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初中篇(上)
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人的一生也是如此。解决了一个阶段的问题,一个新问题又出现了。但就是在这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曲折道路上,人生的意义得以提升。我女儿通过小学阶段的努力,上了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同时又意味着学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记得孩子进校报到时,校门口宣传栏里张贴着近20位学生的高考录取光荣榜,非常醒目,有清华北大、香港大学、复旦、中科大等名校。我们几位熟识的家长还开玩笑地说,照这么看,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啰,兴许将来榜上也有咱孩子呢!说归说,但每个人其实都真切地感到了未来竞争的压力。是啊,原来只是片区小学同学间的竞争,现在可是全市优秀学生的竞争啊!从小学的两三门功课一下子跨到初中的十来门功课,孩子能够顺利地过渡,能够较快地适应吗?也许每个家长心里都打着鼓。
面对这种形势,我曾经焦虑过,也曾经盲从过。记得有次参加一个机构组织的关于如何提高学生成绩的家长会,这是 一次主要售卖有关学习秘诀的书和光盘的活动,宣传者演讲当然很精彩,带着疑虑和急切,我咬了咬牙,300元买了一套。结果回来给孩子放第一次,她就发现里面老师读错了字,放第二次,老师讲错了一个知识点。吓得我再也不敢让孩子看了,还是老老实实地上好学校的课,紧跟老师的脚步吧。其实学习哪有什么捷径,只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琢磨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踏实勤奋,一步一个脚印,学习成绩差不到哪里!
一、激发学习动力,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心理学里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孩子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进入到下一个发展区。我女儿比较适应激励教育,刚入学时,我鼓励她竞选班干部,希望她更好地发展自己。由于在小学是学习委员,所以她认为还是比较适合竞选这个职位。记得她的竞选词里有这样的几句:“虽然我个头不高,嗓门也不大,但成绩要靠事实说话,我愿意以身作则,带领大家一起进步!”
有了积极的学习动力,她处处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老师说上课数她专注,坐得笔直,笔记一丝不苟,作业也写得整洁准确。女儿曾经说,老师在讲重点、难点问题时都会有语言提示或语调暗示,这时候她都会聚精会神听讲,在书上勾画或记笔记,有时记不下来,干脆专心听讲,用心领会,课下再按照所学的思路默写下来,这样记忆会很深刻。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不必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记下来,或者也不必只埋头抄老师的板书或投影内容,而忽视了跟上老师的思路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为积极思维才是关键!
女儿最喜欢听数学课,老师也讲得有活力,有时会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题目,女儿非常享受苦思冥想后顿悟的那种感觉,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更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动力,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要求孩子们自己总结重点难点,把分散的知识点串联成有机的整体,熟记于心。无论学习文科理科课程,这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另外,我还给孩子准备了纠错本,把平时作业、小测验做错的题目都集中在一个本上,标明做错的原因(是概念不清、理解题意有偏差还是纯属计算错误),最后写出正确答案。等到期中期末前把课堂笔记、单元总结和纠错本拿出来复习,强化巩固,结果自然事半功倍。
假期里除了有几天带女儿出去旅游、参加一个舞蹈短期培训班外,其他时间我们都固定安排,就像平时上课一样。我帮助她制定学习计划,除了每天早晨固定时间锻炼,晚上读书外,我们还制定了课程表,规定每门课学习时间,文理科搭配开,中间有10分钟稍事休息,这样精神相对集中,又缓解了疲倦感,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正确看待竞争,树立自信,使优秀成为习惯。
再优秀的学生,置身于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当中,都会有压力的。那么家长就要适时地疏导,让孩子知道学习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对学习一直充满激情,而不是只为争名次、满足虚荣心而学。记得初一下学期期中刚考完试,春光明媚,孩子出了校门却紧锁眉头,面露懊悔之色,说有一道题做错了。我什么都没回答,拉着孩子信步来到附近的公园里,让她嗅嗅青草的清香,赏赏海棠花的倩影,等她情绪好转一点,我才拍拍她肩膀说: “孩子,学习固然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开始跑在前面的不一定就能胜利,谁能克服困难坚持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还记得你读过的《鲁滨逊漂流记》里那句名言吗?当我们遇到坏事时,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包含的好事。”这是女儿很喜欢的一篇小说,她很快说出了另外一句“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我笑了,“我们现在远远谈不上最不幸的处境,但我们一定要找到其中积极的因素哦。”她说,“嗯,人不能两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现在知道问题在哪儿,以后就不会再犯同类错误了。”我宽慰道,“对啊,小失误在所难免,也许能从中得到启发,进步更快呢!”孩子的眉头舒展了,又充满信心地投入下一步学习中(其实成绩出来后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糟糕,总成绩在班里排名还是靠前的)。中国的学生真的很辛苦,国外的学生上了高中才开始发功,而我们的孩子已经跑得气喘吁吁,怎样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提高认识,增长才智,重新开始第二次呼吸,需要借助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力量和智慧。
我们家有个惯例,每个月召开家庭会议,汇报各自的工作学习,谈谈自己的想法。有一次,女儿要求提前开会,我们知道有问题了。原来是因为她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班里有三个成绩也很好的男孩子不太服气,就商量好联合起来“打败”她。在成人看来这是多么有趣的竞争啊,可是在孩子看来,那就是一个不小的包袱,需要我们家长帮助她减压。她爸开玩笑地说“男孩子欺负女孩子,算什么本事。我们要瓦解他们的军心,只要超过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位就算赢了。”我说“有人和我们比,说明我们有实力。不过我们要更多和自己比,自己进步了,长知识了,就是胜利了。”孩子长呼了一口气,舒心地笑了。
同时我们也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周围人的关注和评价,亲朋好友都知道女儿学习好,常常见面时问她分数排名之类的问题,问的多了,她有些不高兴,我就开导她“大家问你是关心你,难道不闻不问就好吗?他们也有可能是随便问问,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以后大家再问起来你就说还行”。不再刻意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生活学习中就不会感觉那么有压力,就可能获得一种平和与快乐,就可以更坚定、自信地面对自己。
女儿有个习惯,她常常在铅笔盒里、书房墙上写小字条鼓励自己:“1.01的365次方等于37.78343433289 大于1”, “每天进步一点点”,“要想有更大的突破,必须舍得改变”及海明威的名言“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等等,以此来激励自己,树立信心,使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三、寻找榜样力量,注重同侪骈进
孩子上了初中,渐渐进入青春期,我们家长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即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埃里克森关于人生道路的八个危机之五(12岁到18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即探索“我是谁”的问题。孩子以什么人为榜样,和什么样的同伴为伍,会决定她今后的人生走向。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表明,青少年同伴等微观系统间有较强的支持性关系,青少年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这和我们的名篇《劝学》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强调文化环境、学习氛围对人的影响。如果同伴群体不重视学业,无形中会拖后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尽管父母、教师做出最大努力,他们也不会有最优的学业成绩。我们曾就是否继续上奥数班的问题展开过讨论,如精力是否充足,难度能否跟上等,最后商量一致同意继续上。和优秀的孩子为伍,无形中树立了学习的标杆,加强了自我提升,他们一路互相激励竞争,建立终身的友谊,甚至我们家长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我还非常注重给孩子寻找女孩子自强不息的例子,比如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却在舞台上绽放精彩的邰丽华,那首美丽动人的《丁香花》的故事“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就这样匆匆地走来,留给我一生牵挂。”(网络歌手唐磊为一个生患绝症但顽强乐观的小姑娘写的当年广为传唱的一首歌。)还有我们认识的一位当年以山西省状元身份进入北大的学姐,让女儿树立一个信念:女孩子一样能成才!女儿初二时我特意领她参观了清华北大校园,当时是国庆节,校园里、湖畔边,随处可遇埋头读书的身影,图书馆、自习室里也是座无虚席,给我们以深深的震撼。女儿更偏爱北大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对未名湖、博雅塔充满了无限向往。也许那时起,上北大的梦想就在她心中生根发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