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误解社群行销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似乎认为只要把贴文写好,时间一到自动发布出去就完工了事,把整个过程简化为“写贴文>做图>发布”,因此觉得经营社群的员工应该要兼做其他的差事,或者把社群当作是行销公关企划人员兼着做的工作之一。
最适合做小编的原来就是他
如果一切真如上面的所描述的流程那样简易,我想全公司其实有一个人最适合来当小编,而且他也是公司一定保证会聘请的人,原因在于这个人不但最了解产品,最知道来龙去脉,最爱产品,甚至时间也很多,那个人就是老板。
可惜的是实际状况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从前几篇我所写的文章看来,小编几乎步步为营,必须尽心尽力戒慎恐惧的完成每个步骤,小编不但要讨好粉丝的心,更担任几乎是品牌发言人的角色,随时上线观察粉丝回应,还要让老板感到满意,最后达到效果,真是个责任重大的工作。
说到这里,无非是要让大家能够认同社群工作的专业度,对于小编来说,更大的挑战其实在于文章贴上去的那一刻,究竟会触及到多少人,获得多少的互动或回应,或达成预定的导购目的。
什么是触及率?《数位时代的高效行销》(注1)一书提到,目前在脸书发文的自然触及率(organic reach)是2%,2%是什么意思呢?假设我们的粉丝团有一百万的粉丝,发一篇文大概有2万人会不小心的接触到,请注意,是接触到,不等于完整浏览或是点击,也就是你顺手滑看朋友的讯息时,会不小心的参杂在滚滚讯息流里。
大家使用脸书APP时都会不自主的一路滑下去,朋友很多的使用者会在一秒内立刻反应该给朋友赞或爱心,其余的就跳过,想想要在一秒内就获得青睐,简直比登天还能,除非使用者平常就对产品有需求,或是我们的贴文极度有创意,才能抢到一眼瞬间的恩宠。
更有些号称百万粉丝的专页,可能内含极高比例的殭尸粉丝,也就是俗称的假帐号,这些粉丝团在早期脸书未改游戏规则前,大量地透过外部买帐号来刷粉丝数,而这些帐号不是从未发布贴文,就是只会转发贴文,跟机器人一样,其实是完全无效的帐号,只是粉团喊起来好听,让广告主会信以为真罢了。
因此近期的粉丝团经营,能拥有10万以上的粉丝就已经比较接近真实样貌,但10万的2%是多少?我帮大家算好就是2,000人,没错只有接触到2,000人,而实际会去留意关心到贴文内容所号招的事项,又远比2,000少得多。
我们还需要经营粉丝团吗?
这时候老板就会抓狂的说,那花这么多时间和人事成本做粉丝团要做什么?累了半天才接触不到2,000人,直接去买联播网广告或是导购广告,换算起来的性价比不是更高?
发现重点了吗?这就是“做粉丝团”跟“经营粉丝团”思考角度的差异。
做粉丝团,就是把粉丝团该做的事情做完了事,而经营粉丝团则是要想各种方法让粉丝团更热络,凝聚铁粉的品牌忠诚度与好感度,有方法的去达成目标,这才是经营的内涵。
所以要如何才能提升粉丝团贴文的自然触及人数,进而互相影响让演算法扩大总体触及,恐怕是每位小编都相当头疼的课题,触及人数上升才有机会等比例增加接触到真正对产品有兴趣的粉丝们,这样花了许多时间建构出来的创意贴文才有意义。
买广告也是不错的选择
为了提升贴文的触击人数,采购脸书提供的广告服务是不错的选择,而且是积极保证有效果的方式,除了可以达到我们需求的触及人数之外,还可以精准的接触到对我们产品有兴趣的族群,例如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嗜好等等,是相当具有效率的快速成长管道。
采购脸书广告非常适用于下列三种状况的客户:一,拥有庞大广告预算且有必须消化完的压力;二、短期内必须达到活动效果;三、长期养品牌粉丝。
实际面来看,最直接遇到的问题就是要编列预算花钱,当然该花的钱就该花,但诚心地说,广告有预算上限,不可能每篇发文都买触及,所以我们还是得透过一些方法来增加自然流量。
四个象限增加自然流量
我们可以由内部外部与关系远近亲疏,画出四个象限来思考这件事情。
内部指的是发文者自己可以操作的力量,而外部则是必须经过拜访协调沟通等环节得到的成果。
内部且关系较近最常遇到的状况就是小编贴文之后就置之不理。如果我们连自己贴的文章,都舍不得用自己的帐号来给个赞,是觉得写得不好还是害羞?
曾听过有些人会希望公私分明,也就是工作任务跟私人脸书帐号要分得清清楚楚,最好不要任何关联,洗的一干二净,如果真有这样想法的员工,我奉劝请他担任其他部门职务或许会好一些。
另外,部门的同事也应该团结起来互挺,这不是要让我们做假,是要展现同部门的团结心,我们对于团体所做出的成果都是非常认同,非常支持,不管是哪一位同仁的表现,一律给予支持鼓励,而且我们相信公司同仁对于产品都是充满热情与热爱的。
内部但关系较远
内部但关系较远的指的是公司其他部门的同仁,也就是要动员全公司的力量一起来力挺。这件事能成立有两个前提:一是公司的成员数量必须要多,二是老板必须由上而下的给予清楚明确的指示。
由内部发动自然接触,同样会遇到上面提到的问题:工作任务跟私人脸书帐号要分得清清楚楚。再次澄清,公司是团队作战不是各自为政,或许我们可以在聘用员工前可以先清楚表明这件事,至于届时会不会按就自由心证。
同时按赞跟分享不同,分享的确会影响到个人脸书内容的呈现,或许会让朋友觉得自己太为公司宣传的印象,变成一个分享家,进而忽略自己其他的生活贴文。而按赞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让自己和全公司都先成为铁粉,不失为一种基本盘计策。
外部且关系较近接下来我们需要从外部寻找资源来协助,或许我们的产品本身就具有相当专业的程度,但是一山还有一山高,高手藏于民间,这些专家们往往都在某些垂直型网站活跃着,由于他们对这类的产品太熟悉又太有经验,换句话说也就是KOL意见领袖。
但这样的贴文宣传模式会比较适合举办活动宣传使用,毕竟要到把其他网站的用户拉过来,直接在里面贴文不但会被认为是广告文,又似乎有点侵门踏户不近人情,若能有些奖品或礼物能提供给网友们使用,让网友们自主的来到粉丝团参与,则相对较为自然合理。
在3C垂直网站贴3C类的官方脸书活动,在母婴垂直网站贴亲子相关产品的官方脸书活动,在美食垂直网站贴餐饮类产品的官方脸书活动,不但合情合理,也相当符合该族群的需求,帮用户谋福利,三方皆大欢喜。
另外一个千万不能错过的就是BBS电子布告栏,此处汇聚了大量的乡民,俨如一个小社会,尤其各种分类的讨论区内容的精彩度与专业度更让人眼界大开,在这里贴文更必须谨慎,不能贴错区,因此建议要先看一下各版的版规,有的不允许商业活动就千万不要挑战人家底线,以免坏了品牌形象。
外部但关系较远
要跟陌生人攀谈通常是很困难的事,除非我们天生就是业务或是公关类型的人格特质,长袖善舞,在这个部分要谈的技巧就必须要有主动接触的勇气,因此我把他归类在外部且关系较远,需要陌生开发的能力。
平时我们的粉丝团都很努力的在介绍自己的产品,但其实外部还有很多中小粉丝团也许对于这类型的产品早有密集的讨论,所谓借力使力,运用外部的粉丝团来帮忙导流,其实会更有向心力。
外部粉团为什么会帮助我们?原因不外以下三个:一、外部粉团能被官方粉团重视,是种荣耀;二、外部粉团的粉丝有机会获得特别的产品;三、外部粉团能透过建立此管道获得更多的直接互动机会。
我们很难想像粉丝们到底喜欢什么,是因为站在产品端位置的思考逻辑,倒过来想想,粉丝们其实有很多想法想提供,但无法找到正确的管道建议。在《狂粉是怎么炼成的》(注2)一书里曾提到铁粉们的力量,让可口可乐重新推出大浪汽水(Surge)并且热卖,可见重视粉丝们的意见会比盲目地推出新产品还有效。
把外部粉团当做伙伴关系来经营,记得一定要先跟外部粉团沟通打招呼,获得他们的同意后一起加入协助宣传,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厂牌就显示出高高在上,召唤入宫的姿态,一但连外部粉团都得罪了,实在想不到谁还能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来帮助。
社群不等于行销,要帮社群做行销
社群是一个自己所拥有可控制的媒体,可以不受限的说自己想说的话,完整表达想法概念,不必仰赖传统大众媒体的传播管道,就能精准的跟主要族群做最直接的沟通。
一直以来我们在谈社群行销,好像把内容放到社群上之后,就会自动的推广行销,其实并不是这样。这个官方媒体有很多人喜欢,但碍于演算法和资讯过量超载,不见得每个人有机会关注到我们,造成了内容发表之后只有两趴的触及度,所以我们要想更多的方法帮社群的内容行销,才能收到延伸传递效果。
回到一开始谈到的“经营粉丝团”,经营社群的面向不只是提升粉丝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波段内容变成更有传播力的资讯,让粉丝愿意从一般粉变成铁粉,这些都需要用工具方法来协助。
粉丝团经营的好,对公司各部门都有加倍的效益,业务更好推广,行销更加省力,会员沟通顺畅,研发得到真实回馈,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何不立刻专心致力于“经营社群”?
注1:解聪文(2018)。数位时代的高效行销:让你投放准、集客快、转换高、品牌强,将行销力最大化的实战秘笈!。台北市:商周出版。
注2:Zoe Fraade-Blanar, Aaron Glazer(2017)。狂粉是怎样炼成的:成功推坑与造粉的社群行销学 。台北市:大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