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目】《如何才能不焦虑?》
【课程领拆】王志凤(嘟嘟)
【上课时间】2018年5月31
R-阅读
一、焦虑的源头
焦虑公式:关切+威胁=焦虑
关切是指对人或事的在意。如果对自己来说没有意义,或者有其他好的备选项,那就指望就不会那么多,也就不会焦虑。
威胁可能是致命的或非致命的,当你意识到了它的存在,就会让你感到恐惧。
焦虑的源头——恐惧!
- 对资源不足的恐惧
- 对未知的恐惧
- 对拒绝/否定的恐惧
二、如何减少或消除消极焦虑
二种重要的方法,用于应对所有的人际关系:
- 沟通:无论对象是谁,在沟通时尽可能达到清楚、简练、重点清晰(就像是生死存亡的关键事件),不要模棱两可,不留下误解的空间。
以第一人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任何适合的地方都不忘记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是如此深爱/看重/感激。
- 边界:设置无可挑剔的边界。让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明白,你不会控制他们,而是愿意控制自己来回应他们——自己可能的行为或反应,而不是强行要求对方要做到自己希望的。
三、远离焦虑的系统办法
暴露与反应阻断治疗——将患者暴露于其最为担心的事物面前,但不允许其做出回避或逃跑反应。
习惯它,恐惧反应就慢慢消失了。
I-理解
焦虑公式:关切+威胁=焦虑,是这绝佳的总结。
我们担心自己关切的事情没有按自己设想的那样推进或呈现结果,所以我们恐惧。
至于愿望与结果之间的差异,有可能是资源不足造成;也有可能是自己对未知的情况无从判断,所以无法控制一个确定的结果;有可能是我们觉得自己努力了,却得到了自己根本不愿意接受的结果——被拒绝或否定了。
总结起来,其实是我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我们希望自己得到确定性,但可能出现失控,或无从控制的局面,所以我们恐惧,所以我们焦虑。
在应对人际关系时,沟通时就要把话说清楚、避免模棱两可——清楚、简练、重点清晰;另外就是要设置自己的边界,不是妄图控制别人来适应自己,而是对方明白自己的边界是什么。这让人想到了尹航欧巴讲的“上下限”边界理论,我们要尽可能去做那些下限有限并可预期,则上限无限的事。
对于那些让自己焦虑的场景,尽可能地将自己暴露在自己害怕的场景中,不去逃避,习惯它并形成反应阻断。假想在那些场景中可能发生的情形,以及自己的应对策略,将无准备变成有准备。
A-联系实际与应用
一、回想自己经历过的让自己焦虑的事情,按这样的格式分析:
- 我所关心的东西:孩子健康成长与自主意识的形成。
- 我觉察到的威胁:自己的空余时间有限,很难做到多陪伴,有耐心地引导。老人更多地陪伴孩子,但更多时候选择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代替孩子决定、安排。内心非常害怕孩子变成让无独立自主能力、无分辨能力的人。
二、回想你最近和谁的关系比较紧张,他是否侵犯了你的界限,让你觉得有焦虑?如果不考虑后果,你最想对他说出什么话?——思考自己应该怎么与他明确沟通并确立边界。
因为BOSS的原因,
设想一个自己害怕的情景,做提前预演,写出三个想像中现场会发生的事情。
最近我们的TEDx在寻找演讲候选人,自己担心在与他们沟通的时候可能会发生让自己尴尬的场面:
对方可能会问我,我没有演讲能力,如何做好一个TEDx Speach Coach。
—>学习并掌握TEDx演讲范式,表现出自己是了解TEDx演讲的专业人士。在沟通过程种,如果对方是一个自认为擅长演讲的人,但其模式并不符合TEDx的要求,但他不愿意按要求调整,认为会影响自己的演讲。
—>让他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且与他的演讲内容相似的TEDx演讲,先进行标准和模式的输入。我可能没有深度挖掘演讲候选人的闪光点。
—>可能需要和演讲人多谈几轮,了解他们的故事,然后才能选择更好的角度及故事素材。
【作 业】
花一些时间安静地坐下来,想一想你所喜欢的那些生活片段。拿出五张白纸,在每一张的上方写下你最喜欢的一个片段。认真回味这些片段,想一想最让你开心的到底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想清楚之后,列出与这些美好时刻相关联的你的个人特质/品质。如,正是因为我的…,,…·这一时刻才会变得如此美好。
- 私下完成,不公开了。
附:
刚好看到隔壁一位伙伴写了《正念的奇迹》的读后,几个小故事,一则是关于举手之劳惠及他人;另一则是关注自己当下所做之事,与它融为一体。二个小故事,都是关于正念能带来美好的生活反馈,不管是当下,还是在未来。幸福的反馈多了,焦虑自然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