性循环持续下去。不然,我们很可能收获一个同样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过于叛逆教育不好的问题儿童。
6.缺乏家庭教育知识不懂如何科学育儿。其实所有的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都可以归结于此。如果能有意识的学习现代育儿知识和教育理念,很多问题就可以避免,就可以尽可能少的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但我们也反对照本宣科教条式的教育孩子。因为每个孩子天生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家庭物质条件精神环境不同,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不同,教育孩子需要我们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家庭状况,分析辨别哪种育儿方式、教育理念更适合。只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并拥有科学的育儿知识才可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是失败。避免了失败也就意味着成功,或者离成功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