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儿子去室内游乐场玩,因为周末,父母带孩子出来玩得特别多,不大的空间里都是父母和孩子。
带着儿子在玩的过程中,不免要与其他小朋友有接触。有3个小朋友给我印象深刻。
第一个是个比我儿子大一些的小女孩,说话清楚,表达流利,估计应该有四岁了吧。她在一个小房间里玩用瑜伽砖补墙,补得挺高了。这时,我儿子想加入进去,就拿着瑜伽砖也去补,但是他又拙手笨脚的,把小姐姐补好的墙给弄掉一块砖。小姐姐十分生气,愤愤地对这个小毛头说,有本事,你自己一个人完成呀,你来呀,你自己一个人来弄呀。我不会帮你,你别想我帮你。你自己来呀。见此状,看来我家这位把小姐姐惹毛了,我赶紧向她道歉,并把儿子拉到另外一边开始玩,问他需不需要我帮忙。小姐姐似乎气还没消,走过来凶凶地跟我说,你不要帮他,你让他自己做!我有点摸不到头脑。小姑娘看我没反应,又气得走开了。她走后,我和另外一个陪伴宝宝在玩的妈妈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的说,这小姑娘真凶。我觉得,从这小姑娘身上,我看到了她爸妈的影子,始终对她严厉要求,要她独自完成任务,拒绝给予帮助,虎妈狼爸的代表。这种独自完成任务能力可能比较高,但是团队合作能力很是欠缺,这种教育方式值得思考。
第二个是一个小男孩,胖胖的,也是比我儿子大不少,他们一起在玩过家家做饭,这个小男孩被一个比他小不少的小朋友碰了一下,看起来不是很严重,但是这个小男孩却很夸张地在哭,没有眼泪只是大声哭,哭了好半天才看到他妈妈过来,凶凶地对他说,哭什么哭,去别的地方玩,这个小弟弟这么小,碰到你又不是故意的。这个小男孩听后愈加难过,把玩过家家的柜子门使劲摔上,再打开再摔上,以此发泄。我很同情这个小男孩,他的这种有点暴戾的脾气应该是父母没有给到他过多关注造成的,夸张地哭闹也只是为了吸引父母关注,可是父母投来的却是责备,让他更加挫败,想得而不得。我想对待孩子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共情,要蹲下来,和孩子同一视角看问题,看看他究竟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训斥就可以的,这种低门槛育儿方式不用教都会,想必应该是我们需要反思和超越的。
第三个是一个比较大的小姐姐,应该有十岁了吧。我儿子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在玩用毛绒球射击的游戏,需要很多毛绒球做子弹,毛绒球射出去后就会掉落在另外一个区域,需要捡回来再继续用。这个小姐姐一会捡一筐的送过来,倒在小枪手们旁边。然后继续下去捡,我很好奇,为何这位小姑娘自己不玩,却一个劲地帮别人捡球呢。原来,她玩的就是捡球游戏,因为这两个小枪手射击随机,她就跟小伙伴拿着框,看见有球掉下,就去抢,比谁眼更尖手更快,不一会就抢满了一筐,这时正好小枪手们的子弹也用完了,于是把她们抢到的毛绒球又送过来,就这样新一轮的游戏又开始了,她们和两个小枪手都玩得十分尽兴。不禁让我感叹,一个小姑娘的智商情商都是高啊,知道合作也知道付出,完美打造一场双赢!看来她的父母一定也是智商情商双高的人。
孩子是个方程式,左边输入父母的三观,右边输出的便是孩子自己的三观,越是年幼的孩子自己的判断力就越欠缺,他们只能无条件接受父母的灌输,父母的言行模式默默潜入孩子的体内。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好好照下镜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