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情绪,没有情绪,那不成了个石头人?情绪使人的形象鲜活。人与人在喜怒哀乐方面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情绪,而是情绪的大小以及展现形式。有的人把情绪都写在脸上,让全世界都知道,有的人却看起来对一切都风轻云淡。
看起来对一切都风轻云淡的人还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真的风轻云淡的,一种是装的风轻云淡的,很明显,两者有本质的不同,不过,却没有对错之分,因为情绪的收与放各有好坏。比如,情绪波动小的人可以免受情绪起伏的颠簸,保持内心的平静,这些人往往有个强大的内心,因为大部分事情他们没那么care,不care也就不会摧毁他们,就像庄子的妻子去世,他反而鼓盆而歌,生死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情绪波动大的人更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有感而发,更能体会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多姿多彩。选择将情绪收敛,将外表显示的更加冷静、让人信任;选择将情绪外放,让人感觉更加真实、亲近,所以自己怎样舒服,怎样做就好。
如此来看,人与人的情绪波动大小以及展现形式确实存在差异,然而差异不仅存在于此,也在于情绪的来源。你和我可以因为不同的事产生同一种情绪,也可以因为同一件事产生不同的情绪,更可以因为同一件事产生同样的情绪,然而产生这个情绪的原因不同。比如我们都扶起了一个跌倒的老人,我因为满足了自己的精神需求而开心,你因为满足了自己的精神需求并且老人没有讹你而开心。这两个原因不同,就像白马非马,包含关系并不是等价关系。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虽然最后庄子巧妙地辩驳了惠子,然而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他就是不会知道鱼是否快乐。
所以有些时候,别人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不明白。不能理解别人的情绪是很平常的事情,理解错了更是常态,如果真的难理解,不去理解不就好了吗?我想起中学语文试卷那18分的阅读理解,你真的能完全感受到作者的情绪么?绝不可能!什么蓝色的窗帘表示忧郁?胡说八道!人家家窗帘就是蓝的而已。你若能揣摩个百分之六七十,就很厉害了。
前面说了那么多,那么情绪到底是什么?不仅是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还有很多很多。我也没权利给情绪下个完整的定义,然而我知道一些情绪的性质。通过这些性质,我们可以模糊而大致地去刻画情绪这个东西。
首先,我想说,情绪由什么影响呢?大部分来源于你身边的事物吧,你只花100块就买到了个苹果新款,一定开心的要死,你脑抽花了100块买了颗新款苹果,一定懊悔不已。所以,情绪大部分被你身边的事物直接影响。那么你身边的事物是如何影响你的情绪的呢?是以什么作为评判标准?我想,是你自身对事物的看法,你自己评判了一切,决定了你自己的情绪。
其次,要说的是,情绪可以给人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一个人用不同的心情去做同一件事,结果会产生一些差别,不过这个差别可能并不会特别大。比如一个优等生去考试,开心的时候发挥得好,能考100分,心烦地考试可能只有98分,可人家还是满绩。
那么,人的情绪与人的关系就很明朗了,人可以完全决定自己的情绪,而情绪可以部分的反作用于人。所以,人的地位一定是高于人的情绪的。这个地位并不是因为人包含人的情绪而决定的,决定的原因在于刚才所说的“完全”与“部分”。我认为,包含关系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我认为人的思想的地位是高于人的。就好像如果我对你说,我要送你一匹汗血宝马,你的高兴程度一定大于我说,我要送你一匹马。所以,你的情绪只是个比你段位低的小卒,它可以为你所用,也可以没完没了地偷袭你,但若真的被它偷袭成功,就此命丧九泉,倒也真的算得上失败。
刚才说完人与人情绪的差异,其实同一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情绪也在连续地发生变化。大部分人在小时候情绪波动更大,坦言而讲就是因为没见过世面。小时候会因为有一节课不用上而高兴,其实有什么高兴的呢?因为之后还是得补回来,早学晚学而已,这不和朝三暮四的猴子一样吗?早吃晚吃罢了。长大后,情绪变得复杂起来。第一,我们不会因为小时候的某些原因而发生情绪,因为见识的多了,因为知道发脾气没用了,因为在乎的不一样了,原因有很多;第二,我们情绪的表达开始有了限制,不是想表达什么就能表达什么,我们要考虑的东西增加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尝试改变自己的情绪了。
如何改变自己的情绪?这是我今天最想说的。我们不能怕情绪不好,更不能任其随心所欲。有人会推荐一些减压方式,比如听音乐,比如运动,这些东西确实有用,如果你心情真的特别特别不好,我建议赶紧去打球,或者无间断地跑个一万米,运动是很有效果的,我亲身尝试的结果。
还有一种不道德的减压方式,也是我长大后才发觉管用的方法,就是在你遇到困境的时候,看看那些比你更惨的人。这个事在我小时候根本不管用,但是在我长大后却开始这么干了。一开始我觉得自己不太道德、不太善良,可是后来一想,我也没做什么不利于别人的事情。可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变化,我对别人比我更惨这件事情有了不同的看法呢?我想了很久,才得出了答案。
小时候听到别人很惨的事迹,我反而会替他们不开心,而现在却鲜少有这种感觉,是因为现在明白了,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太多的无奈,你有,我有,他也有,我们都有,所以苦难的可怕感降低了,感觉也就变少了,我们学会了接受。我们不把一点小事看成大苦难了。我们不仅能够自己承受,还能自己做出积极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能想办法让自己自娱自乐,有时也就无暇顾忌别人了。其实,这个世界上会有什么大的苦难呢,大不了命一条,任君取。
然而我觉得以上方法虽说能得到一时的愉悦,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影响我们的根源。一次好了,下一次还是会影响我们。所以,我们要学会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我们能怎么做呢?
刚才说到,人的情绪可以完全由自身对事物的看法决定,那么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做法。假设事件A能带给你快乐,而A带给你快乐的原因是原因C。那么只要触发原因C,你就可以快乐。假设触发原因C需要条件B,你只需要将自己对B的看法变成积极的,就可以一直循环于快乐地完成B,触发C,快乐地达到事件A,再去完成B。
比如休息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休息带给你快乐的原因是你已经完成了工作,理所应当地玩乐的愉悦感。那么完成了工作就是一个条件,你只需要认为完成工作这个过程是快乐的,就可以得到好的情绪。
当然,这个例子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成立,而且每个人有很多很多的循环,每个循环都可以有很多很多的条件,我们也可以在不同的循环事件上同时达到快乐,这样快乐是加倍的。不过有一种“偷懒行为”是不可取的,就是既然A能带给我们快乐,就不停地做A,在C并没有达成的情况下依然去做A,这样A的快乐一定会失效的。比如你一直休息,工作就不会被完成,这样休息的时候是负罪的,快乐会逐渐减少,甚至减成负数,也就是起反面效果。
然而,人是不可能永远保持很好的情绪的。但能在有限的情况下让自己活得更开心,这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情绪只是我们的小卒子,可别怕他,也别因为他,坏了自己的事。即使不能指挥它上场作战,也要管理它,收服它,做一个勇敢的,能真正控制自己的自由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