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老师讲道:“用正奇分兵的分战法去看,好多仗我们就看懂了。我们用韩信的背水一战来讲解分战法。韩信以三万兵力,要去攻打二十万兵力的赵军。《孙子兵法》不是说以多胜少嘛,为什么二十万人会被三万人灭了呢?它的原因就在于“以正合,以奇胜”的分战法。第一阶段:奇正分兵。韩信是正奇分兵怎么分的?一正两奇,一支部队上来合战,然后两支预备队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一支在河边的,是赵军看得见的,还有一支没人知道,两千人不知道现在埋伏在哪。”
背水一战这个案例,让我对「以正合,以奇胜」的理解更深刻了,战斗一共分为三个阶段,①正奇分兵;②正奇转换;③出奇制胜。
第一战术原则是『正奇分兵』,也就是盘点手上的资源,把资源进行拆分,拆分为正面作战部队(正兵)和预备队(奇兵)。
华杉老师讲道:“第二阶段:奇正转换。战斗的第二阶段,两军的正兵就合战了。史书上讲,大战良久,打了好半天,但是还是赵军的人多,看起来韩信支持不住了,开始败退。而且这一退,退得比较狼狈,韩信大将的旗帜、战鼓、仪仗丢得满地都是。他把这些东西丢在地上干什么?这是扔下了诱饵,引诱赵军的士兵来抢,特别是那些在军营里面待着守营的预备队,最好他们也冲出来抢。韩信往哪退呢?他就往背水列阵的部队那里退,退到那之后,跟他们合兵一处,再杀回来死战。这个时候韩信的兵不是一正两奇了,是一正一奇。他自己带的部队和水边的预备队合兵一处,再反过来合战,成了一支正兵。半夜派出去两千人是奇兵,还没出来,他们在等待胜机,胜机出现之后,他们再出奇制胜。”
两军对阵的时候,通常是双方的「正兵」进行对战,预备队在军营/秘密位置等候,等「胜机」出现/需要预备队上场的时候,再出动,出动的瞬间,预备队就由『奇兵』的角色转变成了「正兵」,成为正面交战的主力作战部队,这是「以正合」。
「以奇胜」的关键在于在作战前将军基于战情和自身情况准备了几支『奇兵』,它们分别在什么阶段出动,每支「奇兵」的作战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要在两军对阵前谋划好的部分。
华杉老师讲道:“胜机怎么制造呢?就靠韩信丢在地上的那些大将旗鼓仪仗的诱饵。赵军看到仪仗都要抢功劳,能抢到韩信的大旗会得到很多奖励。军营里的赵军预备队就倾巢出动了,这时赵军手里就已经没有牌了,他所有的牌都已经打出来了。”
作战胜利靠的是「胜机」的出现和『奇兵』的运用。「胜机」是制造出来的,思考的维度是如何消耗对手的『奇兵』,当对手没有「奇兵」和预备队的时候,自己还有「奇兵」的时候,胜机就出现了。
学习孙子兵法给我的启发是,学习如何拆分、运用现有资源的思考方式。在当下的语境中,不存在战争这件事,适合的情况是带领团队完成手上的任务。
华杉老师讲道:“在这一战当中,我们就看到了,正兵和奇兵的运用,韩信始终是有正有奇,赵军则是有正无奇。如果赵军的军营里面有一支预备队,那么汉军的两千人是肯定攻不进去的。这就是“以正合,以奇胜”的意思。”
韩信背水一战,用3万人打败赵军20万人「以少胜多」的案例是非常特殊的情况,赵军败在了没有遵守「基本战术原则」,也就是没有进行『正奇分兵』。从“形、势、情”上分析,赵军在「形」上占尽优势,比对手多17万的兵力;但是败在了「情」上,如果是我,当我需要与一个兵力上弱很多的团队对战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情绪是:轻敌,觉得怎么打都能赢,这个时候就不会好好准备。
这给我的启发是,站在韩信的一方,不要做用3万人去打对手20万人的事情,这里有极大的风险,如果相信自己能赢是侥幸心理在作怪;站在赵军的一方,做事的时候要认真对待,要警惕对手强就认真准备,对手弱就随便玩玩的心态,无论对手强弱都要认真对待,认真做事跟对手的强弱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