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翻开这本书的,因为早就知道它在指导阅读方面的地位,所以不得不慎重,以至于在初入手后迟迟未读,只为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再开始,近来被生活中的琐事搅的有些烦躁,想借阅读清心,故想起此书,才每晚沐浴焚香后拜读,也不敢囫囵,每每小心谨慎逐字逐句,进度自然也就慢了。
此篇文章为读书笔记,自然应该如实记录读书的所感所悟,不过请原谅,我并未通读全书,不是偷懒耍滑,实在是不能苟同书中的一些观点,没有全部读完的欲望了。虽然如此,书中大半内容也已经读过,不影响感悟。
粗暴结论省时版
此书作者希望每个阅读者都能够学会一整套所谓的伟大阅读方法,在我看来不仅费时费力,也不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同时作者不能忍受把阅读当做娱乐消遣的活动,一定要让阅读产生作用——提高自己。这不就是我们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老师教学吗?带领你分析文章,总结中心思想,归纳段落大意,课后还要自己问自己:文章作者为什么要在第X段写了“XXXX”这句话?这句话对整篇文章起到什么作用?拜托,阅读,并不一定要学会什么,即使是有意识地学习,也应该张弛有度,不能全当重点课文分析并背诵吧。
抽丝剥茧分析版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其中大篇幅讨论的是分析阅读。作者认为分析阅读的技巧建立在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的基础上,当你通过检视阅读筛选出一些好书后,就可以开始尝试分析阅读了,那么到底如何进行分析阅读呢?作者也在第十一章进行了分析阅读的规则总结(之前几章也分别讨论了如下规则):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汇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此处我之所以照搬作者提出的所有关于分析阅读的规则,是为了让您逐条阅读后,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同时也能大体了解本书作者的主要观点,可以说这15条规则就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其余或有不同的主张,也都是在这个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延展开来。可以看出,这些分析阅读的规则之繁复,绝不是一般人所能驾驭。不得不提的是笔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特意留心画出这分散在全书前几章的15条规则,却不知作者早已将这些规则总结在了第十一章,可以说对读者贴心之至,也能从侧面看出作者对这些规则的重视。
那么以我个人的角度看,作者所提倡的阅读方式及方法是好的,如若真能像书中所言,每个人都有一定基础,懂得先检视筛选,然后仔细分析,最终形成主题的去阅读,那必定获益匪浅。可是要知道,如此复杂的分析阅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甚至于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有勇气去尝试(至少我是没胆试),就更别说能熟练的掌握了。而且作为中国人来说,我们从小接受的语文教育中的阅读理解,大抵就是本书作者所提出的这套思路,试问您现在还愿意读每篇文章的时候都归纳中心思想吗,或者总结段落大意,亦或是掐头去尾分三大段?
分析阅读没问题,好书值得我们去掰开了揉碎了反复咀嚼,但作者观点中明显流露出的对于把阅读当娱乐消遣的不屑,值得商榷,至少笔者认为并不妥当。读书说白了也就是一种行为,我们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了什么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读书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也可以通过读书愉悦身心,甚至仅仅为了打发时间,也并无不妥,毕竟个人的行为只要不累及他人,旁人无权干涉。
对于本书的论述方式笔者也觉有不妥之处,不知道是不是两个作者同为教育家的缘故,总觉得他们想穿越时空来教育你...为了方便说明,我以自己的理解,举个类似的例子:假设一本书的作者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开始解答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作者的观点所在),但偏偏此作者不擅长言简意赅,在论述时旁征博引,为了更好的论述自己的前一个问题,又提出了几个小问题(分论点),最后在罗嗦了一大堆后给出了一个或模糊或反问句式的答案。可以想象作为读者的我们,在看了一大段旁敲侧击的论据后,已然快忘了作者要论述的是什么了,这时候很突然地作者发问到:我说的不对吗?读到此处我已经有一种想打人的冲动了,而《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要教导我们的是:你如果不能在这些复杂的夹杂着反问句式的大段大段文字中找出作者的论点论据论证,那么你就不是个好读者。也就是说,此书作者的主张是,能成书的写作者大部分都要强于阅读者,至少在他所擅长的能成书的方面,否则你就没有阅读他写的书的必要,所以阅读者在感到困惑或者有不同观点时,首先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出问题,而不要去怀疑写作者的能力和观点。我试想可能和生活的时代和地区有关吧,作者那个时代可能出书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写作者对待书籍的态度也会更严谨一些,那么到了当今的中国,出版业可能为了盈利会炒作一些本身质量没有那么高的书籍,写作者也就无所谓严谨与否了,反正都是为了利益嘛。当然笔者并不了解中国的出版业,也不了解为什么一大堆烂书被捧到了天上,就不妄自评论了,您各位都是个中高人,必定眼明心亮。
正如开篇所述,《如何阅读一本书》乃是指导阅读方面的翘楚,也可称经久不衰的巨著了,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一定有过人之处,书中虽有笔者不认同的观点,那也是笔者愚见,不影响它仍然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其中对笔者最有教育意义的当属第五章中关于如何记读书笔记的部分,作者认为可采用的做笔记方法为:
(1)画底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
(4)在空白处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
结合着后面一段话,笔者认为可以成为一个好的读书笔记记法:
对已经习惯做笔记的人来说,书本前面的空白页通常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会保留这几页以盖上藏书印章。但是那不过表示了你在财务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而已。书签的空白页最好是用来记载你的思想。你读完一本书,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的索引后,再翻回前面的空白页,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用不着一页一页或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写(你已经在书后的空白页做过这件事了),试着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出来,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秩序。这个大纲是在测量你是否了解了全书,这跟藏书印章不同,却能表现出你在智力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
阅读,于我来说,或有目的,或漫无目的,或紧张刺激,或松弛慵懒,或如上高空揽月,或如下五洋捉鳖,并无定数,亦无定式。内心的愉悦是体会字里行间的美好,在阅读的过程中,如能感受到花草的清香、鸟儿的啼鸣,爱情的浓烈、亲情的绵长,时光的飞逝、生活的艰辛,佳人的美艳、奸佞的狠毒,甚至善恶美丑只是一瞬间,作者也不失为一个好作者,读者也可以自豪地说我读懂了,只因阅读,本身就是一件惬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