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刚刚度过少数民族的诺肉孜节,别看节日名字中,有一肉字,可和肉是没有一毛钱关系,之所以有一个肉字,完全是翻译成汉语时音泽的结果,之于为什么在音译时,有好多同音字偏偏选择了肉字,我想是新疆食物中,肉占的比重最大,图方便就选用了肉字,方便是方便了,可对汉族人,特别是内地来的汉族人确实会望文生义,就以为诺肉孜节就应该和肉有关,其实这个节日是一个关于春天的,是告诉人们春夭来了。虽然和肉没关系,但确是当地一个重要的节日,既然重要,对于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来说,来一场歌舞,庆祝节日那是绝对少不了的。
在新疆,少数民族人男人喜欢戴帽子,上台演出就更是如此。在歌舞表演的过程中,我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内地歌舞演出是不会发生的事情。那是什么事情呢?
演出不久,就有一位观众上台,走到演员跟前,用手去动演员头上的帽子,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不是演员帽子没有戴正,没有戴好,演员由于太投入,自己又没意识到,所以观众上台去帮一下忙。
原以为,观众去帮忙把帽子戴好就行了,其实不是,而是把演员头上的帽子取下来,换一顶帽子重新为演员戴上,就下来了,这是一种什么状况?这种情况在我们内地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是因为这样做一是会影响演员正常演出,二是就是演出中,有演员帽子出现了状况,那也得靠演员自己临场发挥,急中生智,尽量做到不露痕迹地处理好,再说啦,在我们汉族人看来,平时头是不能随意动,而且是拿头上的帽子,更别说是舞台上去动演员的帽子。
而这种现众上台为演员换帽子的事在接下来的演出中,却不断地出现。
有在同一个节目中,有好几个观众,为同一个演员换帽子,一个节目下来,头上的帽子都换了好几顶,也有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演员演出,观众只为其中一个人换帽子,这就怪了,换帽子,演员也不恼,感觉上不仅不恼,应该是特别享受,台下的观众对这种做法也特别支持,每当有观众上台为演员换帽子,台下的喝采声鼓掌声就要更热烈一些。
这是一种什么情况,于是我向身边的少数民族朋友讨教,原来换帽子是对演员的尊重,是对演员表演好的鼓励,难怪受欢迎的节目,演员换帽子次数就越多。
除了换帽子,如果上台没有戴帽子演出,那观众上台就不是换帽子,而是直接给演员戴上帽子,当然另一种情形也没有出现,那就是没有两顶甚至更多帽子重叠戴在头上,至于原因,我现在也不清楚,下次有机会再问问少数民族朋友。
说到这里,如果我们下次在新疆看少数民族演出,出现换帽子情景,就不要觉得奇怪哦,当然,哪一天,你在新疆出差,旅游,有当地人少数民族朋友动你头上的帽子,为你换一顶,你可千万别恼,那可是对你的尊重哦,不过,我咨询过少数民族朋友,他们告诉我,在歌舞表演中,为歌者为舞者换帽子很多,在平时就不多了,要是真有人为你换帽子,或者为你戴帽子,只能说那是你的幸运。