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也越来越多,目前已有八百多万人,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难。今年疫情更加重了此状况。疫情是暂时的,而就业难是持续的。那么就业难的本质是什么?从客观来看,中国的经济尚未彻底实现转型升级,就业市场不足以支撑如此多的高质量群体。从主观来看,人与职场的三个不匹配加剧了就业难。具体来说,一是人才需求与市场供应不匹配,大家愿进大企业而不愿去小企业,忽视中国主流就业市场。二是就职意愿与企业供给不匹配,大家愿做办公室而不愿干业务,没有选择企业主流岗位。三是人员水平与岗位要求不匹配,人员看重知识学历而企业青睐能力素养,不符合企业主流要求。这样需求与供给的背离和错位,偏离了主流需求,由此造成很多企业招不到人,而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因此,从人职的三个匹配度入手,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难。
一、人才需求与市场供应不匹配,忽视中国主流就业市场
大学生普遍愿意进大企业或考公务员。而不愿意去规模小、待遇差的中小企业。忽视中国主流就业市场,这就造成大企业招聘人满为患,而中小企业门前冷落。市场供应与人员需求的错位,就造成了很多人,想去的企业去不了,不想去的企业有一大把。
1、大家普遍愿意考公务员,感觉其形象好,地位高,造成了公务员岗位一职难求。大家对优质大企业趋之若鹜,比如华为、BAT等互联网巨头、银行金融企业、垄断性国企、高端外企等。而这些企业基本上非985、211学生、非名校硕士生不要。大企业的高门槛决定了这只是小部分人的选择。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承担了80%的就业,是就业的主力军。因此,对大部分人来说,以中小企业为落脚点,择机跳槽大企业,是务实的选择。
2、选择中小企业,行业很重要,行业决定了人员未来的成败。选择了好行业,就能随着行业的发展而水涨船高,选择了不景气的夕阳行业就会前途渺茫。从趋势来说,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绿色能源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电动汽车、智能制造、互联网+、5G、新基建等行业前景一片大好。而传统的教育培训、卫生健康、文化旅游、专业咨询、高端服务等行业长盛不衰,人员越老越吃香。以上行业都是不错的选择。
3、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跟随有眼光有魄力的老板,与行业一同发展,与企业一起进步。中小企业人少事多、发展迅猛,这样人员的锻炼机会就多,成长也快,这是在大企业那些螺丝钉类型岗位的人员没法比的。幸运的话,选择的企业成为独角兽,实现员工持股和成功上市,跟随企业一起成长的人员,也会收获丰收的喜悦。
二、人员就职意愿与企业供给不匹配,没有选择企业主流岗位
很多求职者愿意做体面、干净的工作,而不愿干吃苦受累的工作。很多大学生选择坐办公室,想从事行政、人资、财务、文员、内勤等岗位;认为这样的工作形象好、环境好、工作轻松。而对那些吃苦受累、看人脸色的销售类、生产类、服务类等岗位嗤之以鼻。求职者没有选择企业的主流岗位。因此造成了文员类、财务类岗位招聘人员爆满;而销售类等所谓的差岗位乏人问津。大学生的这种选择对应聘入职和今后发展很不利,弊多利少。
1、加大了入职的难度。一个企业的岗位设置,业务类、技术类、操作类岗位占大多数,行政职能类岗位(如行政、人力资源、财务等)数量很少。很多中小企业,比如上百人的企业,职能部门人员差不多十人左右。大部分人员还是销售人员、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等。因此,选择职能类岗位,必然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入职竞争会非常激烈。
2、不利于今后的成长。销售岗位、技术岗位都是企业的关键性岗位,尤其是销售类岗位,更是企业的发动机,世界500强的老总绝大多数都有过销售经历。反观中小企业职能类岗位,诸如文员、助理、内勤等,个人技能增长慢、职务晋升慢,很容易面临35岁危机。有些家族企业,如出纳、会计等职位,往上升迁几乎不可能,因为老板娘就是财务一把手。
3、岗位容易被替代。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岗位正逐步被机器替代。销售类、技术类岗位由于任务千变万化,需要人员勤于思考,积极学习,被机器替代性小。而文员、出纳、内勤等岗位,工作程序性强、重复性多,被机器替代性很大,比如由于移动支付的发展,银行大量裁撤前台等岗位,甚至出现无人银行。而高速公路普及ETC,被裁减的收费人员,工作多年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今后的人生道路会很艰难。
三、人员水平与岗位要求不匹配,不符合企业的主流要求
企业需要能力素养兼备、有才有德的人才;而很多求职者眼高手低、能力素养不足。大学生普遍认为学历、知识很重要,并特意用考研考证来强化,这些固然重要。但企业更看重人员的潜能发展和素养道德,比如责任心、团队合作、学习能力等。人员水平与岗位要求不匹配,不符合企业主流要求,就导致了企业招不到合格员工,而不合格人员大把抓。而如果没有合适人选,企业宁可空着也不招,因为招到不合适的人员比不招更可怕。
1、职业素养影响企业发展,现在一些人心态不成熟,职业素养差,入职后随意跳槽,招呼不打就走人;对工作斤斤计较,加班一多,或稍受批评就撂挑子;上班聊天游戏也不鲜见,而一些道德差的人甚至吃里扒外,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这些职业素养差的人破坏了企业风气,影响了企业发展。这些人即使才高八斗、哈佛耶鲁毕业,企业也会敬而远之。
2、职业素养道德很难培养。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短时间大幅提升,但人员素养道德很难短时间培养,甚至没法培养,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大学生对企业来说是个半成品,需要精心打造才能成为合格人才。因此,是否是可塑之才,是否有发展潜力,是否值得信任就非常重要。诚信可靠,勇担责任,不为工作设限的人就是领导眼中难得的好人才。
3、素养提升与能力开发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修炼,大学生平时就需要刻意强化。比如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多去兼职实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勤于动脑,养成深度思考举一反三的习惯;坚持锻炼身体,提升坚韧、抗压和抗逆境精神。平时规范言行,自律、勤奋、守信、勇于负责,积极主动、吃苦耐劳等,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意识的修炼个人素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打造自己的口碑和个人品牌。
综上所述,偏离主流需求、人职不匹配、需求与供给错位是就业难的内部因素。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除了社会各方面努力外,更需要大学生积极调整心态、转变观念,大企业进不去,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选择企业核心岗位。提升个人能力和品德素养,踏实肯干,勇于担责。做到这些,好工作就会随之而来,个人发展也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