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上午,华侨中学的林惠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让人大开眼界的建模课。她上课的内容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很多老师都用这节课来建模,有用纸片来模拟制作泌尿系统;有用超轻粘土模拟制作泌尿系统;有用塑料漏斗、豆子、红枣等来模拟尿的形成过程。而林惠芳老师的这节建模课,跟她们又不一样,她具有很大的创新。
她的奇思妙想、敬业精神、教学理念,都让我很欣赏!
她用矿泉水瓶的上部和袜子组合来模拟肾小囊;用红色纱网旋转变短变粗来模拟肾小球;用软管来模拟肾小管;更大的纱网来模拟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此处是由小动脉分支为毛细血管,再由毛细血管汇聚为小静脉,血管发生了变化,于是为了和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球相区分,惠芳老师把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一半染成红色,一般染成蓝色。染时还花费了较多的脑力和精力才能染得如此好,就像教具一样。将做好的模型贴在画板上展示,最后通过再学习进行修正。
在建模前,带着学生通过图片、《课课练》中的要点提示,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结构。 然后引导学生用这些材料来构建泌尿系统的模型,并让学生在学案上画出泌尿系统中血路和尿路的来去,并推测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尿液与血液有没有关系?
让我特别佩服的是,这个自制教具在两年前就制作出来了,只是当时是教师展示实验,而今年制作了更多组教具,变为分组实验。惠芳老师的思路是将平面图变立体模型;利用血液知识复习来理清血路和尿路;通过构建泌尿系统的结构,有利于在下节课中揭示出有这样的结构才会有这样的功能。并在模型中表示出肾小球和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这两处的毛细血管有不同,通过这样的铺垫,为下节课分析尿液怎样形成设下伏笔。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如何通过过滤和重吸收来形成尿液,通过这节课的铺垫,下节课再学习尿的形成时,这个知识点就不再是重难点了,学生会很容易理解。
听完课后,老师们都很钦佩惠芳老师的建模,给本节课以高度评价。只是在本节课中,通过患脑癌孩子给妈妈捐肾来导入,感觉不太好,气氛比较沉重。课堂中给孩子表达和思考的时间偏少。
按这样的节奏上课,这节课要用到两节半的时间。但惠芳老师认为这样的课堂会很好玩、很有趣,学生会很喜欢,喜欢了也才有兴趣,虽然我们的课时会不够。但是,如果我们的孩子喜欢了这门课,学会了这门课的学习方法,那后面的学习应该会变得比较轻松、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