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分析蚯蚓养殖产业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助推作用,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又红又专的精灵分队”在导师的带领下于7月13日清晨赴蚌埠市固镇县仲兴乡的固镇县益磊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展开了实地调研活动。合作社社长赵坤热情地接待了团队成员,并带领大家一同去探索蚯蚓养殖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的奥秘。
揭开蚯蚓养殖神秘面纱
在半室内蚯蚓养殖场中,首先映入精灵分队成员眼帘的不是蚯蚓,而是放置地整齐有序的“泥土堆”,看着这一个个“泥土堆”,大家不禁满肚子疑问:“蚯蚓在哪呢?”只见赵总笑了笑,轻翻泥土,密密麻麻的蚯蚓便出现在他手上。赵总一边让队员们仔细观察,一边开始详细解释起来:“其实啊,蚯蚓有避光趋湿的习性,喜欢抱团生活,不用我们动手,它们自己就会找到对方。这些“泥土堆”呀,也不是普普通通的泥土堆起来的,而是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后所留下的废物和禽畜粪便和一些降解后的厨余垃圾和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的,可是饲养蚯蚓的宝贝呢!”
林下生态循环系统初显威
在室外,分队队员们又看到,蚯蚓养殖与绿化树种植被结合在一起:“泥土堆”中的蚯蚓和蚯蚓卵,被放置于绿化树的根部。绿化树给蚯蚓提供了较别处更为阴凉冷湿环境,而蚯蚓以绿化树的枯枝枯叶以及一部分人工添加进的秸秆的腐化物为食,蚯蚓产生的蚯蚓粪又是绿化树纯天然的有机肥料。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接,形成了循环的有机生态农业。
此外室外散养的香猪和林下土鸡,作为循环系统的部分补充,它们的饲料主要由农作物藤蔓、秸秆等几乎无价值的农业种植废料组成,虽然这样养殖的牲畜成长速度远远比不上养殖场的,但这样养殖出来的农产品品质确是极高的。“在安徽省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能吃到这些猪肉呢!”赵总的语气里不无自豪。而土鸡和香猪的粪便也为蚯蚓养殖提供了原料,使得林下生态循环系统更加稳定和完善。
一直到出了园区,队员们都忍不住议论纷纷,赞叹不止。他们说:“我从前只在电视手机上见过发展生态循环的种植养殖,如今亲眼见了,才发现这种模式的无穷奥妙,我相信在未来的农业领域,必然有它的一席之地!”
多彩乡村旅游开辟新道路
苔干葫芦种植园所种葫芦是专门用于制作手工艺品的品种,品相极佳。微风轻轻荡漾,望着那还青翠欲滴的葫芦苗,赵总笑着说:“以后可能也会在旅游这方面有所发展,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啊,让大家亲自来种植园采摘葫芦瓜果等,互帮互助,也增进彼此间的情感,放松身心,体验多彩的乡村生活嘛。”
期间,赵总还与又红又专的精灵分队的成员们一起动手摘起了白瓜。而种植葫芦以及瓜果所用的肥料,其实也全部来源于蚯蚓的排泄物和少量活蚯蚓,无任何其它化肥制剂。这样种植瓜果的方式,不仅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肥料,还可以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使得瓜果的生长更为迅速。
推心置腹畅聊创业形势
正在队员们感觉有些口渴时,赵总不知道从哪变出了两个西瓜,一片片红红的西瓜被他切开又进了队员们的肚子。拿起了一片西瓜,他说:“我的创业道路其实也不是很顺利,碰过多次壁。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要敢想,想了就要试着做,因为想的在实践起来总是会有出入的,往往想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现在的赵总或许可以说是意气风发,但这些都是敢打敢拼的人才能拥有的结果。只身搞养殖,他没有群众支持,没有合适的有技术经验的工人,没有妻儿的陪伴,才刚刚三十几岁的他,却自嘲已经苍老地像四十好几的人,比同龄人成熟了太多。创业的压力,始终紧紧地压在他心头,一刻也不能放下。唯有那创业历程逐渐走上正轨,支撑着他一步一步越发坚定地走下去。
在与导师和分队成员的交流过程中,赵总也殷切地提出:“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更多的人才。”对他们这些在校大学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鼓励他们努力学好在校课程,为未来打好坚实基础的同时,更要多走进乡村,了解当前农业现状,多想敢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响应政府号召,促进乡村振兴。
蚯蚓养殖造福周边村民
离开了养殖场,分队队员们来到了附近的村子里。“您愿意留在像这样的养殖场工作吗?”分队成员这样询问一位村民。“那当然咯!”这位村民激动地说:“这一个小小的蚯蚓养殖场,可能在你们看来不算什么,但有了它,我就不用去大城市打工,不用背井离乡,可以留在家里照顾父母和孩子,一个月也有好几千块工资,比我单干农活儿高多了,生活也有保障,闲的时候我还能去看看我的地。”
这话尽管朴实,却也是对赵总工作的极大肯定。这一个养殖场,不仅解决了周围大片农田被荒废的问题,也给农村务工人员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为新户籍制度下留住农村人才提供了经验借鉴。
“过两年我们还会再回来看看的!要越来越好啊!”坐上汽车离开时,队员们对赵总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