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上,小孩在画画,妈妈在一旁搞卫生。
小孩不时地叫道:你看,妈妈,我画了一只青蛙。
一会又嚷道:你看,我画了一棵树......
如果妈妈忽视或不理,小孩会一直嚷嚷,直到妈妈看见为止。
是的,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
你看见了我,我能从你身上看见我自己,就证明我是存在的,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正如温尼科特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看着怀里的婴儿,婴儿也看着母亲的面容,并在其中找到了自己......。
要看见别人的感受,首先要看见自己的感受。
幼年是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
被看见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长大后往往能看见别人,懂得体会别人的感受。
那些不被看见的不幸的孩子,长大后陷入无穷无尽的寻找自我的过程中。
他们无法看见自己的感受,更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
因为他们的思维和身体感受失去联结,对自己的感受没有体会的人,当然无法体会别人的感受。
2
思维和感受失去联结是一种怎样的体会?
一次心理工作坊的课程中,
老师让我体会愤怒的感觉。
我迟疑了一下:愤怒就是愤怒啊,还能什么感觉。
我:很气愤,想打人......
老师:这不是感觉。
我:很烦,很抓狂。
老师:这也不是感觉。
......
几个回合后,
我:握紧拳头,胸口紧绷。
老师:还有吗?
我:头晕脑胀。
原来我们常常混淆身体感受、观点以及事实。
举个例子:
A:今天3度。(事实)
B:今天气温低。(观点)
C:今天好冷,我快冻僵了。(感受)
通常,我们会认为今天3度,所以今天气温低,是事实,
但其实是观点而已,因为一定有人觉得3度是不低的温度。
比如那些下雪也坚持冬泳的人。
脱离了感觉的思维,犹如镜中月水中花。
因为思维会欺骗,但身体的感觉是实诚的。
3
怎样与感觉建立联结呢?
瑜伽、冥想是非常好的方法。
但大部分人很难坚持。
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其一,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
我们经常描述感受是模糊的,
比如:“你好吗?”,“不错!”
不错表示好,是一般的好,非常好,还是特别好?不清楚。
表达不准确,就表示我们的思想是模糊的,不清楚的,不准确的,
对不清楚不准确的东西,我们的感觉是失去掌控的,因此会引起我们的焦虑。
然而,要准确描述感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
1、感受是主观的、起伏的、波动的、不定的,不容易捉摸;
2、成长环境、文化氛围的影响,我们不习惯表达自己的感受;
3、由喜怒哀惧几种基本情绪衍生出来的感受、复合感受很多(据心理学家统计,表达情绪感受的词汇由成千上万个),大部分人很难找到一个标签词。
4、说到感受,我们都认为是指感受不好,就像说到心理,就意味着生气、抑郁、神经不正常一样。大部分人,大部分时候感觉是好的,感受不好是少数,不愿为了小概率而付出。
网上有个关于感受的词汇500个,请自行百度。
当了解表达感受的词汇之后,
比如,高兴:
高兴 喜悦 开心 欣喜 兴奋 很嗨 大喜 狂喜
弱----------------------------------------------------------------->强
如果你对自己的中文没信心,还可以这样:
其二,给感受或情绪打分
从高兴到狂喜,假设有10级,你的感受是几级?
4
人的心理感受过程是这样的:感觉--感受--情绪--心情
遇到一件事,问自己的感觉是怎样的?仔细体会自己的感受,
按上述描述或打分。
有情绪的时候,仔细体会,给情绪打分,
晚上躺在床上,总结一天的心情,描述或打分。
坚持一个月,
你会重新认识找回自己的感觉,
你会发现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
有人说,人生最难的是认识自己,
联结感觉,是认识自己的绝佳机会。
你,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