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在看综艺节目《大咖一日行》,主持人鲁豫,跟拍一些名人的一天,在这种类似于直播的方式中,让普通人近距离感受名人的生活。不同于直播的是,后面会有鲁豫与名人的对话,一些更深度的话题会被提出来讨论。
看到孟非那一期,有一个小细节吸引了我。孟非说他在做《南京零距离》节目的时候,每天要写一千字的评论,总共写了九年,中间几乎没有间断。鲁豫帮他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年三十万字,九年总共是二百七十万字,一个很惊人的数字。
孟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励志的典范,曾经当过印刷工、搬运工、送水工的他,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电视台,从最底层的杂工到摄像到记者到新闻主播,再到红遍全国的主持人,堪称人生逆袭的榜样。
这其中肯定有很多因素,促使他不断前进,可能有人归结他勤奋努力,可能有人认为他运气上佳,可能有人以为伯乐赏识,但我觉得这九年如一日的两百七十万字的写作,对他以后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起到过重要作用,至少比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大。
想必他也有过焦虑不安,有过提笔无言,有过放弃的冲动,但是对写作的热爱让他坚持下来。他说读书的时候其他科目都很烂,只有作文曾经得过一等奖,是深藏心底的骄傲。
坚持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坚持而坚持多半坚持不下去,只有因热爱而坚持,才能抵挡庸碌生活的平凡,才能无视别人的恶意和嘲笑,才能享受坚守过程的快乐。
2.
曾经有一个青年写作爱好者到贾平凹家里,请教怎样才能成为作家,当时贾平凹还只是小有名气。贾平凹没有说话,而是将他带到卧室,从角落里拉出一捆四尺高的稿纸,全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贾对青年说,你且写这么多再看。
这是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鸡汤小故事,真假难辨。后来看到贾平凹自己写的一篇文章《贾平凹13年写作成名之路》,里面描述了他曾经暗无天日玩命的写作:坐着写地久了生了痔疮,那就趴着写;媳妇坐月子,他一边烤尿布一边写。
虽然小故事可能是编的,但我倾向于相信那些稿纸是真的。要不然何以解释他在六平米的逼仄房子里依然甘之若饴?要不然何以解释他在无数退稿信后还能继续写作?
这段拼命的岁月,磨练了他的心性,为他的写作之路奠定了基础,从此他从商洛走向西安再走向全国,最终问鼎“茅盾文学奖”,跻身一流作家行列。
贾平凹并没有去追寻坚持的意义,因为写作是他热爱的事情。他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下去,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写下去,看到自己写的文字变成铅印,他会感到由衷的快乐。在那个六平米的斗室中埋头苦写的他,当时也并不会知道有一天会站在中国文学最高领奖台上,他只是热爱写作。
3.
当然,以上有贩卖鸡汤的嫌疑。因为,是一个人最后的成功才会赋予曾经的坚持以意义,但身处当时的境况,未来会以迷雾重重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根本无从知道坚持是不是有意义。更多的人可能坚持了,却失败了,所以未见诸报端。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坚持这件事,可能也只对成功者有意义。
那么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成败未卜的坚持中,作为理性人,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弃坚持呢?
一方面,对于你喜欢的事情,坚持可以让你在过程中得到愉悦,虽然世界是结果导向,但并不妨碍你享受过程,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过程中的享受已是最大的奖赏。
和菜头说,和他同一时期活跃于中文互联网的写作者中,文笔比他好的多若星河,但那些人大多没有坚持下来,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但他坚持着写了十几年。到现在写作并没有成为和菜头的主业,因为他所有的文字都是免费公开在网上,但依然不影响读者对他文字的喜欢。一个可以佐证的事实是,他微信公众号最多的一篇打赏有几万块。而他最初的动机只是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说的过程中,他感到畅快,如此而已。
其次,哪怕坚持没达到你预定的目标,但是很有可能会产生意外的惊喜。孟非坚持写了这么多,虽然没有成为作家,但三千多天的坚持无疑锻炼了他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直观的表现就是他幽默而睿智的风格,而这正是他在《非诚勿扰》爆红的原因。用一句鸡汤来说就是:你所有的坚持都不会白费。
找到你热爱的领域,写作也好,绘画也罢,总之,坚持下去,时间会给你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