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起了小时候一件很丢人的事。
大概是5岁左右,每天和舅舅家的小表姐一起玩,她有很多火车盒剪成的带有很多图像的卡片,类似今天的孩子们收集的爆裂飞车、铠甲勇士之类的卡片。
那时候我特别羡慕她,她有哥哥经常送给她很多好看的火车盒卡片,我们一起拿着各自的卡片,放在地上用手在旁边拍,如果谁可以把卡片拍翻过去,谁就赢了。我基本每次都输,刚开始我还能忍着,输得多了,就哭着跑回了家。
有一次表哥送给表姐两张特别好看的卡片,我很想要,想得手心出汗。等游戏结束,趁表姐不注意,我偷着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拿回了家,藏在了被子底下。
还没来得及欣赏,表姐和表哥就打上了门,表姐哭着问我要卡片。我爸当时在做饭,一听说我偷了东西,气得忘了放下菜刀,拿着就进了屋,狠狠的臭骂了我一顿,差点踹我。
尽管我一百个不情愿,还是拿了出来还了回去。
那种因为偷拿了别人的东西,被人追到家里的感受,深深的刻在了我心里。
尽管我不懂那么多人生大道理,可我还是明白了一件事:别人的东西再好,都不能拿。因为只要拿了,总是会被发现,一旦发现,丢人的是自己!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每一步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有更深的体会。这些经历包括玩耍、交朋友、打架、抢玩具、做游戏、被嘲笑、被超越……
2
朋友家,老年得子。
6岁的小男孩,绝对的家庭核心,一家人围着他转,身体硬朗的爷爷奶奶更是把孩子宠上了天。
体重过重,不肯多走路,每天上下学必须骑车接送,多走几步就要让背着抱着。
外出游玩,只喝饮料坚决不肯喝白水。
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结果他因为体重过重跌倒了。
爸爸一个健步冲过去扶了起来,又是抱着亲吻,又是不停地道歉。孩子一边流泪,一边嘟囔着埋怨:“爸爸,都怪你,让我来,都怪你!”
爸爸也在自责:“是的,是爸爸错了,爸爸向你道歉。”
看着低三下四的爸爸,真想吼一句:你错个毛啊!明明是孩子要来一起玩的嘛。
这个小少爷,除了上下学基本不去楼下玩,每天自己一个人趴在阳台上,冲着楼下喊同伴的名字。
一开始小伙伴还去喊他下来玩,每次都被家里人各种原由拒绝:孩子要看书,太晚了,明天要上学,天气太热了。
其实,他们只是担心,楼下几个淘气小子,误伤了他们的宝贝孩子。
孩子们一起打闹,总不能每次都要大人伸长手,要么挡在身前,要么屁股后面紧跟着,随时准备出招,把来犯的小孩,绊倒在地。
既然无法阻止其他的小孩,那就把自家孩子保护起来。毕竟在家里,没有人会伤着他。
3
孩子从婴儿开始每一步的成长,都需要依靠外在的力量,他们一边接受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在内的帮助,一边自己努力成长适应外在环境,这个努力成长的过程就是在提升自己的能力。
小男孩的家人,倾尽全力帮他扫清了成长路上的一切障碍,让他尽可能的生活在充满了友善、舒服的环境中。
小男孩摔倒了,他会通过抱怨爸爸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认为导致他摔倒的是爸爸而不是他自己。因为爸爸的一个举动,孩子这个跤白摔了,他只顾上抱怨别人,并没有学会下次如何才能不摔跤。
这样长大的孩子,会逃避责任,逃避麻烦,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过度宠溺和保护,不让孩子去经历他应该经历的,已经让他们丧失了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的机会。
当他们一旦离开了“温室”,换了一个环境,就会变得不知道怎样跟想和他交往的同伴相处,也不知道怎样和社交能力低下的人来往。
因为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从来没有机会去体验如何解决因社交、游戏、打闹等带来的困境,面对真实的生活,他们会茫然无措,备受打击。
这个世界就是一方面在赐予,另一方面又在索取。
在家庭之外,没有人可以帮他们担负起所有的责任,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允许他们为所欲为。变换一个环境,受挫败是无法避免的。
4
当面对困境无法适应时,有的孩子会尽可能的切断与外在的联系,不去参与伙伴的游戏,自己玩自己的,不结交朋友独来独往;有的孩子表面上骄傲霸道,对同龄人的游戏表现出不屑一顾。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对于身边有些孤傲的人,没有人愿意主动去接近;而孤僻的人,大多又不愿意去接近其他人。这两类人其实都是孤独的,都是无法适应复杂的人际环境的人,也是需要关爱和引导的人。
每年暑假开学,都会有各种吐糟寝室奇葩同学的帖子,也有因为不适应学校的环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退学的大学生。
曾读过一篇心理咨询的案子。有个大一新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孩子去了两个月就跑回了家,怎么也不肯再去上学,待在家里打游戏、睡觉。愁眉不展的妈妈带着孩子去做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师在和妈妈交流中获知:妈妈是个全能型超人妈妈,孩子的事是她最关注的事,没有之一。多年来,在她的高压和独裁下,孩子表现得一直很听话,成绩很好,从来不出去玩,每天上学放学,回家就是写作业。
咨询师发现孩子不仅性格内向,还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面的一切充耳不闻,除了游戏,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大学生普遍喜欢的最新电子产品、郊游谈恋爱,他都觉得没意思。
至于上大学,他说大学里的每个人都很无聊,他不想被无聊的同学打扰,他需要独立的空间。
5
这个案子虽然有些极端,但每个人都是一点一点长大的,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需要的放手和引导比事无巨细的关注更重要。
从孩子第一次打哭了其他的小朋友开始,不管他懂不懂 ,一定要让他自己去,对着被打的小朋友说对不起。而不要像大多老人一样,孩子打人了,要么把自己孩子隔离起来,不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要么赶紧拿出零食、玩具代替打人的孩子去贿赂被打的孩子。
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尽可能交由孩子自己去处理(前提是安全),几岁的孩子,他们的相处,有他们自己的模式,前一秒钟还打得哭天抹泪,没过两分钟,又玩在了一起。第一次遇到了不知道怎么解决,第二次一定能学会如何处理。
爱孩子,就是放开手,给孩子犯错的机会,给他能力提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