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婆婆告诉我,村里在做戏。
所谓的“做戏”,就是有戏班子在村里演上几出戏。
不知道什么时候传出来的习俗,我们村里总有好事者,当然这些人也都是在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在合适的时机,便兴致勃勃地去村子附近的私企,经营者处筹款,再请来戏班子演戏。当然,请的都是来自民间的业余演出队,而且基本是土生土长的,戏台就搭在晒谷场、空旷处,现在村里条件好了,有一个专门的广场,要供搭台的。这个戏班演的大多都是传唱百年,久演不衰的地方戏----锡剧。
演的人乐此不疲,看的人津津有味,真可谓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能得以传承,肯定是有相当的群众基础的。
我们村上就有好几位业余演员,他们穿上戏服,就模有样地开始演戏了,我第一次看他们在舞台上唱念做打时,看到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孔,当时,真的大吃一惊。
我婆婆告诉我,这次请来的主角是徐银娣,她本来是在省内某锡剧团当专业演员的,由于种种原因,锡剧渐渐式微,她回家乡了,但还是喜欢演戏,由于我们月城镇号称小戏之乡,锡剧在本地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她回来后,一呼百应,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培养了一批锡剧人才,由她导演、主演,真的跟专业剧团不相上下的。
正好是端午小长假,我也就兴致勃勃的去观看了。
还没到广场,很远就能听到冬冬地锣鼓响。远远地舞台上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一闪烁,舞台下,整齐地排放在塑料凳子,我的婆婆早已端坐在看戏的人群中间,伸长脖子,聚精会神地看起来了。
那天戏好不热闹,观众席上,时而掌声四起,时而喝彩不断。
我定神四面看,坐在凳子上的大多数是老年人,也有少数年轻人,但大多数也是远远的,在外场看个热闹,我也就没有挤过去要坐下来。
现在的舞台也用上了电子设备,灯光闪闪,除了舞台正中间的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幕,把演员原来演戏的现场转播,舞台两旁还有提词器,演员的台词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听不懂锡剧的人,也一目了然。
正是今非昔比了,这现代化的舞台效果,气势恢宏,场面可谓美轮美奂了。
终于,走出一个小旦还是青衣来,咿咿呀呀的唱着,听周围的人说,这就是主角徐银娣。果然,主角不愧是专业演员,在戏剧比赛中得过“金奖”的。
只见她动作规整,字正腔圆,更有惊艳的嗓音,可以说,她的每一嗓子,都带来了美的享受。
徐银娣高超的演唱功底,不断赢得场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我站在那里,仔细打量着她,虽然化着浓浓的妆,也难掩眼的皱纹,年龄也应该不小了。
舞台上弥漫着爱恨情仇,精彩的情节,让观众们如痴如醉。
回望灯光中的舞台,真像鲁.讯先生中《社戏》中所写:“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鲁.讯先生说:“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值得欣慰的是,民间艺术文化在我们这里在光大,在传承着,我们村上年年都要筹款做几回呢。
但是,看着舞台上影影瞳瞳的戏剧人物,我的心为什么,还是很沉重,身体也似乎有说不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